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二维平面图无法表达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态,3D GIS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真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提供了可能。3D 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调查可以真实.形象、准确和清晰地反映城市地质结构,可以为城市安全、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核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分类与地质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合理抉择,也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点区域。中国幅员辽阔,各类城市分布在不同的地貌区域内,具有不同地质背景和地质结构条件,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之前,要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对各类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进行初步分类,建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结构的分类体系,用于指导未来我国各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实践。在考虑到不同城市所处地貌位置、区域构造特征、岩石圈深部结构特点、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地下岩土体结构、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参数,对未来中国可能进行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49座城市进行了分类。将地貌位置作为一级划分单元,对处在同一地貌部位各类城市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特征、基底结构、表层断层活动性以及潜在震级大小进行区分;同时对表层岩土体类型和岩土体立体结构进行分类。城市地下空间分类是基于对地下空间的精细化探测。本文还总结了现今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建模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对于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及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结构系统的全要素精细探测仍需要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对不同类型城市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描述方法也有待突破,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葛伟亚  王睿  张庆  邢怀学  周洁 《地质通报》2021,40(10):1601-1608
实现地下空间的安全开发和管理是当前中国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评价在运用地质成果、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共享服务方面面临不足与挑战,表现在地质调查缺少高精度的成果和足够的系统性,规划管理实施过程中没有实现对评价成果的充分利用,地质调查成果和空间利用信息的融合度急需提高,长期以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无法可依"、"无据可依"、"有规划难执行"。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综合评价体系——地下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的构想,即科学安全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应以规划管控为导向,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构建地下空间资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应急水源地、地下文物保护等多种因素,系统评价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构建地下空间多种资源综合协同开发利用的管控评价体系。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研究,对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开辟城镇化建设新资源、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统筹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6.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地质综合调查是在城市及周围潜在城市化地区的特定范围内,以地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学、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等多学科)手段为主,结合城市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和城市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全面调查城市地表与地下空间可利用程度、地质灾害与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资源与质量、矿产资源与能源、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等各方面国土资源基本状况,并评估及预测国土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建立城市国土资源数据库与成果三维可视化管理服务系统,逐步建立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灾害地质等…  相似文献   

7.
8.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资源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优化设施布局的一项宝贵资源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点。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所启示。首先,本文对上海市主城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类型、强度、密度和深度进行了分析,对竖向分层开发策略进行了讨论。然后梳理了上海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开发理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提出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地质调查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历史,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近年来开展的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成果,对西南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几大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南京市等典型地区大气降尘样品微量元素分布数据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上述各地大气降尘的元素含量分布等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不同地区大气降伞的微量元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Cd、Ph、Zn、Se、S等元素在大气降尘中呈相对寓集趋势,城市地区大气降尘污染程度总体要高于乡村,部分降尘样品中Cd、Pb、Zn、Cr、Nj等重金属元素的超量富集与人为活动有关.认为大气降尘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可在城市土地资源规划利用与保护、产业合理布局、地表物质循环研究、居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建议今后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增加这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天然源面波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广泛应用在浅层地质调查和工程场地评价领域.文中介绍了天然源面波技术在乌鲁木齐城市地质调查中的试验性应用,通过测量单点的面波速度结构,精细划分出区内地层与构造,获取了多项可用于场地评价的工程参数,建立了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流程.本次工作成果验证了天然源面波技术可有效应用在人口密集、环境复杂、干扰严重的城市地区,对后期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5.
唐鑫  龚绪龙  许书刚  张其琪  郭慧  邓峰丽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3-67120013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 “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宁镇丘陵岗地型、苏锡常平原型和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地质背景和城市需求不尽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地下空间调查、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延伸,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精度和深度、多参数多尺度一体化建模、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多种地下资源协同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用于指导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工程实践,为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芳  黄建平  黄震 《江苏地质》2012,36(2):157-164
铁矿资源是江苏省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根据最新的地质找矿原则,突出“攻深找盲”,开辟“第二成矿空间”的找矿思路,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加强资料二次开发利用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运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新的勘查技术方法,对铁矿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通过此次评价,共圈定了6个远景调查区,6个重点普查区,8个普查验证区。  相似文献   

17.
江齐英  黄睦谨  乐辉 《城市地质》2021,16(4):479-486
要:为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规范化管理,挖掘地质调查成果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提供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中台+微服务"等技术搭建广东省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数据管理与维护、三维地质建模、专业分析评价、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分析、示范应用、公众服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汇聚管理、分析评价、共享服务及辅助决策.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成果共享,以及基于省平台搭建地市版城市地质平台、地质成果生产软件等为各地市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平原区地质条件复杂,冲洪积扇及冲洪积平原相互交织、软弱土体(人工填土、软土)大面积分布,且浅表层地下水流场多变、各类地质灾害发育(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等),加大了地下空间建设难度,建设完成后易发生各类事故。如软弱土体地层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较大地层形变甚至地面塌陷,破坏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地下水水流场的变化,影响地下空间的抗浮稳定性及防渗性,在施工中可能遭遇突涌、施工中断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活动断裂产生的三维空间形变,兼具张拉、剪切和扭动的性质,使跨断裂的地下隧道变形,甚至能造成衬砌的断裂;地面沉降发生面积和沉降速率都呈上升的趋势,跨不均匀沉降区建设的地下轨道受沉降影响,出现异常位移或基础破坏等现象。同时,地下空间的建设,对其周边地质环境也会产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空间施工建设措施不当,改变岩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土体位移,产生地表沉降或变形,导致建筑物失稳、甚至破坏;砂质粉土黏粒含量少,饱和状态下受地铁振动易发生液化、流砂;地下管线的渗漏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地下大型线性工程的建设阻断地下水流场,改变地下水环境等。本文拟阐述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的影响以及地下空间建设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地下空间建设监测的对象、监测体系及监测方法手段,研究地下空间建成后的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按照发育深度将江苏地热资源分为地表出露的温泉、深度小于200 m的浅层地温能、深度为200~3 000 m的中浅成地热水和 3 500~5 000 m的深成干热岩四大类。江苏地热资源类型较多,成因复杂,各类型地热资源皆具有各自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特点。其中,浅层地温能、中浅成地热水资源和深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越发达、地区越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越高,而中国现实却是,中西部山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东部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则相对较低,这极不适应快速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在即将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暨立体地质填图的规划中,遥感作为一种伴随城市地质调查而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必将在城市广义地学和国土资源调查中大显身手。本文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地貌单元划分、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城市化动态过程追溯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服务于城市地质调查和经济、社会需求等方面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