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2-K4灰岩段地层发育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由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的细粒沉积物以及煤组成。根据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显微结构的研究,笔者确定了该段沉积物形成于半局限海的潮汐环境。K2灰岩和K3灰岩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代表了潮下带沉积;K4灰岩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属潮间带沉积物。该层段内的碎屑岩也属潮间带沉积物,其中砂岩为潮渠成因。该段地层中发育的3层煤由于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沉积厚度小,煤质  相似文献   

2.
K_2-K_4灰岩段地层发育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由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的细粒沉积物以及煤组成。根据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显微结构的研究,笔者确定了该段沉积物形成于半局限海的潮汐环境。K_2灰岩和K_3灰岩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代表了潮下带沉积;K_4灰岩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属潮间带沉积物。该层段内的碎屑岩也属潮间带沉积物,其中砂岩为潮渠成因。该段地层中发育的3层煤由于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沉积厚度小,煤质差,达不到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第二亚段(E1f22)发育一套生物碎屑灰岩为主的灰砂岩混积地层,该地层属于层系混积地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古气候、古盐度、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研究区阜宁组第二亚段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气候,存在海侵事件,水体盐度较大,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沉积相垂向序列研究等发现阜宁组第二亚段发育两类沉积旋回,以下部为泥页岩、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的沉积旋回及下部为粉砂岩、上部为生物滩坝灰岩的旋回,仅在局部发育少量全部为砂岩的小层,并且砂岩多数与断层的发育存在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Y"型同生断层输送碎屑沉积物模式。研究区灰砂混积岩沉积是在湖盆湖平面上升期,湖盆为咸化湖泊,存在形成沉积范围较广生物碎屑灰岩条件的大环境下,由于陆源碎屑不断堆积,断层断距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在碎屑岩顶部形成灰岩层,从而形成了灰砂混积岩。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物的混合沉积(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ation)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寒武纪沧浪铺早期,上扬子北缘靠近汉南古陆的浅水环境中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以石英、岩屑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层内混合和间互沉积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以碎屑颗粒占主导的混积岩(郭家坝组顶部及阎王碥组底部)表现为灰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以及灰质粉砂岩—灰质泥岩的间互沉积,形成于陆棚和潟湖等相对低能环境。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岩(仙女洞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和“混积岩—混积岩”的沉积序列,表现为:1)泥晶灰岩—灰质泥岩互层,2)灰质岩屑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互层,以及3)灰质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的旋回,形成于台缘斜坡及台地边缘等高能环境。在沧浪铺期海退背景下,川北地区仙女洞组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体系具有“近源”沉积特点。陆源碎屑通过三角洲—河流入海口进入浅海环境,并经过沿岸流和波浪的搬运,对台地边缘相带的微生物丘、古杯丘和鲕粒滩为主的碳酸盐工厂造成影响,形成相缘渐变混合和原地沉积混合的混积类型,其发育与当时气候条件、陆源供给量、水动力条件及生物作用有关。而台缘斜坡—陆棚环境中,风暴、浊流等间断性事件对混积体系起着主要作用,易形成事件突变混合。因此,厘清以唐家河剖面为代表的川北寒武系混积特征及分布发育情况,对于认识上扬子地区北缘寒武纪早期古地理背景、古环境演化,以及混积岩储层发育特征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塔西南地区南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广泛出露的古近系卡拉塔尔组为新一轮海进的标志.较干早炎热气候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与古河流携带陆源碎屑的注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包括介壳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等碳酸盐岩,钙质-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和石膏岩在内各种岩石类型,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构建了从陆相冲积扇到海相浅海...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和混积层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混积强度将混积岩划分为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和高度混积岩。巴楚组下泥岩段和中泥岩段发育混积型碎屑岩,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中泥岩段和小海子组发育混积型碳酸盐岩,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巴楚组下泥岩段及巴什托局部地区的中泥岩段发育高度混积岩。高度混积岩出现在海退期沉积的碎屑岩段,代表了陆源碎屑—碳酸盐强烈混合的过渡性沉积环境。研究区石炭系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混积层系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早期和高位体系域晚期,以间断混合和相缘混合为主。研究认为混积强度是评价混合沉积环境性质的主要参数,并将其划分为4级。下泥岩段存在混积强度达3级以上的混积界面,能用于地层对比。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特征讨论了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研究区石炭系层序组以上的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福生 《沉积学报》2004,22(1):136-141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相似文献   

8.
张金亮  司学强 《地质论评》2007,53(4):448-453,I0001
混合沉积是一种特殊的沉积类型,研究程度较低。金家地区处于东营凹陷的斜坡带,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发育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认为该混合沉积为古湖泊内的混合沉积,可划分为混积砂滩亚相、混积砂坝亚相及半深湖混积亚相,混合沉积物既包括同层混合沉积物(灰质砂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等),又包括互层混合沉积物(砂岩与颗粒灰岩互层沉积等),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受当时构造运动、碎屑物质供给量、湖平面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桑继镇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51-1458
新疆和田县甜水海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组沉积地层沉积了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岩石类型较多,且灰岩中化石发育。该套地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泥质板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以及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灰岩等。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由下至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结合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可以识别出三种沉积相带: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滨岸相,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与区域上裂解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毅 《沉积学报》1998,16(2):74-8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其中,第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条件下形成的;第Ⅱ层序代表陆源物质补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Ⅲ层序代表海面由慢速上升至快速下降过程中且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第Ⅳ层序代表海平面快速上升与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Ⅴ层序是在快速海平面上升及陆源物质供给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沉积史是在相对海平面呈阶段性上升的海侵过程中发生的,可将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划分为五个二级周期旋回。其中构造作用对第I、I、V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西藏羌塘盆地东部边缘贡日地区产出石油沥青脉的中侏罗统布曲组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区分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灰泥灰岩、纹层状粉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球粒泥亮晶泥粒灰岩、含核形石和团块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鲕粒生屑颗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和野外沉积构造,认为布曲组灰岩主要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浅缓坡、中缓坡和深缓坡3种沉积环境,在布曲组内共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组成一个相对海平面逐渐上升的海进序列,与上覆地层布曲组岩层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12.
贺兰山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现象分布广泛,但由于混合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受不同沉积条件的制约,研究相对薄弱。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建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贺兰山地区的混合沉积现象的研究至今没有涉及。研究区早古生代混合沉积狭义上表现为混积岩,主要类型包括:泥质灰岩、含泥灰岩、灰质砾岩、灰质粉砂岩;广义上表现为混积层系,主要类型包括: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陆源碎屑岩、混积岩-碳酸盐岩。本文从沉积相变关系、区域地层间接触关系、残余地层展布、物源分析等方面对研究区下古生界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区寒武纪和奥陶纪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混合沉积样式:寒武纪为"拼贴式"混合沉积,而奥陶纪为渐变式混合沉积。板块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早古生代混合沉积的形成。从研究区早古生代不同时期特有的沉积样式人手,分析了研究区早古生代盆地类型及演化。研究区早古生代经历了寒武纪大洋和克拉通盆地共存-早奥陶世的局限克拉通盆地-中、晚奥陶世的前陆盆地雏形这样一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厘清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沙一段湖相混积岩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分析测试,分析混积岩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总结其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的混合沉积和混积层系.混积岩具有旋回性变化的特点,垂向上自下而上由A段-颗粒云岩质砂砾岩、B段-颗粒云岩质砂岩、C段-颗粒云(灰)岩、D段-泥云(灰)岩和E段-泥页岩构成,其中C段物性相对较好,为有利储层发育段;平面上随着离物源区距离的增大,由以陆源碎屑混积岩为主,过渡到以碳酸盐岩混积岩为主.研究区混积岩发育受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陆源碎屑供给、湖平面等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并以陆源碎屑供给和古气候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积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对比同期新特提斯被动陆缘阿拉伯板块Shuaiba组,讨论塔克那组沉积演化和活动陆缘沉积特征。塔克那组发育碎屑岩、硅质碎屑- 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岩三大类沉积岩十种岩石类型,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是一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沉积层系。塔一段砂岩—混积岩—灰岩岩性变化、沉积构造和生物类型均指示潮间- 潮下带潟湖环境;塔二段沉积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期,主要为风暴浪基面之下厚层泥灰岩;塔三段在玛行西剖面首次识别出代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风暴成因生物富集层,往西南在甲绒东剖面相变为浅滩相生屑/鲕粒颗粒灰岩;塔四段沉积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海水逐渐退出盆地,沉积滨岸和泛滥平原环境的泥页岩夹粉砂岩。与阿拉伯板块同期生物种属对比表明,塔克那组沉积期,南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与新特提斯洋沟通性好。活动陆缘伸展背景下,具有基底快速差异沉降、陆源沉积物持续输入的特征,导致纵、横向相变快,混积岩发育,厚壳蛤、Lithocodium- Bacinella等浅海喜净水生物和深水浮游生物欠发育。  相似文献   

15.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勘探成果,重新确立了该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将原小海子组解体,以其内部存在的沉积间断为界,其上划为下二叠统南闸组,其下归为上石炭统,并命名为喀拉拜勒组;将原巴楚组解体,其上部“双峰灰岩”段及泥岩段仍为下石炭统巴楚组,下部砂泥岩互层段及砂岩段(东河砂岩段)归入上泥盆统,称东河塘组,并对井下石炭系进行了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万宁地区寒武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万宁地区的寒武系为海南岛除三亚地区外迄今所见惟一有化石依据的寒武纪地层。该区寒武纪地层暂命名为美子林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为滨—浅海相为主体的陆源碎屑沉积,厚度大于673m ;二段为滨海—浅海相含灰质的细碎屑岩沉积,局部见灰岩条带,厚156m 以上;三段以浅海—近滨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体,主要为灰岩、泥灰岩、砂质—粉砂质灰岩、灰质粉砂岩,厚度大于196m ,寒武纪瓶虫和海绵骨针化石即产于该段灰岩中  相似文献   

17.
南天山和静县大山口剖面石炭系野云沟组发育齐全,出露完好,主要由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总厚度为696.8 m.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屑灰岩、含陆源碎屑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陆源碎屑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泥晶灰岩等.野云沟组主要为斜坡相和盆地相沉积,少量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斜坡相主要发育砾屑灰岩、薄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勘探实践表明,柴达木盆地剩余油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但受复杂地表及低渗储层的影响,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为提高柴西咸水泉地区地质认识,可进一步加快油气勘探。【方法】基于岩心沉积构造,结合岩石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化验和地震反射等资料,对咸东1井上新统下油砂山组取心段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与结论】(1)深灰—灰黑色灰质泥页岩中夹有灰色薄—中层块状层理细杂砂岩,砂体顶、底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界面为明显凸凹不平的侵蚀面,侵蚀面之下的泥页岩中变形层理发育,砂体为沉积物再搬运的砂质碎屑流沉积;(2)深灰—灰黑色灰质泥页岩中夹有含介壳—陆源碎屑的砾屑灰岩和具明显变形层理的粉砂岩及粉砂质团块,其变形纹层清晰且具明显的变形方向,为滑塌碎屑沉积;(3)深灰—灰黑色灰质泥页岩主要夹有薄层灰色含云灰黏土质粉砂岩,泥页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及韵律层理等,粉砂岩中发育较多泥质纹层的小型单斜层理、上攀波痕纹理及厚互层层理,为半深—深湖沉积夹由沉积物重力流末期演变的较弱底流沉积。此外,盆地发育的不同时期在阿尔金山前较深水区可能具备发育类似咸东1井滑塌—沉积物重力流沉积储层的条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溻湖、三角洲等沉积体系。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中侏罗统划分为SQ1-SQ4四个三级层序,提高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精度;探讨了混合沉积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总体上看,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  相似文献   

20.
柴北缘石炭系克鲁克组发育了一套厚层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克鲁克组泥页岩形成于陆表海沉积环境,与深海富硅质泥页岩和湖相富碳酸盐泥页岩具有显著差异,目前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其开展岩相与沉积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沉积学与油气地质学意义。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以区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为主要原则,综合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化石组合及其他混入物等因素,将柴北缘石炭系克鲁克组泥页岩划分出10种主要岩相类型,分别指示不同的沉积微环境。其中,煤岩、水平层理碳质黏土岩、透镜状层理粉砂质黏土岩、波状层理黏土质粉砂岩、脉状层理粉砂岩均属于潮坪沉积;富含菱铁矿结核的块状黏土岩为潟湖沉积;块状泥灰岩和块状生屑灰岩属碳酸盐台地沉积;而含介壳粉砂型泥岩和介壳型泥岩则属于潟湖与局限台地之间的过渡沉积,具有原地混积的特点。由于陆表海平缓的古坡脚,致使区内沉积体系受短期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显著,随滨线快速迁移,不同沉积环境的泥页岩在垂向上频繁叠置,交互出现,可总结出3种主要的岩相组合类型,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相潟湖相潮坪相组合,局限台地相潟湖相组合和局限台地相生物碎屑浅滩相组合。在泥页岩的岩相类型、特征、沉积环境及垂向演化序列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陆表海泥页岩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