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措施,桩土应力比则是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某客运专线试验段的桩土应力现场测试,得到了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基础下小很多,而且需要在桩、网垫层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下,逐渐达到稳定;拉膜效应和土拱效应在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网垫层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2.
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和水平向增强两种加固形式的优点,由桩、网、土三者共同协调作用,有效分担路堤荷载,是一种作用机理复杂的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对某客运专线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进行的现场测试试验,对复合地基的基底土压力、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以及桩土沉降量等方面的测试,得出红粘土复合地基需要在桩、网、桩间土通过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才能达到稳定状态等结论,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并为进一步完善桩-网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软基路堤桩-网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林荣  牛建东  吕大伟  顾绍付  陈涛 《岩土力学》2007,28(10):2149-2154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它集复合地基中水平向增强体与竖向增强体两种"单一型"复合地基之长,桩-加筋垫层-桩间土三者协同作用,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相互作用机理复杂。通过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中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段进行的路基现场试验,对桩-网复合地基中基底土压力、土工格栅应力应变、桩和土的沉降及地基侧向位移等进行观测测试,分析了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变化过程、土工格栅的受力特点、沉降及侧向位移规律,有助于桩-网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的承载机理和应力传递机理的深入研究及网垫层对沉降控制的研究,并为提出桩-网复合地基的设计新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桩网复合地基是高速铁路广为应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其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对列车运营安全和周围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以现浇X形桩为对象,建立了桩网复合地基大比例尺模型,开展了桩网复合地基在高铁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揭示了加载频率、加载幅值及振次的改变对桩网复合地基振动速度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响应幅值沿着路堤横向衰减较快,路堤耗能作用显著,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速度响应幅值沿桩网复合地基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与横向振动传播规律有所不同。速度响应幅值从轨道板与钢筋混凝土底座到基床表层,衰减最快;加筋碎石垫层次之,相当于一个隔震垫层;地基中桩的存在使振动衰减变得缓慢,使由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影响深度加大。速度响应幅值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在25 Hz时出现峰值;速度响应幅值随着加载幅值的增加逐渐变大;速度响应幅值随着振次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连峰  龚晓南  崔诗才  刘吉福 《岩土力学》2009,30(4):1057-1062
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它能通过变形协调,充分发挥桩、网、土的各自作用,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或差异沉降。为了解路堤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制,深入分析其沉降变形、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和网的受力等性状,接桩体种类设计了两个试验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量;土工格栅的荷载传递能力强于土拱;土工格栅的最大应变出现在桩帽边缘,仅为1 %,最小应变则出现在桩间。试验结果为桩网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桩体未打入硬土层和桩体打入硬土层两种情况下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和设计计算方法,建立了以桩径、桩长、桩帽边长和厚度、桩间距为设计变量,以地基承载力、沉降、加筋体抗拉、桩帽抗弯抗剪为约束条件,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的桩网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加权扰动策略和减少寄生操作改进共生生物搜索(SOS)算法,提出了加权扰动共生生物搜索(PWSOS)算法;采用PWSOS算法求解桩网复合地基优化数学模型,得到基于PWSOS算法桩网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得到的PWSOS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并得到了更优的桩网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加固优点,能很好地提高地基土体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桥头过渡段地基处理中能有效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加筋垫层拉膜效应理论推导出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工程实体试验表明,本文所推导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测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雷学文  陈凯杰 《岩土力学》2007,28(Z1):819-822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桩-网复合地基中土工合成材料刚度、垫层厚度、桩体模量以及桩间距对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桩-土应力比、路基的表面沉降及侧向位移的影响。总结、分析计算结果,获得了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增加土工合成材料刚度,可显著地减小桩-土差异沉降和路基侧向位移,并增加桩-土应力比;增加垫层厚度,可明地改善桩-土荷载分担比和桩-土应力比等力学性状。这些结果对桩-网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平荷载作用下长桩的合理截面形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庆瑶  王成 《岩土力学》2008,29(Z1):650-654
利用计算推力桩的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选择合理参数,计算出钢筋混凝土空心桩、实心桩和矩形桩以及钢管混凝土桩这4种不同截面形式的推力桩在砂土、黏土和风化岩3种不同地质条件中相同水平推力作用下地面处的转角、位移及其最大弯矩,并验算混凝土桩的裂缝宽度以及钢管混凝土桩的强度,分析比较不同土质中的不同截面类型长桩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为大型建筑结构的桩基础的合理截面形式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砂土和黏土中使用空心桩较好,风化岩使用钢管混凝土桩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夏力农  苗云东  廖常斌 《岩土力学》2012,33(4):1217-1222
通过对复合地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地基土沉降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地基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土沉陷后的沉降、桩体摩阻力分布和桩身轴力分布的变化。分析表明: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加固桩体和基础的沉降加大,中性点位置逐渐下降,桩身轴力有所增大;在加强桩中,中心桩的中性点最低,边桩次之,角桩最高;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各桩中性点位置差异逐渐减小,桩体上部负摩阻力作用的桩身长度更长,负摩阻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喷粉桩属半钢半柔性桩,均质性较差,桩身横断面不均一。因此理论上讲,它很难满足适用于钢性桩应力波反射波法测试的各种完整性检测方法所具备的系列基本假设。这也正是喷粉桩完整性应力波反射波法其完整性检测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将该法用于喷粉桩完整性的检测时,用频谱分析方法处理其所获取的信号,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承载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软基中先施打半刚性水泥土类桩(M桩),水泥未硬凝时再施打劲性桩,形成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MC桩)。结合工程实例,根据现场静载试验、应力监测及ABAQUS有限元计算结果,研究了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的受力性状,分析总结了素混凝土劲性复合桩的承载机理。通过与常规劲性桩的比较表明:(1)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呈现复合地基性状;(2)素混凝土桩身应力集中显著,沿深度急剧减小,至桩端接近为“0”,通过劲芯传递到侧壁和桩端的水泥土体中,增大了荷载作用于水泥土体的面积,使复合桩全长范围内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得到充分发挥;(3)素混凝土桩芯比常规劲性桩更能与水泥土协调匹配,不会刺入水泥土外芯的底端。  相似文献   

15.
黄俊杰  王薇  苏谦  李婷  王迅 《岩土力学》2018,39(5):1653-1661
为了分析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建立了3组不同桩间距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离心试验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自重、轨道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改变桩间距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桩体应变、加筋垫层和桩体破坏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当桩间距不大于4倍桩径时,加筋垫层整体基本保持完好,路堤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能逐渐趋于稳定,而桩间距达到6倍桩径后,桩顶刺穿加筋垫层,加筋垫层对桩土变形协调和传递荷载作用失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持续增大;当桩间距达到4倍桩径时,素混凝土桩最大应变值发生随上部荷载的增大反而减小的突变现象,最靠近坡脚的素混凝土桩最先产生弯曲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当桩间距增大至6倍桩径时,桩体弯曲破坏逐渐往路堤中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of concrete-cored DCM pile in soft gr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kind of composite pile named Concrete-cored DCM (Deep-Cement-Mixing) pile is introduced for supporting medium loads in soft clay ground. This composite pile is composed of an inner precast concrete pile and an external DCM pile socket, where th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pile is designed to bear the load of building, and DCM pile socket acts to transfer axial force into the surrounding soils by skin friction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its application in soft ground, and tentatively investigated its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using static loading 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concrete-cored DCM pile acts as a friction pile and is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settlement control and capacity improvement in soft clay ground. This study is also valuable fo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ther composite pil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陈阳  乔仲发 《岩土力学》2012,33(5):1491-1496
疏桩基础作为一种工期短、效果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考虑带桩帽的PTC(预应力混凝薄壁管桩)刚性桩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将桩侧摩阻力假定为2个三角形拼合的分布形式。联合应用Mindlin-Geddes解答及Boussinesq解答,推导出了疏桩补偿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算例,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量。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法的沉降计算结果比传统方法偏小,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当桩间距大于8倍桩径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加,疏桩补偿地基的附加应力场基本不变,但沉降量相应增大。对于桩间距较大的疏桩补偿地基,采用长、短桩组合形式较为合理。通过设置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来加固软土路堤,能有效控制沉降量。  相似文献   

18.
以青兰高速公路富县段某段软基处理为例,从振冲挤密碎石桩的加固机理和主要设计内容入手,通过对复合地基的动力触探和静载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碎石桩不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增加了桩间土的强度,减少了地基沉降,而且消除或减轻了地基的液化,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为以后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温度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变形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 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在温度和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变形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20.
韩建文  刘宝  王飞  杨明雨  陶明安 《岩土力学》2020,41(12):4063-4072
以新建杭绍台铁路通过浙江嵊州及新昌硅藻土地区为研究背景,基于单桩静载、边坡降雨、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基床原位激振等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桩型加固硅藻土地基的适宜性、降雨条件下硅藻土边坡变形特性和防护措施、硅藻土桩筏复合地基特性以及基床动力特性。结果表明:CFG桩、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桩适用于硅藻土地基加固,而螺杆桩由于存在挤土效应、高压旋喷桩成桩效果较差不适用;干湿循环作用下硅藻土自然边坡易形成网状裂隙导致浅层稳定性不足,拱形骨架对硅藻土边坡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锚杆框架梁由于钻孔施工易导致硅藻土软化,不适用于硅藻土边坡防护;CFG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能够满足硅藻土路基变形控制要求,且素混凝土桩筏结构整体性更好;基床结构中设置毛细防排水板具有良好的防排水效果,保证了水份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对基床和硅藻土地基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