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MCSEM)是勘查海底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MCSEM海洋作业过程中,利用甲板端的监控单元,可以在甲板端对海底发射机进行直观地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测.监控单元硬件以发射机的通讯模块、万米光电复合缆中的光纤、甲板端控制计算机和光纤转串口的光端机为基础,软件采用图形化的LabVIEW高级编程语言.通过甲板端监控单元,仪器操作人员可建立船上计算机与海底发射机的远程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对海底发射机运行状态的实时查看和更改.经过多次海洋实验验证,研发的甲板端监控单元硬件性能稳定、软件界面友好直观,能够很好地满足海洋可控源电磁海上勘探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是在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一般要求井下检波器的深度间距不大于20 m,如果检波器深度间距逐渐增加“校正”的误差就要逐渐增大.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利用各深度间隔顶、底的深度-时间和深度间隔内的声波时差,采用正文中描述的二分法双向计算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时间-反射系数序列,最大限度消除了只用声波时差数据计算时间序列产生的“累积误差”,把深度-时间间隔的变化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约束”精度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再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作相关,消除二者存在的“系统时间差”,使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曾研究过潮汐引力对地震的诱发作用.笔者根据2003年9月下旬4次远大震(22日缅甸7.1级;26日北海道8.2级及其余震7.5级;27日哈萨克-新疆边境地区7.7级)发生时,苏20井(地理坐标为31°18'N,120°35'E)的水震波都在井水位固体潮的"增压时段"这一现象,对公元1303~2003年全球3386个震例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授时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时间同步授时系统。该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周期性地发送同步授时秒脉冲,并通过授时秒脉冲传输实现实时传输延时测量及时间校正,从而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同步授时。基于此设计原理,采用高速硬件可编程器件研制了同步授时系统,并通过测试证实该系统在2 km通信距离时同步授时精度优于200 ns,表明该同步授时系统稳定、可靠并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震预报大致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地震地质.二、数理统计.三、前兆观测,本文试图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西地震带M_s≥5级地震发生的时间提出中、长期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
朱兆才  李心顺 《地震研究》1989,12(4):328-336
本文通过对本世纪来东北浅源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东北浅源中强地震的模式识别综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6.0深源地震对东北浅源中强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地震活动频度增加至一定水平,b值下降至一定水平,地震频度和强度随时间的增强,是重要震兆。地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在识别中也起到了较强作用。本文采用预选特征的方法和标准,加速了建模过程,提高了模型稳定性和效果。控制实验表明结果是稳定的,可用于中强震监测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视地震系统为模糊灰色系统,由此建立关于发震时间的模糊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认为已知地震样本集及待预测集的震级分布属模糊正态分布,应用模糊聚类思路于样本集元素的选取,引入最佳震级从属函数μ~*的选择过程。针对可能产生的趋势性偏差,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华北平原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及山西地震带为例,对模糊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震情过程追踪与发震时间的综合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大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异常以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出的地下水、水化学、地电阻率等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图象,依据河北省及周围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中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的研究,提取出了9个前兆异常因子的异常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建立了务因子的概率预报模型,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前兆发生后不同时段内地震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多个因子随时间推移而逐次出现前兆异常的情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上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预测发震时间的水氡滑动变化率值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雪芳  王吉易 《地震》2001,21(1):85-90
介绍了水氡滑动变化率的计算公式,滑动变化率的演化与地震时间的统计关系,据此给出了水氡滑动变化率值发震时间预测的步骤、判断指标和方法。结合震例,对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价。检验性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发震期限为1-12个月,平均5.1个月。该方法可以用于强震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来,在华北地区先后发生了山西大同-阳高6.1级、5.8级,河北张北6.2级地震,震前山西省地震台站的水氡存在一些趋势异常,根据"九五"研究成果,采用水氡的滑动变化率值,可以比较完整、直观地反映出强震前水氡异常的时间演化特征.根据水氡的滑动变化率的演化与发震时间之间存在的某些统计关系,对强震的发震时间可做出中短期(1 a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水氡滑动变化率法对发震时间的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九五”研究成果对山西省及邻省地区水氡的多年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根据应力应变的变化,推算出水氡滑动变化率的计算公式,同时计算了各测点的基值变化率和滑动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大小,结合震例,给出了水氡滑动变化率值预测发震时间的步骤、判断指标和方法。根据震例的对应情况,对该方法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地震活动的统计指标与发震时间的概率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某一给定地区三个连续时间段上地震活动性的六个基本统计指标,即地震的总次数N,最大震级M,地震频变与震级关系式中的系数r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量N、M、r,从而算出下一个时间段上发生较大地震的总概率P_1。总概率P_1可用来对该地区较大地震的发震时间作统计预报。作为例子,探索了我国南北地震带银川——松潘段的M≥4.5地震(预报期在一个月之内)及我国西部二省(滇、川)的M_S≥7.0地震(预报期在一年之内)。初步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在实践中是可以使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动态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大华北地区(32°N—42°N,105°E—123°E)自1900年以来Ms≥6.0地震的发震时间。结果表明,动态自回归模型时变参数(时变系数)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增量大体上是一些简单周期函数的叠加。把它们用富里叶级数展开,并选取一定数量的主周期,即可对未来大华北地区Ms≥6.0地震的发震时间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报。该法内符检验较好,作者认为它可能是预报强震发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信息量法和灰色模型法研究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发震时间.信息量法是对水库地震震例的地震地质因素和标志进行统计,计算它们对诱发地震震级提供的信息量,据信息量的大小判断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灰色模型法是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前震的频次随时间的变化,以变化率最大的时间作为最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用新丰江和柯依纳水库地震震例资料对信息量法和灰色模型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川51井水温资料,进行计算机预报地震的具体方法,包括数据的低通滤波处理、水温曲线绘制、异常识别及发震时间预测等。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心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w分布和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w分布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内涵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M>4.7)进行了分时段齐次统计的示范实例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震序列分时段齐次化统计能表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现象,且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19.
大地电磁测深需要采集正交的天然电磁场信号,其中大地电场信号微弱且易受环境噪声影响.为了提高大地电场的测量精度,本文通过试制新型Pb-PbCl2不极化电极和改变电极的掩埋方式,室内和野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电极具有级差小、稳定时间长的优点;采用加桶加水的方式掩埋电极,不仅可以提高电极极差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减小电极极差突变的机率;电极掩埋深度对电极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深埋电极可以有效抑制电极极差的漂移.另外,野外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时难免会遇到了一些沙漠、河流等特殊地形,采用传统的测量方式无法采集到精确的大地电场信号,本文通过对比实验,总结了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的技术要点,如在沙漠地区,电极坑中应加入大量泥浆以减小电极的接地电阻,当测点在河流附近时,电极对不应跨过河面,减小自然电位对大地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