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兴安盟2006年夏季发生的4次强降雨(3次暴雨和1次短时强降雨)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和不同数值模式对降水量的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的暖湿切变是强降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对暴雨天气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强烈的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输送和能量的积累是强降雨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4—25日呼伦贝尔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2011年7月24—25日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强盛西伸并稳定少动,形成强大的阻挡系统时,使得西来低槽在我市西部停滞少动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低层深厚的湿层以及西南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及能量条件。地面冷锋位置适宜且稳定少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冷暖空气的触发条件。本地强对流天气潜势指数都充分表明层结的不稳定。卫星云图及雷达产品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12年的“端午节”贵港市出现了暴雨过程得出:(1)西太副高和西南风急流的稳定维持,高空槽的加深,低涡的出现是此次暴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分析自动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可以很好的了解暴雨的演变情况.(3)通过对各种物理量的分析,发现其均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贵港暴雨的提前指示不多.  相似文献   

4.
包头地区春季第一场暴雪型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欧洲数值预报图、T213资料,对内蒙古包头地区春季(2007年3月31302时-5日08时)第一场暴雪型寒潮天气过程用天气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报,分析结果: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与低空的暖湿切变和地面倒槽北上东移是造成包头地区这次大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而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造成华北及以南地区的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具体分析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环流背景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风廓线仪、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部分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以及数值预报,对湛江2011年6月5日出现的局部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500hPa高空短波槽、850hPa低涡切变线及锋面低槽密切配合的作用产生的,此外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能量累积和动力条件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8.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FY-2卫星云图以及雷达资料,对2020年8月15~18日眉山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原涡和西南涡耦合是造成此次强降雨的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形成阻塞,冷平流和中低层强水汽输送造成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2)上冷下暖,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促进对流的发展,强降雨过程上升运动显著增强,低层有强水汽辐合,有利于水汽汇集,为强降雨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3)强降雨发生在低亮温对流云团中,且对流云团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雷达回波强,并形成了急流轴,有利于强降雨的发生和持续。  相似文献   

10.
万雪丽 《贵州气象》2005,29(Z1):35-36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低层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同时持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针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至21日白天通辽地区出现的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通过动力诊断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阐述了此次过程的环流成因,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及回波高度产品,揭示了这次过程天气系统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分别是由低层暖湿切变及短波槽不断分裂南下加强后,与地面倒槽配合形成的低涡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春末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涡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促使高空槽强烈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高层西南气流与低层东南气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水汽条件。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降雨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降雨的强度、性质及能否出现冰雹和大风有较好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对2003年7月28日发生在晋东南和豫北区域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得出:本次暴雨过程是在中纬度西风槽与中低空切变线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前期不稳定能量的高度积累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近地面层的微弱扰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6年4月16—19日降水过程的分析发现:(1)高空贝湖以东,40~60°N之间为两槽一脊型,通辽市处在槽前西南气流中,且高空500hPa的正涡度中心值在逐渐增大,预示着未来贝湖以东的槽将加深发展,且在通辽市上空易形成低涡。地面配合系统是由发展中的蒙古气旋东移演变成东北低压。(2)通辽市南部的中层有气流辐合,且有西北至东南向的暖湿切变存在。辐合气流和暖湿切变的存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对通辽市降水极为有利。(3)春季降水对土壤接墒、牧区草场返青、农区小麦出苗、大田播种、抑制沙尘天气等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一次深冬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2月18~19日,厦门市出现了1次连续性冰雹过程,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以厦门探空资料分析为主,结合形势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外部条件,是大尺度的温度、气压、流场的水平结构与垂直配置所形成的湿斜压不稳定形势;主要的内在条件,是雹区上空气层有“上干冷、下温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强盛的风速垂直切变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6.
河套地区“7·15”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15日,河套地区西南部出现了局地暴雨一大暴雨。文章利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加密雨量资料、雷达图等,对高空和地面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从散度、风场、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场、降雨云系等进行了诊断,力求分析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到河套附近的环流背景下,台风与暖湿切变共同影响下,河套地区局地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河子一次低压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降压增温”是其前兆。前期降水,有利的垂直风场.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低压产生持续大风的关键,并提出今后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1前言雷暴在航空部门被称之为危险天气现象,雷雨出现时带来的低能见度,低云和大风,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当飞机误入雷暴云中,会遇到严重的颠簸、电击和积冰的危险,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广汉机场以往冬季没有出现雷雨,出现雷雨最早在3月11日,最晚是10月30日,而在199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2006年夏季总的天气特点是一早、三多、三少、一高、两低,即雨季开始早;前夏(6月)降水多,雷暴日数多,局地暴雨多;仲夏(7月)降水少,前夏日照时数少,极端最高气温≥30℃日数少;后夏气温高;前夏(6月)和7月下旬气温低。部分地方出现了局地或区域性洪涝或内涝,部分县(市)发生了水稻障碍型冷害。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FY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5月12~13日桂平市区域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边线、高空槽、急流扰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系统的高低空配置、不稳定能量和水汽条件等与降水时段和落区相一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更容易出现降水落区集中,强降水范围大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