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为定量评价油砂储层各项地质参数,以四川盆地厚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油砂矿藏为例,确定了油砂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相关测试数据,针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以及油砂矿含油率等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解释的孔隙度、含油率与测试结果误差小,渗透率基本在一个数量级。测井方法能有效分析油砂储层地质特征,为油砂资源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龙门山北段推覆体构造带的单斜构造单元内,地表出露大量的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的含油砂岩,经钻井证实油砂资源丰富,油砂层的平均厚度为34.7 m,平均含油率为9.46%,初步估算0~500 m埋深的油砂分布面积为26.79 km2。通过研究区详细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为:①寒武系烃源岩为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②储集层砂岩含油率高、油砂层厚、储集物性和储集空间良好;③龙门山北段区域构造带控制了油砂成矿带的形成与分布,逆冲断层、节理发育带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是油砂形成的最有利形成条件,而喜山期构造掀斜、断裂输导和山前剥蚀是油砂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生油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油气沿着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二-三油层砂体以狭窄的路径侧向西运.共发育3条运移路径,侧向运移的油气受低幅度构造、断层和地层尖灭遮挡富集成藏.西部斜坡构造幅度较低,断层规模小,平面延伸的距离短,不利于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盆地边部的地层超覆带是寻找大规模地层尖灭油气藏和油砂矿的有利地区.斜坡区普遍受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原油受喜氧细菌的降解作用普遍稠化,沿着大气水下渗方向,原油稠化的程度越米越低,造成自西而东原油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地层超覆带为严重降解的稠油和油砂,断层遮挡油气聚集带为中等降解的稠油,构造-岩性油气聚集带为轻度降解的稠油和正常原油.  相似文献   

4.
野外实测地质大剖面和室内综合研究表明:龙门山北段泥盆系平驿铺组和侏罗系沙溪庙组是两个最重要的含油砂地层,它们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组成两条区域性油砂带.两条油砂带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分别与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冲断背斜亚带和下寺-金子山-青林口山前带叠置.两条构造-地层带的构造样式分别制约了两条油砂带的成藏方式和成藏过程,反映了油砂带与区域构造-地层带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根据龙门山北段油砂特征以及区域构造-地层带对油砂带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首次将龙门山北段划分出2条区域性油砂成矿带,即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油砂成矿带和金子山-青林口-厚坝油砂成矿带.研究区油砂烃源岩具有多层位特征,油源十分丰富.泥盆系平驿铺组和侏罗系沙溪庙组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各种不同的构造类型对油砂、沥青脉的成藏方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油砂成矿带中印支期形成的褶皱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金子山-青林口-厚坝油砂成矿带中印支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喜山期重新活动以及喜山期形成的节理发育带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是油砂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喜山期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的构造掀斜、山前剥蚀、断裂输导和上覆泥岩封盖以及泥盆系平驿铺组隆升剥蚀是油砂得以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龙门山北段油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巴音都兰凹陷包楞地区是二连盆地油砂资源主要分布的三大地区之一,油砂层厚度大、埋藏浅、含油率高,属于隐蔽型油砂矿,为古油藏破坏型成矿模式。为了进一步搞清油砂矿的分布范围和资源规模,对包楞油砂矿进行了激电法勘探,建立了电性参数与油砂矿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圈定了油砂分布面积,预测了油砂地质资源,并选择激电法勘查的有利区进行了钻井验证。结果表明,激电法对包楞隐蔽油砂矿勘探是有效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储集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砂岩通常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在新场地区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范围较上沙溪庙组砂岩小,但在东部地区仍具有较大厚度(20 m~35 m)。下沙溪庙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0.15×10-3μm2,属于低-中孔、特低渗非均质储层。与目前构成沙溪庙组气藏主体的上沙溪庙组砂岩比较(平均孔隙度9.4%,平均渗透率0.145×10-3μm2),下沙溪庙组(特别是Js31储层)具有较高孔隙度、较好孔隙结构和近似的渗透率,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影响新场地区下沙溪庙组储层储集性的最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特别是河道主体部位)砂岩中。同时,储层储集性也明显受到岩石组构、成岩作用的影响。位于东、西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中粒高长石、低岩屑、低碳酸盐胶结物、低粘土矿物的砂岩具有最佳的储渗性。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储量丰富,油砂油粘度极高,其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对油砂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笔者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砂、砾岩展布特征,在对清水河组细分层的基础上重新对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划分,并建立测井微相模式,分析白垩系各砂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规律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白垩系清水河组主要发育砂岩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和砾岩沉积的扇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心滩、河道砂体是油砂矿的主要储油砂体,也是油砂的有利聚集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指导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矿藏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油砂分布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油砂资源,地表出露油砂形成多座规模不等的油砂山丘,面积约8km2,油砂主要存在于白垩系吐谷鲁组,连片集中、厚度大。风城下伏地层油砂分布面积大,层位稳定,产状缓,也主要分布在白垩统吐谷鲁组、上侏罗统齐古组中,含油率高、油质较好。该区油砂资源主要来源于玛纳斯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沿着该地区发育的断裂和不整合面向上运聚。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的分布叠置构成了运移系统,有效的砂体既是运移通道又是储集体,最后建立了该区远源次生的油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中油砂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羌塘盆地是一个烃源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破坏和改造强烈,为油砂富集成矿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盆地中发现的隆鄂尼和昂达尔错两个矿点进行勘察。矿点油砂主要富集于中侏罗统布曲组,分析认为其形成和分布受燕山晚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的控制,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带在后期构造过程中遭受破坏和抬升,使顶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被抬升剥蚀风化形成现今的油砂矿。采用含油率法对油砂矿带进行了资源量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矿带的油砂地质资源总量为93 099.76×104t。通过类比认为整个盆地油砂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成为油砂资源主要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砂矿床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砂又称沥青砂,是一种含有天然沥青的砂岩或其他岩石。本文在简要概述准噶尔盆地油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等方面分析了风城油砂矿赋存的层位、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的孔隙度和含油率等方面的特征;在成因方面,分别从构造、成岩作用及生物降解三方面分析了风城油砂矿形成的条件,其中,区域上的断层为油砂矿的形成起到了封闭遮挡的作用.而不整合则起到了运移通道的作用:成岩作用及生物降解对油砂矿的储层及油砂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储层特性及成因分析.探讨油砂矿的成因类型.为进一步勘探开发丰富的油砂资源.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玲玲  于新  何川 《江苏地质》2018,42(2):258-263
基于钻井、录井、岩芯、铸体薄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沧东地区中生界J_(1-2)~上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界J_(1-2)~上储层的岩石类型有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2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偏低。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8.7%,平均渗透率为62.2×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至中孔低渗型砂岩储层,储集物性好。在此基础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构造破碎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因素,大断层上升盘底部及溶解作用强烈有利于有机酸流体进入的部位是寻找中生界有利储集体的方向。研究成果对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低渗储层可动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及渗流能力,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40块岩心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测试.研究表明,丘陵油田低渗透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值的分布范围是4.8%~56.7%,平均值为33.4%.可动油饱和度高低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各类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差异较大,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决定了可动油饱和度和渗流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盆地油砂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价,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油砂矿体。根据石油地质及成矿理论对该矿点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油砂矿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烃源岩为早寒武世和早志留世的黑色泥页岩;当进入印支期,烃源岩开始大规模生成液态烃,液态烃通过该期运动形成的逆断层运移至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圈闭富集成藏;进入喜山运动,早先形成的油藏抬升暴露、剥蚀而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油砂矿体。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埋深500 m以上的油砂资源量为5 356.4×104 t。  相似文献   

15.
剪切带的流体压力因关系着地震断层的滑动强度以及应力释放过程一直备受重视。断层带的渗透率结构对认识断层带内流体活动状况、断层强度、摩擦稳定性以及同震过程等至关重要。文中介绍了断层带渗透率研究的原理、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脆性域断层的渗透率表现为核部低、两侧高的典型结构,断层泥通常具有最低的渗透率和强各向异性。在地震周期中,断层带的渗透性表现为突然增强-逐渐降低的过程。胶结、水岩反应及溶解-沉淀是间震期断层愈合的主要方式。热压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断层弱化机制。当断层泥的渗透率小于10-18 m2量级时,地震会伴随强烈的同震热压效应。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油砂的发现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工作新发现的油砂矿藏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庙湾地区。地层特征和孢粉组合分析表明含油砂地层为侏罗系。野外调查和钻探工作证实渭北隆起的北部单斜构造地表出露大量的侏罗系延安组和直罗组油砂,累计厚度可达29.85 m;钻井油砂累计厚度达11.89 m,最大单层厚度达7.9 m,埋深在70m以浅。油砂主要赋存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和直罗组河流相辫状河道沉积砂岩孔隙和裂隙之中。该油砂矿藏是在渭北隆起演化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构造运动抬升形成,属于抬升运移型成藏模式。经初步资源量估算,研究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3 232.72万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榆树林油田压汞资料的分析,发现该油田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大部分与中高渗透油层的特征相似,其相对分选系数和结构系数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结构特征参数和孔喉平均半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减小。在毛管压力曲线上,其排驱压力高,孔喉细小。由于油层的低孔、低渗特性,油、水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呈现了非线性渗流特征,而且随着孔隙半径和渗透率降低,非线性渗流特征越来越明显。油水两相共同渗流时,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共渗点饱和度均较高,而两相渗流范围较小,残余油下水相渗透率较低,最终驱油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稠油和油砂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各种运移通道的类型、特征、在油气运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运移通道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断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非常发育,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重要原因,大量油砂矿则是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运移通道向浅层侏罗...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热储的渗透性,首先对采自野外露头和井下热储的34件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显示井下岩心与野外露头岩心渗透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1158~0.33333)10-3m2 和(0.0088~0.334)10-3m2,平均值分别为0.062232110-3m2和0.38531610-3m2。所有岩心的孔隙度在0.25% ~3.00%之间。110眼地热井的抽水试验结果显示,热储渗透率介于(13.74~104474.00)10-3m2之间,平均值为4797.5810-3m2。渗透率在(100~1000)10-3m2之间的累积百分数超过了75%,渗透率小于10010-3m2的样本数仅占13.64%,还有0.91%的样本渗透率超过了10000010-3m2。为表现顶板不同埋深条件与热储渗透率的关系,将顶板埋深分为小于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2000m、2000~2500m、2500~3000m、3000~3500m 7个层段。结果显示热储平均渗透率随热储顶板平均埋深的增大以指数形式减小。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5,(6)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安塞油田长10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等特征以及储层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10储层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的分选中等到好,磨圆度为次棱角状,胶结类型以孔隙、孔隙—薄膜为主;长10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51%;渗透率平均值为0.39×10-3μm2,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长10储层无水期驱油效率平均值为19.12%;含水95%时的驱油效率平均值为34.87%,含水98%时的驱油效率平均值为39.56%,最终驱油效率平均值为42.66%。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值为29.07,可动流体孔隙度平均值为2.85%,可动流体参数主要受物性、孔隙发育程度、粘土矿物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孔喉特征参数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