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红旗  李家永  牛栋 《地理学报》2003,58(5):668-676
选择具有红壤丘陵区典型特征的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2000年千烟洲试验站研究数据及农户调查资料,将GIS技术与线性规划模型有效地耦合起来,探讨实现典型红壤丘陵区各种具有特定数量、质量的农用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最优配置的方法与技术。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从现状中牧业短缺的粮、果、林结构转化为较为完善的粮、果、牧、林结构,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也由重水轻旱、粮作为主、经作为辅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粮-经-饲并举的三元优化配置结构;同时,由果业和畜牧业共同支撑的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现状,在经济上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泰和县灌溪境内,面积为3062.5亩,是一个基本无林的红岩低丘地区。我们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制定千烟洲土地利用规划,做出了千烟洲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模型,经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土地利用规划的三个方案。这个规划,反映了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确定了以林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向,规划出农业生产的合理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激活当地的经济活力,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开发目标。通过回顾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文献,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广西龙州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龙州县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扶贫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旅游扶贫对贫困户收入、就业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作用,但仍需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外部力量进一步推进生态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龙州县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以实现脱贫目标,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三产"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推进边贸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加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推进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等4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人口激增和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西部固原市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中国政府从1999年底开始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并于2003年完成第一阶段的计划任务。该工程以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同时兼顾减轻农村贫困及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3种森林管理政策情景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贡献和弊端,研究首先应用参与式影响评估框架(FoPIA)设定了3种森林管理政策情景,然后针对各个情景下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评估。3种情景分别为"生态林"、"经济林(以种植水果为主的复合农林业)"和"生物能源林"。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座谈,界定了与固原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9项重要森林功能,包括3项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机会、生活质量、森林可达性;3项经济功能,即木材收入、非木材林产品收入、林业相关产业和服务收入;3项生态功能,即提供生物性资源、提供非生物性资源、生态过程维持。研究进一步通过多学科专家讨论和专家知识,评估了不同情景对森林功能的影响,探索了当地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关系。结果显示:生态林可以达到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但是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较低;水果经济林对社会经济贡献大但对环境改善作用较小;生物能源林可以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但是在当地缺乏实践经验。基于专家观点,讨论了各情景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研究发现,生态林树种选择需要重新考虑,并优先采用本土树种;水果经济林在经营得当情况下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物能源林在农户或村落尺度上提供清洁能源方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辽西走廊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在辽宁省政府发布《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辽西走廊可通过积极挖掘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扶贫战略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均衡格局。辽西走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辽西走廊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以及地理位置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为了促进辽西走廊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未来需要采取5项对策:(1)政府重视、扶持;(2)地区、部门联合发展;(3)生态旅游精品打造;(4)客源市场开拓;(5)生态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黄金国  陈同庆 《山地学报》2002,20(2):236-240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突出第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控的阶段性经验的分析(如适合中度、强度侵蚀区的生态林草复合治理模式、适合所有侵蚀地的地表草被覆盖模式、山地果茶园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提升为目的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典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表明,水土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治理过程需做到统筹协调。提出的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未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金国  陈同庆 《山地学报》2002,20(2):236-240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突出第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诚 《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以农林复合为特征,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板栗种植模式,复合种植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但当前当地农户大多以单一板栗种植为主。通过生态补偿,可以激励农户转变板栗经营方式,达到传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提高生态效益的目的。本文引入偏好系数修正机会成本,通过访谈及发放问卷等调查方法,获取宽城地区农户单一板栗种植、板栗–栗蘑复合种植、板栗–小米复合种植以及板栗–养鸡复合经营投入产出状况与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通过分析和测算,得到结果如下:(1)尽管三种复合模式的净收入较高,但其经济投入比单一板栗种植模式多,单位投资的回报率低;(2)宽城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平均收入高于当地种植业,因此当地板栗复合种植生产模式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3)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养鸡复合经营模式无需补偿,板栗–栗蘑复合种植模式至少需要补偿1608.5USD ha~(–1) yr~(–1),对板栗–小米复合种植模式最低需要补偿198.3 USD ha~(–1) yr~(–1),才可以保障农户获得其创造的全部价值,从而激励农户恢复传统的农林复合生产模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并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自"生态文明"一词进入十七大报告后,生态文明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1],再次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  相似文献   

12.
彭建 《地理研究》2017,(3):F0002-F0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城市化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洪涝灾害等诸多生态安全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被越来越多地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未来20年将是我国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二者问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亟需回应的首要命题。源于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互馈的理论内核,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被认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协调少数民族地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使之协同合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扶贫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中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在参与当地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过程中,通过实地深度访谈与定性分析,剖析了当地扶贫现存的问题。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利用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构建了涉及政府、本地企业、外来企业、当地居民、公益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者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旅游扶贫理论框架,明确了各利益主体在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文远 《福建地理》2000,15(4):19-20,9
本文分析了福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政策以及合理开发等因素,并针对现阶段福建地坡果园开发模式,结合农村社会经济背景,提出了以百喜草覆盖和山边沟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丁  王生霞  苗涛 《干旱区地理》2011,34(2):337-343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民勤县绿洲边缘区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的生态扶贫模式难以在当地奏效.科研机构基于社区原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引入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参与武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出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参与式发展战略.新型综合扶贫模式不仅保证了生态农业模式的顺利实施、而且创造产值3.16×10<'8>元,是...  相似文献   

16.
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产业扶贫参与主体及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阐释了产业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案例——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模式,总结了相关扶贫经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表明:(1)产业扶贫通常涉及政府、企业、被帮扶农户、金融机构/投资管理平台、科研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其发展模式受社会、经济、地理、政...  相似文献   

17.
抑螺防病林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林粮、林油、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茶、林禽、林渔等适合抑螺防病林开展的林下经济模式,这些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复合经营模式既可保证高效稳定的抑螺效果,又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促进林业血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伊犁河流域生态建设战略与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流域生态学和生态恢复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背景和利弊因素,划分伊犁河流域为河谷次生林封育治理区、伊犁河谷平原农业和农林牧综合生态建设区、沙漠防风固沙林建设区、逆温带生态经济林建设区、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区、高山冰雪及高寒荒漠生态区等生态建设区,以及乌孙山北部山前平原生态建设重点区;通过对各建设区的分析评价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资源配置结构、生态服务建设功能耦合关系的研究,提出流域垂直立体的生态建设格局、方向、重点等战略措施,以及流域生态与大农业"双赢"互动模式。为实现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准格尔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准格尔旗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灾害的特点,总结出适用上述条件下的退耕还林(草)的几种模式,恢复生态,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