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14 a也门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2003年也门7个测站降水资料,在分析近148也门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也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也门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异常在4-9月最大,尤其是7-9月,异常峰值所在月呈现出较明显的提早趋势;近148也门夏季降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90年代末该趋势加大;近148也门夏季降水存在38和78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张艳梅 《贵州气象》2006,30(4):11-13
利用六盘水市1961-2000年近40 a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夏季降水近40 a来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存在显著的12~14 a、准6 a、2~4 a左右的振荡周期;近40 a来降水变化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较小时间尺度的演变上。  相似文献   

3.
近5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异常在6—8月最大,尤其是7—8月,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近50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3.1a的显著年际周期和12.5a的显著年代际周期,同时还存在26—28a、4—6a的多尺度振荡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表现出了东北与华北东部同位相,与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的特征。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与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既有一致的时候(50、70、90年代),也存在地域差异(60、80年代)。  相似文献   

4.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鄂尔多斯市降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鄂尔多斯市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雨区和少雨区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多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多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5a和8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5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2~15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近38a鄂尔多斯市多雨区和少雨区夏季平均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50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中国419个测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了近50a中国不同区域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是春、冬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而年、夏季以及秋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较高,在西北东部较低。年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华北和东北有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弱的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极端降水事件时间序列的多项式拟合曲线的变化情况与夏季基本一致;而其他季节的变化则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近47年降水小波变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陕北地区12个站1959--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陕北近47a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并对未来降水变化趋势估计。主要结论;(1)陕北地区各个季节和年降水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21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明显,且具有全域性;春、夏、秋和全年降水分别在1.5a、2a、21a和16a左右的时间尺度周期振荡也比较明显。(2)春季降水变化的显著时间尺度为1.5a和8a;夏季降水在2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一主周期;秋季和全年降水分别在21a和16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一主周期。(3)根据小波分析结果,估计夏季降水近期会逐渐增多,其它季节和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偏少。  相似文献   

7.
依据北疆地区1955-2009年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分析北疆年、季平均气温及降水的演变趋势;为增强突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运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及累计距平法对北疆年平均气温、降水的进行突变检测;运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年平均气温、降水的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北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32℃/10a及0.016(mm/d)/10a,且发生突变时间分别在1988-1990年之间及1986年较明显;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也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夏季较其它各个季节增温不显著,秋季在四季中降水量增加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在8a,12-13a以及21a时间尺度上的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8a振动周期表现稳定,为1955-2009年的主要周期;年平均降水量在5-7a,12-14a及32a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其中5-7a及12-14a较32a振动周期表现较弱,32a为1955-2009年的主要周期,其周期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腹广  杨玲 《贵州气象》2013,37(Z1):42-46
利用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台站1982—2011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ll法对黔西南州30 a降水序列变化进行分析,对小波的功率谱变化进行了检验,空间场及时间场上给出了黔西南州30 a的降水气候态年及四季分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年降水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30 a时间尺度周期振荡明显,时间上表现为线性减少,空间分布表现为州西部及北部多,东部少;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6月前降水量呈逐月增大趋势,且增幅逐月增大,至6月达到年内最大值,之后月降水量呈下降变化,且变幅逐月减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5%,冬季最少为5%;近30 a黔西南州降水量一直呈减少趋势,比较明显的突变点是1989年;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季节降水具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30 a降水量在年际尺度上存在6 a、2 a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
蒋海明  魏娜 《贵州气象》2008,32(1):18-20
利用贵州省17个站1959-200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对贵州近47a来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并对未来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估计.分析得出,贵州省各个季节和年降水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21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明显,且具有全域性.春季降水变化的显著时间尺度是8a和21a;夏季降水在4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1主周期;秋季、冬季和全年降水分别在21a、2a和5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第1主周期.预计除了夏季降水在近期会逐渐增多,其它季节和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将减小.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家庄1955--2001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石家庄近47a的气候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与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年降水趋势倾向不明显。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对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和温度距平进行小波变换,结果显示:四季、年的降水、温度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冬季温度距平正中心强度为四季之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 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 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 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 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 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 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 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 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 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著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observed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reanalysis surface flux data from 1951-2000,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easonal SSHNF (Surface Sensible Heat Net Flux)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regi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China were examined.The patterns of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cor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ponseof the regi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China to the seasonal SSHNF over the study area varies according to region and seas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Xinjiang, the northernmost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anomaly of the seasonal SSHNF.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llec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anomalies of the seasonal SSHNF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se regions. In contrast, the Southeast Tibetan Plateau,Huaihe River Valley, and surrounding areas exhibit the lea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Significant individual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ernmost Northeast China, East Inner Mongoli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and the seasonal SSHNF in certain seasons over the following areas: near Lake Baikal and Lake Balkhash, near Da Hinggan Mountains and Xiao Hinggan Mountains, as well as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3.
年际增量方法在西南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8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降水预测新方法——年际增量法,考察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前期冬、春季大气环流年际增量状况,并选取5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中国西南夏季降水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对降水年际增量进行预测,在1971—2010年的建模阶段,预测模型的拟合率为0.78,在2011—2017的后报检验7年中,有6年与实况值同位相。后报检验2011—2017年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均方根误差为16%。为考察对降水异常分布型的预报效果,逐站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趋势预报检验,近5年的趋势异常综合评分高于发布预测,预报效果较好。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及模型的建立对提高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Hurst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14 a、7 a左右的主周期,7月、8月、9月降水量存在2 a、3 a、7 a左右的第1主周期及6 a、11 a、21 a左右的第2主周期,各月均存在最近几年降水偏多的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为波动式振荡变化,7月、8月振荡幅度相对较大。年代际变化总体存在增加—减少—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多,2010年以来出现急转升高变化;单站各月Hurst指数均在0.5以上,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且以7月最为集中,最近几年降水偏多、7月异常降水集中以及主要流域未来7月降水的持续增加趋势在农业防灾减灾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YR) is of urgent demand for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et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seasonal forecast skill in predicting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LYR region based on the global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CFS1.0, previously SINTEX-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provide moderate skill in predicting the i...  相似文献   

16.
辽宁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文艳  王谦谦 《高原气象》2006,25(5):969-974
在分析辽宁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基础上,着重对影响辽宁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4年辽宁汛期降水呈下降趋势并出现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2)辽宁汛期水汽来源于西南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海域,汛期降水异常与低空的西南、东南夏季风、中空的极涡、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及高空的南亚高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moisture sinks over Guangdong are discussed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observe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58 to 200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imatically,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evapor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lmost balance each other in autumn and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The interannual signal dominates the variations of moisture sinks in all seasons in Guangdong with a period of three-year oscilla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Remarkable interdecadal signal characterized by a period of three-decade oscillation can be identified for winter and spring from seasonally averaged moisture sink data and from annually moisture data, with variance percentage larger than 40%.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Guangdong is at a transitional stage from positive anomalies to negative anomalies. The moisture sink anomalies in winter and following spring over Guangdong are usually in-phase. Besides, there exist periodic oscillations with periods of 10 to 15 years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positive (negative) anomalies of moisture sinks over Guangdong are due to the intensified (weakened) moisture from the tropical areas being transported to the Southern China, accompanied by an intensified (weakened) moisture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18.
广东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58~2004年实测降雨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地区大尺度水汽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广东春夏季大气向地面输送较多水资源,秋季地气间相互交换的水分相当,冬季由地面向大气输送较多的水资源。四季和年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方差贡献均占主导地位,秋、冬季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有约3年的显著周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分量外,冬、春季和年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也较显著,占总方差的40%以上,以3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为主,目前正处于由正位相向负位相转变的过渡期,预示今后广东有偏旱趋势。广东冬春季水汽汇的异常有显著的同相关系。另外,夏、秋季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有10~15年的显著周期。广东各季大气水汽汇偏强(弱)是由于从热带低纬输送到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强(减弱),并伴随着水汽通量的辐合的增强(减弱)造成,但各季水汽通量异常分布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那曲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藏北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用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1998年)的Penman—Menteith模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那曲地区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40年那曲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长季(5~9月)和年的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量除夏季外也均呈增加趋势;潜在蒸散量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其它时段呈增加趋势,而在1971—2000年,6个不同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那曲地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比较小,但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发展,2000年以后继续暖湿化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有利于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