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有关精神,深化实施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努力促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走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今日国土》2014,(1):13-18
梁园区是最早参与创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的单位,为了进一步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在此实验探索基础上,梁园区还加入了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两个实验区共建工作互相融合,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安乡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举行“全国绿色国土行”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我会存成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又一项长期、多样并不断深化推进的“低碳国土、绿色国土”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4.
数年来矢志不渝推广生态经济,一直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与效益并举”发展原则的江西省婺源县,继成功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后,今天上午,经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团全面评估论证,再次以其卓有成效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地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和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高级顾问布赫的手中,捧接了一块“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的金字牌匾,从而给该县“中国最美乡村”建设工程注入…  相似文献   

5.
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持久性工程,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措施、制度保障等,促进资源全理开发利用,建设集约、环保、生态国土,倡导低碳生活,创新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节能减排,走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世界潮流,也符合我县干部群众的愿望。我县政府愿意参加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力求在煤炭主产区探索低碳生产、生活和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京涛  张红岩 《今日国土》2012,(2):6-11,49,50,2
本刊讯2月25日,安达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座谈会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怀西,副理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段应碧,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以及来自国家18个委、  相似文献   

7.
《今日国土》2014,(1):51-53,50
商城县是首批入选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的单位之一。实验区共建工程促进了今天的商城生态文明高度定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目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环境整治凸显成效,农村文明新风气象蔚然。美丽乡村芳容初绽,幸福商城日出东山。在这里,宜居、宜业、宜游的多彩美丽乡村,正像一幅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精妙绝伦地镶嵌在大别山麓、江淮水畔。商城的实验,给全国县域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提供一个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持久性、系统性共建工程。八年来,作为常设机构的实验区办公室以及参与指导此项工作的国家相关部委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各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8月30日,在清原县生态经济发展暨实验区续签协议座谈会上,国家森林防护总站党委书记李青松动情地说,今年是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工程组织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2001年7月20日第一块牌子挂在山东台儿庄开始,我作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4月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热烈响应。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从北到南,自西向东,低碳实验区的种子撒播到全国30余个县市,为各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之路出谋划策。9月,在张怀西理事长的带领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考察组一行应邀赴云南考察,把脉昆明、丽江等地低碳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今日国土》2013,(9):25-25
临沧市委书记李小平署名文章《边地好风光 大美在临沧——关于美丽临沧建设的研究与思考》(原载2013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发表的时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本刊记者正在会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多次赴临沧实地考察学习,共同研究探讨与临沧共同打造“恒春之都,首爽之地”城市宜居宜游品牌、共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有关事宜。这篇文章对我们的考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绿色向导”、“美丽向导”、“体验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10,(4):13-16
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持久性共建工程。本工程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措施、制度保障等,发展低碳生产,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生态,创新低碳技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能减排,走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今日国土》2014,(1):64-67
长治县振兴试验区(简称振兴新区)是2010年按照长治市市委、市政府以及长治县委、县政府以企业优势带动新农村建设、以“中心村”示范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建立的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其本底是农村,是一个由名村带头发展起来的实验区。2013年,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列入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坚持以建设低碳绿色生态新区为目标,以打造生态型、综合型、功能化、集约化农村社区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兴企并村,兴业富民;集约发展,资源共享;变废为宝,绿色健康”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振兴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当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与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低碳发展融合起来的时候,那将产生一种何等了不起的伟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于2001年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之一.与本会携手共建已有八年。如今梁园的生态环境如何?经济发展怎样?96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80万人民群众生活如何?  相似文献   

15.
贺瑞虎 《今日国土》2009,(10):19-22
江西省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2004年.加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实施的“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近年来.婺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生态文化优势.立足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3日)在这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第一批15个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暨有关共建工程重点课题代表,荟萃于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举办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首次现场考察暨经验交流会。历史将记载我们的足迹!本次交流会,各实验区、有关重点课题纷纷总结交流了自身特色迥异的低碳经济、低碳文明探索经验、实验心得、发  相似文献   

17.
“没有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验,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景象和大好局面;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是台儿庄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措施。”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台儿庄区区委书记陈兆同如是说。4月23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生态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在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秘书长柳忠勤、副秘书长温瑾等陪同下,一行四人来到第一个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山东省枣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中小城市(镇)已达5万个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中小城市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划的无序性,以及拼资源、拼消耗、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有些城市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丧失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把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引向更为科学、合理的轨道,在国土经济及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从2001年开始,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全国有选择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从规划论证、新闻宣传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实验区建设鼎力支持。两年多来,实验区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已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20个中小城市(镇)实验区。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作为最早创建的实验区之一,近几年来,在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沟通信息、了解情况,进一步做好实验区工作,切实增进学会与中小城市的互动。从9月初开始,实验区指导委员会领导同志率员对创建一年以上的实验区进行回访。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9.
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0.
《今日国土》2014,(1):6-9
2012年11月30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推荐的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区长吴忠,应国家发改委邀请,在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上,发表了《立足生态优势,探索低碳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这是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自2010年启动以来,首次走向国际讲台。在下面的文章中,从黔江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的五方面工作中,我们可以很实在、很生动地看到中国的城市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一种主动,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