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云  章树安 《水文》2006,26(3):13-17
水文科技是水文工作和水利科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文科学技术对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水文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水文、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技术达到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我国水文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水文科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水文科技发展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文》2007,27(5):96-96
为加强水文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水文科技工作,提高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能力,由水利部主办,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利部水文局共同承办的”中国水文科技与发展的高层论坛”于2007年9月14日在京举行。论坛旨在回顾近几年我国水文科技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充分听取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意见,汇集各方面智慧,紧密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水文的需求,提出水文科技工作的研究领域与课题,进一步明确水文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科学进展》2007,18(5):784-784
为加强水文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水文科技工作,提高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能力,由水利部主办,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利部水文局共同承办的“中国水文科技与发展的高层论坛”于2007年9月14日在京举行。论坛旨在回顾近几年我国水文科技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充分听取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意见,汇集各方面智慧,紧密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水文的需求,提出水文科技工作的研究领域与课题,进一步明确水文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达 《探矿工程》2004,31(1):3-6
在全面论述我国探矿工程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国外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制定出我国2020年本学科、本行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海洋强国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了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机构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并对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要聚焦最紧迫、最真实的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进行战略布局,以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成立。此举标志着我国国有大型科技企业在深化改革和发展模式创新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资委监事会主席穆占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侯树桓 《吉林地质》2001,20(4):27-32
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指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勘查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科技、人才和资金。文中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行业科技、人才、资金状况,并提出了解决制约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科技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科技与经济复合-分离-再复合的历史发展轨迹,并界定了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从现实发展需要出发,简述了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最后,提出了实现一体化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世洪 《物探与化探》1989,13(5):391-391
我国工程地震勘探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信号增强型浅层地震仪的出现,我国的工程地震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浅层横波反射、城市工程勘察以及农药中的浅层地震测量技术已先后开发并得到应用,开始在我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科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海洋资源特点的分析,论述了科学技术对我国海域资源开发及在争议海域资源权益争夺中的作用,探讨了科技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质科技查新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承担。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为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单位以及地学院校等单位的科研立项、成果报奖、职称评定、博硕士毕业等提供了大量支撑。该文在总结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查新课题角度出发,分析了科技查新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道德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而这种创新必须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有利于人类和平健康和与环境的和谐持发展,人类在心科学和关心人文与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定的科学目的。本文从科技史、社会学、伦理学及法学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对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科学方法论、科学家职业道德、科技政策与立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呼呈科技创新来求实和理性的统一,避免科技成果的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13.
方先知 《湖南地质》2003,22(2):81-86
我国地质勘查正面临教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地质勘查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勘查、从以资源保障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从“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在此变革中,地质勘查科技水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应从明确主攻方向,选准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争取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地勘方法技术研究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研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加强科研管理协作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来推动我国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佟桂华 《城市地质》2000,12(2):32-3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 ,政企分开 ,事企分开 ,地勘单位也将转轨而进入现代企业的行列。作为地勘单位中附属部门的资料室 ,在没有地勘事业费投入保障下 ,日趋艰难 ,举步维艰 !如何使地质科技资料工作走出困境 ,求得生存和发展 ,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 ,促进了新兴的信息产业逢勃兴起。目前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领域、各部门纷纷投入到信息的开发利用之中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信息化大潮 ,地质科技资料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充满了蓬勃…  相似文献   

15.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2007,26(9):1073-1076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  相似文献   

16.
朱立新 《地质论评》2019,65(1):6501149-6501150
正新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建局方略,强力推进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研发,支撑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关键节点,我们需要认真谋划新时代地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针对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卫星业务应用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从对地观测数据体系构建、应用系统建设、自然资源与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创新,以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与部署,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这些成果提高了我国深空对地综合观测能力,提升了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环境监测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新时期,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勘探地球深部的高潮。1999年,我国科技部曾提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科研八字方针,这不仅是对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一次总概括,而且对我国今后科技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科技档案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历史记载,通过对它的传播和交流,将使人类的科学研究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取得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我国,科技档案管理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人们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的重要性,还没有做到一切应该归档的科技资料都胡按照程序去完成其管理工作,包括从科技档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矿部近几年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的主要项目为例,介绍交流工作的情况,以及引起人才,引进技术,推进地矿科技向现代化发展,与以科技为先导发展技经结合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文末并对今后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