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崂山风景区旅游沿线主要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崂山现有的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大多采用清除、加固、支挡等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但在旅游风景区内的治理效果往往不佳。针对崂山风景区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并坚持工程效果的环境协调性原则,在对大平岚危岩体崩塌灾害治理中,应用了柔性防护系统(SNS)进行危岩体边坡治理。该系统良好的治理效果充分体现了工程主体的环境协调性,以及能够在消除隐患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坡面生态环境,维护景观的视觉美感。对于崂山风景区内的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来说,SNS系统在大平岚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崩塌治理思路和具有示范性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目前,日照市因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等方面,对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不但能有效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又能绿化生态环境,消除视觉污染。通过对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村崩塌体的基本特征及现状进行影响评估,并就西赵村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日照市因废弃矿山普遍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治理的难点在于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与当地自然风景相统一,既保留住景区的背景特色,又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北京怀柔某景区崩塌隐患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介绍,对隐患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及评价,分析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景区地质灾害治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比选分析,选择了加固及避让的治理措施,摸索出经济、合理以及与景区风景相协调的治理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可以为相关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崩塌落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瓦房子镇团山子为典型的软硬岩接触导致的陡崖崩塌落石地质灾害。朝阳地区常用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护结构多为圬工结构,圬工结构存在材料用量大搬运困难、施工强度大、施工进度缓慢、原始生态环境破坏大、不美观等缺点。综合考虑瓦房子镇团山子崩塌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崩塌地质灾害特征,通过多种治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SNS被动防护系统治理。该系统克服了圬工结构的缺点,能够有效地拦截落石,在受力上具有以柔克刚的优点。通过对瓦房子崩塌落石运动轨迹计算,给出了一整套计算边坡落石运动轨迹的公式,为类似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方案选择及落石运动轨迹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深  张涛  李倩 《安徽地质》2023,(4):326-330
怀远县荆山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高陡边坡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本文系统研究怀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按崩塌的形成机理划分为滑移式崩塌,并总结崩塌的成灾模式。结合怀远县近十年的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主动防治法治理效果显著,提出优化防治建议,为崩塌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宝生  李伟  刘瑾 《世界地质》2023,(3):588-594
废弃露天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笔者以无锡市滨湖区某崩塌地质灾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以预应力锚索、钢绳锚杆+主动防护网以及被动防护网等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应用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客土喷播、生态袋铺设、高分子固化剂补喷等方法的高陡岩坡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锚索等工程措施稳定提升坡体安全系数,高分子固化剂等生态修复措施使坡面植被覆盖率由10%提升至85%以上,项目成效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引言崂山区位于青岛市东南部的黄海之滨,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形上崂山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崂山山脉横亘南北,形成层峦迭嶂、群峰耸立、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的奇特地貌景观。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大量灾害隐患的存在,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而且给全区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成直接影响和严重威胁。2崩塌地质灾害现状与成因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崩塌危岩体岩性为中粒或粗粒花岗岩,风化强烈,均有节理裂隙发育。在近期进行治理的9处自然形成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中,大部…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程项目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崩塌这种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治理方案设计,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樊金桂 《探矿工程》2017,44(2):77-81
以北京百泉山自然风景区不倒翁景点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为例,系统介绍该处危岩带(体)规模、特征、破坏模式、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发育程度及沟谷内交通等条件,对多种治理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最终选择了对危岩带上部反倾区进行削方,清除危岩体及陡壁坡面浮石、松动岩块,对危岩带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本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平山县大柳树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塌与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传统的治理方法多以圬工结构和钢木结构为主,这些方法存在着材料用量大、施工强度大、破坏当地原始生态环境、缺乏可靠的设计技术保障等缺点。为克服传统治理方法的缺点,本文综合考虑平山县大柳树村崩塌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并详细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后,进行设计方案比选,采用SNS柔性防护网系统对其进行治理。作者通过现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确定基本计算参数和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了崩塌落石的运动能量及弹跳高度。根据计算结果,选用5m高RX-050型被动防护网,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谷型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难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其次是由于景区内往往没有宽大的混凝土主路,仅有崎岖小路,治理工作所需的材料及设备运输全靠人工完成,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因此,最终的治理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根据2015年在云蒙山风景区(南段)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设计工作成果,本文重点介绍危岩体(带)的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措施,并对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内的危岩体(带)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合理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倩  田飞  田明中 《地质与资源》2016,25(1):97-100
内蒙古翁牛特地质公园主要由以花岗岩景观和沙地景观为主的勃隆克景区,以湖泊景观为主的其甘景区,以河流景观为主的西拉木伦景区和以草甸景观为主的灯笼河景区组成.其地质遗迹分布格局呈现出“一轴、两翼、四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包括古生物、水体景观、地貌景观、地质构造4个大类,其下分7类,共10个亚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意义,并对翁牛特地质公园现存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世界地质公园方山景区位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方山所具有的火山岩台地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构成方山台地的较坚硬且不易风化的流纹岩有关。据现场考察,方山景区的岩体具有层状结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良,但与游路相关的高陡反坡却存在着较多的落石,并在台风来临时还可能发生水带泥石落下的问题。它们在某些游客出现的部位有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严重隐患。例如方山景区两宜亭景点就曾在2013年台风来临的季节发生了一次两宜亭被从上述高陡反坡顶部水冲下来的泥石砸坏。此外,作者还在两宜亭景点发现了散落在地面上的大量落石。显然,两宜亭景点存在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在两宜亭景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作者提出了基于工程地质学与旅游规划学相结合所形成的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来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既确保旅游安全又可维护方山景区原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的南太行山区,历经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以峡谷群、峰林石柱、河流瀑布、溶洞等为典型景观的大型高山峡谷景观系统,大峡谷现已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5A”景区。同时,太行山大峡谷因地处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地表突变带,构造活动强烈,地表侵蚀严重,在山地特殊气候作用下崩塌灾害频发,时常损毁道路桥梁、破坏生活设施,并危及居民和游客安全,制约景区建设发展。本文立足大峡谷景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大峡谷内发育崩塌达318处,以高位小型岩质崩塌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100 m之间,崩落高度平均120 m左右,最高可达300 m以上;崩塌多发育在断层带附近和软弱岩层处,沿峡谷两侧呈带状分布,以倾倒式和坠落式的破坏方式为主,具有明显的“群发、多发、复发”的特点。基于对大峡谷景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表营力及人类活动等崩塌孕灾环境的分析,依据发育区位和致灾效应将崩塌划分为陡壁崩落带、梯状崩石链、碎裂崩滑带和水岸崩塌带4种类型;结合崩塌运动轨迹和对承灾体的效应归纳出崩落滚石型、崩链型、碎裂溃散型、落石涌浪型4种典型成灾模式,并分析提出景区安全防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峨眉山玄武岩和峨眉山花岗岩为代表。以峨眉山风景区地质遗迹景观为基础,以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四川盆地东缘断块山地貌单元为研究视角,构建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5个大类、18个亚类共6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峨眉山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地质遗迹资源体系类型与分布,以及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峨眉山风景区完整地层序列的出露是地质剖面类地质遗迹景观、古生物活动遗迹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峨眉山的地质遗迹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沉积学、地球深部动力学、构造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的方山景区建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场考察表明,分布在方山四周的陡崖存在着较多的落石灾害隐患,而在冬季还存在着因陡崖顶所结冰凌的下落而形成了较为罕见的冰凌灾害隐患(例如在2017年冬季,就发生了来自两宜亭景点反倾陡崖上所结冰凌坠落砸坏亭子本体及石板路、石栏杆的现象)。由于两宜亭景点是方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常有游客来此欣赏美景和坐在亭中休息,所以上述发生在两宜亭景点的落石和冰凌等现象,将构成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确保旅游安全,按照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原理,作者提出了如下应对之策:在基本上保证两宜亭景点游览观赏价值的条件下,采用科学“避让”的方法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消除上述落石和冰凌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对九寨沟景区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破坏,景区公路沿线灾害频繁,公路受损严重,多处中断,其中五花海与熊猫海之间的老虎嘴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损最为严重。在九寨沟生态极其敏感区进行恢复重建等工程活动中,仅靠地灾评估无法满足工程方案评价的需要,同时须考虑工程活动、地灾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首次结合地灾风险评估,建立了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在对九寨沟老虎嘴路段联合进行地灾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该路段道路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评价论证,最终确定道路恢复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19.
崩塌地质灾害是苏南低山丘陵地区岩质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对无锡鼋头渚景区沿湖景观路崩塌危岩体开展应急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文章对崩塌危岩体地质背景条件和灾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深入研究崩塌灾害形成原因与破坏模式后,提出采用危岩清除+钢筋混凝土肋柱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系统截排水+纳入群测群防应急体系的综合防治对策,为苏南丘陵地区同类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实地调查,系统划分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探讨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特征,对景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以划分为2大类、3类和3亚类,以叠层石景观、石漠化景观、峡谷景观、洼地景观、落水洞景观、石芽景观、溶痕溶沟景观为典型代表;②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