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务宗伟 《地下水》2008,30(2):51-53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下同)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超 《冰川冻土》2005,27(3):444-448
黄河下游河段河床淤积严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水沙矛盾加剧,河道萎缩,主槽过洪能力锐减,平滩流量在一些河段已由80年代的5000m3·s-1降至目前的3000m3·s-1;2)由于水沙变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局部河段出现的“二级悬河”,现已逐渐在上游的河南段和下游的山东段发展到210km多.研究表明,黄河下游的淤积是自然地质过程,应亟待开展黄河下游河道远景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宇洁  朱卫民  王现国 《地下水》2011,33(5):35-36,88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4.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严重的干旱、洪捞和水土流失等多种地质灾害。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引起各方关注。正确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尤其从地质作用角度正确认识黄河的水资源和泥沙问题,为黄河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象,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各河段都有决口失稳的可能。该文从区域地壳稳定性、堤基稳定性、河道稳定性3个方面,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悬河稳定性评价,对河段可能出现的失稳或决口险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初步确定了10处地质险段。  相似文献   

7.
陈述黄河下游20 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了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黄河下游断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述黄河下游20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质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要根治黄河 ,黄河中游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本区地貌、气候、国土资源、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区域地质 -生态环境问题和黄土高原隆升机制 ,提出了在本区开展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龚晓洁  袁征  杨坡  寇亚飞  陈光宇 《地下水》2011,33(5):112-113,131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城市具有类同的地质条件——巨厚的松散堆积层、粗颗粒的浅表物质等,这于城市规划中垃圾处置场选址的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从地质角度出发,对这类城市垃圾场的建场适宜性进行科学评判已成为城市地质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不同部位的开封、濮阳、周口市为例,采用数理统计和层次分析(AHP)的方...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黄河下游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简述了河南省黄河下游存在的水资源持续衰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环境异常,黄河断流及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稳定的河道淤积与悬差,活动断裂,基底活动性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溃决和冲决两种模式分析评价结果,以及专家评价系统,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对不是堤岸段进行稳定评价,对已出现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评估,防洪抢险,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地质作用影响形成的易出险堤段称为地质险段 ,主要包括活断层作用影响形成的堤基易渗漏段、强地震高发区段和地基稳定性差段等。构造节点是识别地质险段的重要的河流地貌标志之一。根据成因 ,本文将黄河下游的地质险段分为三类 ,即新构造险段、沉降险段、断裂复活险段。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特征 ,圈定出东坝头、大刘屯董口黄河南岸和路那里十里堡黄河南岸地质险段 ,提出了治理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拟建堤防截渗墙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分析和阐述了堤防区拟建截渗墙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堤基土渗透变形破坏、堤基土液化、不均匀沉陷、大堤隐患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并提出了有意义的处理措施 ,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质环境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中道 《河南地质》2001,19(3):236-240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原生地球化学异常(高氟水、低碘水、咸水)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河南西部)土壤侵蚀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古彬 《地下水》2011,33(5):160-162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土壤侵蚀较强烈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区内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的主要诱因。通过土壤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形态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豫西黄河流域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形态特征,对区内土壤侵蚀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6.
余根峰 《中国区域地质》2013,(12):I0001-I0001
近年来,江南造山带东段以江西大湖塘、朱溪2个超大型钨多金属矿的发现为代表,找矿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性质仍是长期有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制约了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成矿背景的深入认识。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13年11月30日~12月5日组织举办了“江南造山带及邻区前震旦纪地质野外现场会”,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浙、赣、皖、闽、湘、桂、黔等省地质调查院及安徽332地质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现场会。  相似文献   

17.
宇洁  罗新杰  王现国 《地下水》2011,(6):109-111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更加严峻.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濮阳这座新兴城市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资源衰竭、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特殊岩土体、采油污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论述,分析其成因及演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将对其他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城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碱性花岗岩H同位素组成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地球化学》1995,24(2):193-195
关于碱性花岗岩H同位素组成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陈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地球化学》1992年第1期刊载了李培忠等[1]所写《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氢同位素组成与岩浆去气作用》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李文认为,"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芳  徐友宁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2010,37(5):1520-1529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