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强调“肝肾阴虚”是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的关键病机,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方面论述“肝肾阴虚”与AILD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滋补肝肾之阴为基本治则,注重疏肝、柔肝、平肝、健脾,兼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同时临证用药又不拘泥于此,重视审因求证,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2.
介绍姜升平主任医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姜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阳虚、脾气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治以“温肾健脾、祛风除湿”,采用壮骨健步汤加减内服,同时重视肢体局部辨证,根据局部辨证情况使用膏药外敷、伤科外洗方熏洗等局部治疗以通经活络止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车树强教授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车教授认为,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淋证”“精浊”范畴,病机以肾气亏虚为本,湿热下注、瘀血内阻为标,早期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补肾扶正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扶正善用黄芪,同时加山药、茯苓、泽泻等健脾利湿药物,以后天补先天;清热利湿主要选用车前草、车前子、土茯苓、蒲公英、石韦、瞿麦等;活血化瘀选用赤芍、三棱、莪术等,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总结魏绍斌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魏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为本病病机关键,“瘀”为本病发病基础,“湿”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疏肝化瘀散结为要,或清热利湿,或健脾燥湿,或理气行滞,兼顾脏腑功能,顺应胞宫藏泻,同时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间辨期辨证遣方用药,经前期以通为主,活血化瘀通经;经后期以消癥化瘀为主,并调节饮食起居、调畅情志,临床应用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刘新祥教授基于“病-证-症-势”辨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血瘀,治当补益脾肾、淡渗利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并自拟肾安汤经验方。中医学论治水肿重视辨证,而较少辨病、辨势。刘老通过“病-证-症-势”四位一体辨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病名、病理与辨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在治疗过程中把握病势发展,以求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为“正虚”“痰饮”“瘀血”“火毒”,主要病机为正虚毒结,饮停痰凝瘀阻,提出健脾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利水(血水同治),兼以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并创经验方“健脾益肺饮”,临床随症加减,屡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张锡纯大气理论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I)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病机以“大气虚陷,神失所养”为本,“大气虚滞,神机不利”为标,提出“调补大气,顾护五脏”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原则,以期为临床有效干预DCI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谢春光教授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本病中医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浊瘀阻络,该病以虚为本、以浊瘀伏匿为标。在治疗上主张以益气养阴、固肾生髓、活血化瘀为法,运用参芪复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吴官保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吴教授认为“瘀、虚、痹”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肾虚血瘀、腰络痰瘀”为其病机核心,确立“补肾、化瘀”为其治疗大法,临证因人用药、因证用药,采用中药内服和理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刘云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刘教授基于肺胀“痰”“瘀”病机及临床喘憋的气道痉挛性呼吸系统症状,主张临床治疗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及止痛为法,常用六君子汤合止嗽散加减为基础方,善用炙百部化痰止咳平喘,红景天活血化瘀,重视虫类药在气道痉挛性疾病的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介绍尤昭玲教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经验。尤教授认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应以补肾活血法治之,自拟助卵方,并根据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制定了“攻补兼施”的治疗法则,即行经期以“祛邪”为主,经后期以“补虚”为要。行经期着重活血化瘀,祛除邪气,促进经血排出,疏通微循环;经后期着重补益肝肾,固护阴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子宫内膜修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林咸明教授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林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为感受风邪、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虚风内动导致面部经络不和,出现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其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病因病机相结合的辨证取穴思路,同时重视安神、治神、调神,在治疗手法上强调进针深度达经筋部,提出“轻补”“轻泻”的操作手法,形成了“经络取穴位-经筋定病位”的特色治疗思想,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赵纪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赵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为湿热、风湿、瘀血。治疗时主张“抓主症、识病机”,提倡早期及时治疗,针对不同证型提出祛风除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之法,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络脉”,累及脾肾,其发病与“虚”和 “瘀”密切相关,“虚”为脾气亏虚、肾阴亏虚、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虚衰;“瘀”为心脉瘀阻、痰瘀互结。临床选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滋膵通脉饮为主方,结合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等证,合方加减,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多维辨证”思维方法治疗疑难病证的经验。胡教授认为疑难病证的病因病机复杂,主张采用以“病、证、症”为主的多维辨证方法,制定治疗大法,同时兼顾体质、病势、气候、环境等因素,因势利导,顺自然之变,多维辨证,精准用药,综合治疗,常可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张闻东教授运用通调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督脉痹阻,元神不安,心神不宁,脏腑功能失调,其采用“通调针刺法”,以神庭、百会、四神聪为主穴,通督脉、调元神,益元气、调脏腑,调节经络气血阴阳,同时辨证加减取穴,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魏绍斌教授治疗“不及”类月经病伴不寐的经验。“不及”类月经病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魏教授注重把握该类患者的病因病机特点,认为二者相关性主要体现为肾虚、肝郁、血虚、痰湿及瘀血五个方面,且常相兼为病。在辨证治疗“不及”类月经病的同时,多从心、肾、肝、脾调治,合理选用安神药。肾气、肾精不足引起者,常选用寿胎丸、四君子汤、参芪归肾丸、四物汤等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者,常选用四逆散、四物汤、逍遥散等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若脾肾亏虚引起者,常选用健固汤、四君子汤、圣愈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同时灵活选用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疗法,内外合治,疗效颇佳。并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是盆腹腔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治疗易导致放射性肠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贾英杰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学术经验。贾教授认为正气内虚、火毒侵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为湿热下注、邪毒炽盛、肝脾不和、脾肾阳虚四型进行治疗,以自拟消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并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方药进行局部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