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金山羌塘高原水资源开发及罗布泊钾盐矿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金山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河川径流的主要形成区之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镇钾盐贮量很大,经济效益可观,但水资源成为了罗布泊钾盐矿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能否把阿尔金山的水资源作为罗布泊钾盐矿发展的支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阿尔金山野外考察资料,分析阿尔金山的水系与湖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期为探讨阿尔金山能否作为罗布泊钾盐矿开发的水源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全国最大的州)境内的若美县(全国最大的县,20.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的1.2倍)内,与青海和西藏毗邻。西起若羌和且末两县分界线,东止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北到阿尔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山,南为新疆与西藏分界的东昆仑山脉,东西长36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为44940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7‰。平均海拔4500米。1985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结构,至今保持着…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2月,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位于敦煌市西部,西邻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南接阿克赛县,北连新疆哈密市,介于阿尔金山北麓、库姆塔格沙漠东沿、疏勒河尾段和北山以南之间,是我国西北极旱荒漠区一个集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为一体的大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森林植被总面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南部,东昆仑山内部库木库勒盆地。这里,地势高亢、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是我国高山无人区域之一,高原生态系统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状态。1984年,阿尔金山科学考察队,对保护区及其北部广大毗邻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考察队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地理所、自治区环保局自然保护处、自治区环保所、新疆大学生物系、新疆地质矿产局、新疆军区军事医学科研所、巴音郭  相似文献   

5.
布喀达坂峰     
东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库木库里盆地,自一九八三年建立为《阿尔金山高原生态自然保护区》以来,引起了中外地学、生物、生态学家及高山旅游探险者的极大兴趣。该保护区的东南角处,有一座巍峨挺拔的雪峰,犹如镶嵌在昆仑山上的一颗明珠,那就是鲜为人知的布喀达坂峰。布喀达坂峰是新疆与青海交界的最高峰,东经90.9°,北纬36.0°,海拔6860m。布喀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山及羌塘高原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镇钾盐贮量很大,远景储量达2.45×108 t,潜在经济价值约5 000亿元,已成为我国新的钾盐开发基地,但周边区域水资源匮乏限制了罗布泊钾盐矿发展.开发钾盐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然而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缺水,要满足钾盐开发,水资源必然成为了关键因素.因此,新疆水利厅组织科研人员对实地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把阿尔金山的水资源作为罗布泊钾盐矿水源的设想,初步拟定的两个引水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工程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两个方案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总体较优,工程技术上基本可行,主要总是在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投资巨大.调用该水源极有可能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1)尽快在阿尔金山及羌塘高原区域建立水文、气象、生态等监测站点;(2)通过加大阿尔金山北麓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来解决罗布泊钾盐矿近期工业用水需求,将阿尔金山及羌塘高原的水资源作为远期备用水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保护站实测的2017—2021年风速、风向数据,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风况与输沙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近5年年均风速和年均起沙风速起伏变化不大,年均风速为3.10 m·s^(-1),年均起沙风速为7.67 m·s^(-1),年均起沙风频率为8.57%,春夏季起沙风频率高于秋冬季。(2)起沙风风向的季节变化差异大,冬春季主导风向为W、SW和WSW,夏季风向以NE和E为主。(3)年输沙势(DP)均值为580.23 VU,属高风能环境(>400 VU);年合成输沙势(RDP)均值为266.69 VU,合成输沙方向(RDD)季节性差异大,年输沙势的方向变率指数(RDP/DP)均值为0.36,属中等方向变率的锐双峰风况。(4)全年输沙势季节差异较大,春季输沙势最大,夏季和冬季次之,秋季最小。冬春夏季输沙势的方向变率指数分别为0.90、0.41和0.20,分别属于低变率、中变率和高变率。  相似文献   

8.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野牦牛的三大保护区之一,客观地划分保护区内不同适宜度的栖息地及其功能分区,是保护野牦牛种群数量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厘定野牦牛的适宜栖息地并划定相应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面积最大的高适宜性栖息地位于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保护区北部沿阿尔金山存在着一条高适宜性廊道,面积较小的高适宜性栖息地零星分布在保护区西南部;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中适宜性栖息地的面积总和为1.81×10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8%。在保护区功能区划上,应将所有的高适宜性栖息作为核心区;应将中适宜性栖息地及以高适宜性栖息地为中心周围5 km的缓冲地带作为缓冲区;保护区内的其他区域应作为实验区。  相似文献   

9.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新疆若羌县南部,是昆仑山中最大的封闭性高位山间盆地。这里地貌类型众多,有常见的冰川地貌,冰缘地  相似文献   

10.
库姆塔格沙漠极端干旱,而其南部阿尔金山比较湿润.研究库姆塔格沙漠及南部阿尔金山的降水特征,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水源补给机制和地貌形成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分析了库姆塔格沙漠及阿尔金山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降水较少;而阿尔金山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并存在一条降水量大值带,3月范围最大而夏季消失;(2)阿尔金山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水源补给作用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夏季降水基本与库姆塔格沙漠持平,春季降水超出库姆塔格沙漠最多;(3)阿尔金山各月平均逐小时降水量演变特征有很大不同,冬季12、1月及夏季6、7月每月逐时降水演变特征以"凌晨型"为主,可能与凌晨云顶辐射冷却引起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关;春、秋两季每月逐时降水演变特征以"午后-黄昏型"为主, 可能与午后太阳辐射地面加热引起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关;2、8月是两种类型的过渡时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库姆塔格沙漠水源补给机制以及"羽毛状沙丘"独特的沙漠景观形成原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山及其毗邻地区构造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志中 《地理研究》1994,13(3):35-43
在新构造运动中复活的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制约着本区构造地貌的分布格局和发育过程.阿尔金山即是该断裂带所控制的断块发生强烈上升而成的差异性断决山地,以阿尔金山为轴成反对称分布的区域地貌格局也是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平移和逆冲推覆的产物.本区构造地貌演化则经历了三个阶段,其间断块上升活动西强东弱并自西向东发展,因而形成阿尔金山西高东低的起伏形态.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23日,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尔卡卡检查站附近的山坡上(36°39′N,90°33′E;海拔4 900 m)发现了一雌一雄2只藏雀(Carpodacus roborowskii Przewalski,1887),并拍摄了图片。经过仔细观察与鉴定,确定为新疆鸟类新纪录种。此地点距离模式标本采集地点(布尔汗布达山)仅340 km。藏雀为中国特有的、十分罕见的物种,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栖息地、生态习性、物种分类、食物、繁殖和种群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曲耀光 《中国沙漠》2010,30(5):1239-1244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以西,新疆天山以南,吐鲁番盆地以东,阿尔金山以北的新疆东部地区,向东可延伸到甘肃敦煌西部,是我国极干旱沙漠地区之一.由于其身居内陆中心,距海很远,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不足10 mm,干燥度高达29~60,植被稀疏,沙丘全系流沙.与我国境内其他沙漠多覆盖在古河流冲积或河湖平原不同的是,大部分沙丘覆盖在海拔1 250~2 000 m的阿尔金山北坡石质山地上.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部阿尔金山-昆仑山北坡发育的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为补给来源,该区域的许多河流都存在观测资料稀缺或无实测资料情况,为满足水资源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对基础数据的需要,本文以资料稀缺的若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阿尔金山北坡40 a来夏季0℃层高度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参证河流车尔臣河地表年径流系列进行线性拟合,推算若羌河1964-2...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94万hm~2,缓冲区面积1.12万hm~2,实验区面积8.24万hm~2。1990年东营市政府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人类活动及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信息,分不同功能区、不同人类活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了人类活动及变化情况,并评估了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和规律,结果表明:2015年,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普遍存在,以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占绝对优势,这两种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8.94%、总数量占77.67%。2013—2015年,有66.5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数量增幅达到2.45%,相较于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开发建设活动的新增或规模扩大趋势更为明显。2013—2015年,33.41%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无变化,45.06%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较小,仅有21.53%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明显和较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总体上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大,沿海、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地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中的主要经验包括: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成立促进社区参与的管理机构和构建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本研究中以辽宁省的白石砬子、医巫闾山和海棠山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地居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媒体等群体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普遍性阻碍因素,具体包括:(1)环境教育的缺失;(2)社区参与的不足;(3)游客管理的不规范;(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的矛盾冲突(条块矛盾)。第二个方面的阻碍因素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不同而引起的千差万别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性阻碍因素。针对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的阻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五项措施:(1)正确认识并且尽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2)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协调机制体系;(3)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社会效益职责;(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权、监督权分离;(5)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章在分析生态旅游特点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以下问题:制定合理规划;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支持。最后,对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西藏地区脆弱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本文以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西藏森林清查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权威部门公布的生态服务参考价格,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了工布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结果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778.56亿元。其中经济价值为694.41亿元,主要是由林木价值和林副产品价值组成;生态价值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计算得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为1083.77亿元;工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价值中主要是增加就业与维持社会稳定的总价值3815.41万元。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分析了西藏自然保护区在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较高,而针对其保护成效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相关研究,构建了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因素层共计20个评估指标,并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从而为科学客观评估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通过示范评估可以看出,安西保护区在物种及珍稀濒危生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珍稀濒危及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科研监测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