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地震目录网站获取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全球7级以上地震和6级以上深源地震的震中经纬度数据,运用MapInfo软件将震中位置标注在世界地图上,并与公认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区进行比对,以验证"世界地震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其次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深源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数据年段内7级以上地震、6级以上深源地震分布符合上述规律,从而在案例层面实证了地震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地震区和地震带应为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案,前者是以活动块体为对象进行分区的,后者是以活动断裂带为对象进行分带的,它们的划分目的和依据是不同的。以板块和断块运动学机制,以台湾大纵谷和福建滨海断裂为边界把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划分为台湾东部滨海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福建地震区。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三个地震区和区内(台湾和福建地震区)均有自东向西地震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区内活动幕持续时问趋于同步增长的特点。研究显示福建地震区M≥7.0级地震本区频度是最高的,认为该地震区受菲律宾海板块NW向运动影响的同时,受华南地块SE向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亚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地震灾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从《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考证,我国中学地震灾害教育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故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的地震灾害教育展开研究,分析当前高中地震灾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尝试提出建议及一些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9):60-61
一、震级为何如此之高? 有记载以来震级排名第五的这场智利大地震,是由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构造板块在地底下发生剧烈撞击而引起的。纳斯卡板块构成了东太平洋底下的海床。智利所处的地理位置,离纳斯卡板块同南美洲板块发生摩擦的地点很近。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21日于田7.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与策勒县交界处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南边,靠近西昆仑山区边缘的阿尔金地震带.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是有三个分支、向西撒开的构造,北面一支分布在硝尔库勒盆地,中间一支就分布在阿什库勒盆地,是这次地震主要的发震断裂构造;南面一支一直延伸到郭扎错盆地,限制了余震的分布范围.地震破裂是以拉张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倾滑破裂,是阿尔金深断裂左旋扭错的结果,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相一致.阿尔金断裂的强烈地震活动,往往伴随有青藏高原周边主要断裂带的大震活动.这次7.4级地震之后的一个多月就发生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及帕米尔高原周缘地区是否会引起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加强,也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1,(9):62-62
英国研究人员以日本地理网大约1200个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站数据为依据,发现日本可能因11日强烈地震向东移动最多4米。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研究员布赖恩·巴普蒂向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解释道,日本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一个是太平洋板块,另一个板块则被不少地质学家视为北美大陆板块延续。  相似文献   

7.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地球物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关键地质证据认为:(1)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  相似文献   

8.
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B5-4孔存在至少2段火山碎屑沉积层,其沉积年代分别约为1.3 ka BP和13.2 ka BP。B5-7站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组合以新近系硅藻化石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ova-Poretzkaya和Kisseleviella ezoensis Akib为主,且与附近海域其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组合面貌差异明显,可能是沉积物再沉积结果,其初始沉积年代大约为早中新世。白令海北部陆缘/陆坡区附近遍布的海底大峡谷对该区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区浊流沉积与再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此外,白令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北美板块交汇区边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地震与火山等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进而进一步促使该区海底异常沉积现象频发。  相似文献   

9.
本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的北侧,经历了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陆缘增生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板内演化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使区域构造背景更为复杂;中-晚侏罗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加剧,造成了大规模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本区既有古构造的继承性,又有新构造的明显叠加,是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的有利地区.通过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属斑岩型铅锌矿床、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的复合矿区.不同的矿床类型,在地表形成不同的找矿标志,勘查中要根据矿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发生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虑不同区域地震记录具有时间长度不等的特点,对“震中分布分震级网格点密集值”算法进行改进,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地震目录中的点数据空间化为能反映地震发生频率的栅格数据;依据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 系以及地震烈度在空间上的椭圆衰减模型,选择逼近和近似的计算手段,并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得到中国地震烈度 分布的栅格图。从地震频率分布结果上看,大致以宁夏、甘肃、四川和云南为界,中国西部地区3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频率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地震烈度分布结果看,中国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四川、云南等位于地震带内的区 域在发生地震时产生的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1,(13):61-62
秘鲁总统加西亚、智利总统皮涅拉、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28日在秘鲁首都共同发表《利马宣言》,宣告旨在促进太平洋沿岸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全新一体化组织——《太平洋协定》正式诞生。四国元首一致认为,《太平洋协定》是拉美地区继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和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区域一体化组织,是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区内有泥石流沟(坡)6800余条(处),遍及八省区,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有ll个,受泥石流危害和威胁的市县45个、乡镇达数百个,本区由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8一12(亿元/a).泥石流在两个地貌转折带上是为活跃,集中发育于大型断裂带和地震带内,主要出现在小流域中,分布呈非地带性。  相似文献   

14.
李梅 《地理教学》2010,(8):45-47
对于本活动主题,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存在差异性。比如,很多学生知道魏格纳,但对于他提出的证据是否确凿没思考过。专题5板块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板块运动的内容从大陆漂移说开始,到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全球构造理论作为《板块运动》这一专题的学习活动,以“体验解释板块运动的理论如何形成的过程”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触发的绵远河流域崩塌滑坡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震后ALOS影像自动提取了汶川地震重灾区绵远河流域内的崩塌滑坡,结合野外调查共确定地震触发崩塌滑坡1 073处,面积48.5 km2.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浅层崩滑体;同时由于地震力作用强烈,触发了许多深层、高速、远程滑坡,并形成了大量的滑坡堰塞湖.汶川地震诱发的第二大滑坡文家沟滑坡就位于流域内,该滑坡是本次地震中滑动距离最远的滑坡.地震导致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在沟道内或悬挂在斜坡上,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GIS的统计分析表明,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发震断层的控制,流域内的崩塌滑坡受到了映秀-北川断裂和江油-都江堰断裂的双重影响,主要分布于两断裂上盘的一定范围内;地层岩性影响着地震滑坡的类型,岩浆岩、白云岩等硬岩主要发育浅层崩滑体,而上硬下软的地层多发生大型滑坡;大部分崩塌滑坡都发生在海拔1 000~2 000 m的高程内;坡度是崩塌滑坡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大部分崩塌滑坡发生在25°~55°的范围内;坡向对滑坡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背靠震源(发震断层)方向的斜坡比面向震源(发震断层)方向更容易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滇北接壤带(北纬26°—29°,东经101°—104°)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是古今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据地震目录统计,自公元625年以来,其发生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43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7级以上大震4次。由于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Ⅱ):发育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的总体演变过程。风蚀坑的发展有极限控制。但是各类沙丘的固定非常困难,有向大规模典型沙漠景观发展的高度危险。风蚀坑的形成发展和植被的演替将平坦单调缺水的典型草原改造成地形起伏多变,并有星散分布的风蚀坑湿地点缀其间、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疏林草原。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沙质草原,可以保持其生态系统不致恶化并促进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8.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09,(10):21-2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第二次至第九次北极科考中获取的走航船基图像数据对北极夏季太平洋扇区沿航线平整冰厚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扇区在夏季融冰期沿航线海冰厚度主要分布在10~280 cm区间,各航次存在一定差异但海冰厚度均近似呈正态分布.8月上旬和中旬沿航线平均冰厚均以-2 cm·a-1的梯度逐年...  相似文献   

20.
一、对象和任务区域泥石流以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全部泥石流现象为研究对象。这个空间范围可以是行政区划的,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区域。通过对一定区域内泥石流现象的各种研究,揭示泥石流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发生、发展、演化和消亡的过程,最终为该地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其治理服务。为此,首先我们应当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