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粲如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9,(2)
本文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认为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淮河上游大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和暴雨区的水分平衡。结果说明,暴雨区除有大量水汽净通量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分来自云的净输送,尤其是大暴雨中心附近,积雨云团的净通量决定降水量的大小。因此,分析云的移动和变化是暴雨预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以冬小麦为主的旱地粮食产量预报,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大问题。现代产量预报方法可归结为动力气象和生理气象预报两大类。但是,由于每个类型涉及的待测因子高达六、七十个,从而使系统预报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方法。经过长期研究,我们筛选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确证了桑斯维特和马瑟采用的累积可能水耗(Acc WL)与土壤持水量(ST)的相互推算公式,并且提出一组递推公式。通过递推~迭代过程,完全可以摆脱原文冗长繁多表格的限制,从而使桑斯维特的水分平衡计算方法能够公式化和电算程序化。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一个简单水分平衡模式得出了土壤水分状况的特征时间尺度,该时间尺度被定义为农业干旱发生的时间尺度。假定无降水,模式要求输入初始土壤含水量以及可能蒸发量估计值。文中讨论了全球尺度的两个应用个例。在第一个个例中,考虑开始时土壤处于饱和,来得出一个气候模式实际地适应土壤水分分布的初始误差所需要的时间。在第二个个例中,用了气候值作为初始条件来得出水分循环对大气强迫的敏感性的度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气中平均水汽含量与水分平衡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我国1960—1969年整编的100余个台站高空资料及200多个气象站地面资料(除降水量站),根据大气中水分平衡方程,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全年和各月的降水量、蒸发量、大气水汽含量及其变化量、地气间水分交换量和大气水汽输送量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我国大气中水分平衡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构建具有科学可比性和客观实用性的干湿气候评判指标。基于广义的水分平衡原理, 从干燥度表达式出发, 通过细化参量和参数化处理, 恰当地加入降水有效性和前期气候影响的修正项, 构建了适用于云南高原山地评价气候干湿度的修正表示式;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 找到了一个与气候蒸发量高度相关的特征量ST=S×T(T, S分别为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简化了气候干湿指数表达式的重要参量——气候蒸发量的模拟求算, 实现了由实时常规气象要素观测值对气候干湿指数的简易估算。经业务应用, 提出的干湿指数可客观反映非灌溉区农田土壤湿度状况和变化趋势, 对典型春, 夏季连旱年干雨季转换期的气候干湿空间分布和逐月变化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从水分平衡看河西走廊东部植树造林适生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约介于37°—39°10’N、101°40’—104°20’E之间,包括武威地区的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市和金昌市海拔1360—2100米的平川区。除少数地区为山水(还有少量井泉水)灌溉的绿洲外,河西走廊东部属于冷温带干旱荒漠区。要想使其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必须把种草种树放在重要地位。 气候是植树造林的首要条件。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分平衡的桑斯维特估算法是研究地表水分资源问题的著名气候学方法之一。尽管人们对这一方法有各种批评意见,但因它所需的输入数据仅限于一些最易获得的常用气候数据,故至今仍为人们经常采用。为了计算水分平衡各分量,桑斯维特等设计了几组查算表。其中重要的一组是表 相似文献
13.
14.
16.
一、前言为了研究植物的生育与环境因子的因果关系,或者在农业生产上直接加以应用的小规模空调设施,早就在各国出现了。但是,做为大规模的空调设施,1949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的埃哈特植物研究所的植物人工气候室(phytotron)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对日本来说,植物研究用的第一个大规模设施是1952年在国立遗传所修建的植物人工气候室。以后,在各大学农学系、农林省各实验场相继建立了很多这种人工气候室。生产部门也把这种气候室直接用于生产。这些气候室尽管外观上很相似,但就其内容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虽然植物生育用的空调设施在其技术手段上与 相似文献
17.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植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2000年1-6月期间,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家共同发展和研究了一套自动的气相色谱系统和分析方法。该系统引入一个小型冰箱以除去空气样品进样时的水分,得到了对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进行分析时比较好的准确度。在5℃以及稳定的进样速率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除水效果。对NCAR附近的大气进行了采样,并利用此系统做了分析。本简单介绍此自动系统以及样品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套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如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等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电子学测湿方法。它的测湿元件是金属线,金属线绷在一个双层塑料框中的框架上。使用时将塑料框固定在要研究的植物部位上。金属线交错同一个高频交变电压发生器的两极相连。若所研究的植物部位变湿,则通过水膜交流电压产生电流。干燥时实际上无电流通过。即用电流的强度变化表示干湿变化。观察表明,当2米高百叶箱内相对湿度≥70~75%时,马铃薯叶子表面附近实际上总是潮湿的,玉米的界限值为70%(相对湿度),但未能找到小麦的严格的界限值,文中还介绍了茎杆和穗部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物候近几十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介绍了当前动态物候模型的2种基本类型,基于温度(积温)或其它环境变量的物候模型和基于碳平衡的物候模型,尽管后者机理性更强,模拟效果更好,但是仍无法彻底避免要应用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以及养分含量等的经验关系式。最后根据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物候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委员会编写的第118号技术文集(WMO Technical NoteNo.118),搜集对于不利于植物的天气的防护方面的各种方法和现代文献并作出评价(不包括人工气候室)。对从事农业气象工作者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