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十多年来《中国地震科技文献(英文版)的建设实践,认为:文献数据库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应加强数据库建设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克服目前在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重“路”轻“车”,竽网轻库的倾向。建议设立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基金,改善文献数据库的条件,使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邢台发生的灾害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先河,而且产生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中国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前期是以传递地震观测信号和实时传递地震信号为起始,现在已经为地震观测服务发展成为具有全国规模的行业地震信息平台.全球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地震信息系统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同样发展迅速.信息网络通达地震行业各个角落,地震各项工作无不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地震信息系统已经彻底改变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方式、科研方式,同时促进了人们传统观念的变革,使我国地震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面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尽可能地延长地震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使有限的投入能在罗长时间发挥更大效益,是地震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河北省地震信息系统(HBEIS)建设与维护的初中和收到的效果,阐述了在系统的规划设计、具体实施、应用开发和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运用数值分类学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试图从多种前兆观测时序集中浓缩与分解出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成因信息。并用诸如“地震过程”这样一些概念来代表和归纳一组互相紧密相关的前兆现象和特征。这是与孕震系统在统一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的整体性行为及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联运动的事实在思路上是相一致的。若干震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值分类学是我们实现多台站、多手段,时、空动态综合预报思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提出了地震文献资源共享应具备的7个主要条件,即思想条件,宏观管理条件,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条件,工作人员条件,文献保障条件,文献标准条件以及经费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地震科技信息的积累和应用是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地震信息工作在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中以及地震工程应用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发展这一事业,本文就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信息的内在联系,地震科技信息的运行机制及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结合地震科技文献的工作实际,着重介绍了地震科技文献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指标,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开展资源共享的迫切性,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上,地震文献服务网络的形成及文献共享的准备工作,为高起点步入地震文献信息网络,加快资源共享的步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室的馆藏建设,着眼于省级地震科技文献信息工作的新视角,从全国地震科技文献信息网络节点建设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加强图书管理,搞好藏书建设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看其藏书量和藏书质量,而且要看其利用率。提高利用率,加速书刊传阅,就必须优化馆藏提高服务技能和书刊周转。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从题名、著者、摘要、论文主体和参考文献等几方面阐述了科技文献的写作要求;从词汇、句法和修辞3个方面介绍了英语地震科技文献的写作技巧。指出,英语地震科技文献必须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撰写,这样才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考虑了地震预报指标及影响指标效率的有关因素,通过多目标决策的方法,确定地震前兆系统结构,建立综合预报方程,在多震地滇西地区进行实难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区域地震信息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地震信息系统方案,并具体描述了其总体网络结构及市级信息中心和区域信息中心的功能规划。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了我国自公元1900年以来,尤其是近35年以来的现代地震科技文献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文献增长速率、文献分散与集中规律、分枝学科文献分布以及地震事件对文献产出量影响等.笔者得到以下几点有意义的结论:1.70年代之后,我国地震科技文献产出量每年以32%的速率增长;2.地震学各分枝学科文献分布量和年增长量是不平衡的;3.地震文献分布服从布拉德福(Bradford)的文献离散率,和加菲尔德(Garfield)的文献集中律;4.地震文献量的增长,明显受到地震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