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手握“车马炮”的部门,请闫旭东主任介绍一下我区土地整治工作在“8337”发展思路中的地位,以及我区2013年土地整治工作的概况. 闫旭东主任:农村土地整治是利国利民的安保工程、惠民工程和生态工程,是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也是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三农三牧”的重要支撑.2013年,中心遵照厅党组年初工作部署,以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落实土地整治重大、重点工程建设和土地复垦工作为抓手,全区农村土地整治累计投资134.45亿元,先后安排实施项目1027个,项目建设规模1110.0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8.05万亩.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与结果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多基于项目实施评价或项目效益评价,缺乏可操作性。该文将实施者的行为过程与实施结果相结合,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内容进行界定,分别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绩效(包括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工程实施等情况)及效益绩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两个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评价与效益评价相结合,便于较全面地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李寒冰  金晓斌  韩博  徐伟义  周寅康 《地理研究》2022,41(12):3164-318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优化乡村国土空间的重要实践活动,既是人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碳源之一,也对缓解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为解析其与“双碳”目标的互馈机制与耦合关系,剖析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作用,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碳效应的学理研究问题与实践应用路径。结果表明:① 与传统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更强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作为面向全要素全空间的土地实践活动,其价值导向和实践方式更多元,与“双碳”目标联系更密切,固碳减排可操作性更强;② 基于文献计量研究发现,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在碳效应影响因素解析、碳核算体系构建、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开展学理研究和关键问题探索;③ 研究提出了综合规划引领、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的实践应用路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技术方法体系、优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各环节,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研究为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和实践参考,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基础技术服务,切实发挥了土地整治中心在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土地整治是指按照规划,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  相似文献   

5.
中国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南水北调水利工程、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及通信与电力线工程等线性工程建设与运营对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围绕线性工程扰动影响调查评价、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沿线区域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信息化支撑技术等方面,梳理分析了国内在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形势下的线性工程沿线土地整治的技术需求,并提出了面向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西南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谭少军  邵景安 《地理研究》2018,37(4):659-677
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适宜性,是评判当前土地整治工程是否实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兼顾生态”目标的重要依据,更是土地整治理论与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选取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垫江县为研究区,立足146个土地整治项目,借助生态位思想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计算土地生态整治工程布局潜力指数,对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化布局进行定向。结果表明:①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指标影响显示出显著异质性,其中耕地连片度、坡度、灌溉保证率是开展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的首选因素。② 土地整治项目中单项工程的生态适宜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土地平整和灌排系统的生态适宜性低于临界水平,田间道路和生态景观工程的生态适宜性高于临界水平。③ 土地整治项目整体工程的生态适宜性程度差异显著,各项目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均值为0.72,处于生态适性的临界水平。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7434 hm2,占9%。临界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54530 hm2,占67%。不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18845 hm2,占24%。④ 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布局整体呈多样化格局,Ⅰ等潜力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中西部,布局方向为发展多功能农业,应注意如何保证其经济价值实现的同时不损害其生态价值。Ⅱ等潜力区分布范围较广,布局方向为发展大宗粮油产业,应思考在保证其粮食生产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Ⅲ等潜力区主要位于鹤大台地区,布局方向为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应强调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个别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按常规土地整治管理模式,土地整治成效略显不足。为此,本文以通辽市库伦旗沙地衬膜水稻"以补代投、以投促建"试点土地整治项目为实例,就从如何让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通过村民"四自"模式更多得到土地整治实惠着手,积极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获悉,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土资源厅对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此次调查选取巴彦淖尔市、通辽市等5个重点旗县的部分项目区群众,每个旗县调查不少于200人,共调查了1000余人. 调查结果显示,99.8%的被访者盼望土地整治项目落地;98.7%的被访者对项目成效满意;群众参与项目实施较为普遍,并普遍从土地整治项目中受益,其中,71.8%的被访者参与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①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②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③“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从项目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减灾为目的,在反思以往黄河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现状及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不同季节河道径流量分析,提出了主动实施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将“悬河”降到地表的新方案,并据此探讨和分析了改道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研究了改道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提出将国土资源整治置换,以新增土地资源资本化来回收项目投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25日,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举办的第16个“全国土地日纪念活动”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国土资源厅厅长白盾、副厅长王富友及厅机关、厅属事业单位数百人参加了这次主题为“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型纪念活动。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第16个“全国土地日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日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联合举办了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宣传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国土资源报驻自治区分社、记者站,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八家主流媒体,深入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重点地区进行实地采访,倾听百姓心声,唱响惠民工程. 12月下旬,内蒙古以进入最冷的时节,来自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八家主流媒体记者,顶着凌烈的寒风、踏着严冬的积雪,行程数千公里,先后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狼山镇、五原县,通辽市开鲁县伊和塔拉镇、奈曼旗六和农场、科尔沁区等两市、五个旗县区、9个乡镇村,数十位基层干部和村民进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期以来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不平衡是造成乡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以“供给—需求”“要素—结构—功能”为主线,阐释了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实现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平衡,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如下:① 综合土地整治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当前解决乡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从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生产主义向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等的非生产主义的转变。② 乡村土地利用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4种主要功能,满足乡村振兴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其中生产功能分为农业、商业、工业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分为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功能。③ 农村土地整治沿整合土地利用要素、重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功能的路径,从供给侧因地制宜地平衡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需求。④ 今后,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该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整治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模式,定量分析土地整治影响下土地利用的多功能供给以及不同类型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功能的需求,从而为土地利用和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固阳县历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区,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发展速度,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推进速度和开展规模的科学研究,对下一步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探索。本研究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试验调查土地整治项目情况。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把效益低下的土地整治为优质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提高了固阳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为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建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内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项目区内年每亩净增产值为400元,年净总收益为316.45万元。同时耕地质量等别由实施前十四、十五等提高到十三、十四等。土地整治工作是个新鲜事物,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复杂性强。尽管当前固阳县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2,(1):17
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情况,涉及一批涉农涉土案件和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案件。2011年,全国共纠正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4万件。根据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违规征地拆迁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国共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  相似文献   

17.
李浩 《西部资源》2014,(2):193-197
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的环境影响识别,得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三方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等方面做了探讨,并采用加权比较的方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有改善作用,并针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的环境影响识别,得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三方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等方面做了探讨,并采用加权比较的方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有改善作用,并针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外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土地整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内涵和内容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提出国外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来到草原,就想起赞歌.曾经,一曲《草原赞歌》影响了几代人.如今,内蒙古国土人再次拉起马头琴,用“土地整治”这曲粮丰人旺的新赞歌,歌颂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和6个商品粮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达1.37亿亩.但土地资源的基础条件较差,中低产田比例大,“靠天吃饭”是农业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从2001年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34.45亿元,先后安排实施项目1027个,建设规模1110.01万亩,覆盖了全区95%以上的旗县,覆盖了几乎所有农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