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22日,美国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Ramesh P.Singh终身教授应邀来我所访问交流。Singh教授做了题为"Ground water Fluctuations,Gas Emissions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A Possible Link to Atmospheric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s"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9日上午,应张景发研究员的邀请,台湾大学地质系胡植庆教授一行来到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并进行了题为Consistent Measurement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aiwan by SAR Interferometry的讲座。在讲座中,胡教授首先详细介绍台湾的地质环境背景,然后介绍了由于台湾地区多云,大气相位延迟比较严重,传统的DInS AR技术失相关比较严重,因此使用PSInSAR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3.
张伟 《探矿工程》1988,(6):64-66
联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深钻和采油技术研究所所长、工学博士C·马克斯教授于1988年5月20日至6月3日,应地矿部邀请,在我国进行了访问和讲学。  相似文献   

4.
邓起东 《地质论评》1964,22(6):489-490
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希尔斯(E.S.Hills)教授应中国科学院邀请,作为澳大利亚科学代表团成员之一于9月23日抵京进行访问。9月下旬,希尔斯教授先后作了题为“澳大利亚地貌”、“澳大利亚大地构造”、“澳大利亚矿床与构造的关系”及“澳大利亚的火成岩”等四个学术报告。第一个报告阐明了澳大利亚地貌分区及其与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15日,英国Ulster大学毕亚新教授应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副总师申旭辉研究员邀请,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毕亚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遥感大数据挖掘技术、Dempster-Shafer理论与传感器融合技术。他长期以来关注地震前兆挖掘技术,与地震局预测所、台网中心等多部门长期合作,共同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地震遥感应用模型研究"等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出访概况应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撒列·海姆森(Bezalel C.Haimson)教授的邀请,王成虎于2015年8月5至12月18日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短期的学术交流。Haimson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方法的奠基科学家,也是著名的岩体应力和岩石力学领域的科学家。他目前的研究领域有岩石力学、岩石破裂模式、岩体真三轴强度准则、钻孔孔壁稳定性和钻孔崩落、岩体应力及原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技术。Haimson教授共编撰专著3本,发表文章100多篇,这些专著和文章都在国  相似文献   

7.
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系田中丰先生应我所及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邀请.定于5月17日至5月26日到天津及北京访问.北京访问结束后还将去上海、厦门等地访问.他在我所的学术报告题目是:1.低地震活动区地壳应力随深度的分布;2.消减带的地壳运动模式及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26日,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地球科学系田云涛博士应邀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田云涛博士做了题为"龙门山热年代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龙门山从晚中生代至晚新生代热年代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揭示龙门山构造隆升的地壳动力学,并生动地展示了其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计算断层长期滑动速率的最新成果。我所相关科研人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不列颠希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马凯(J.R.Mackay)教授应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的邀请于1982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访问我国。在兰州期间,马凯教授就多年冻土、冰楔、地下冰等作了专题讲座,参观该所冻土力学、冻土热物理和低温等实验室和展览室,并参观了西北铁路科研所。此后又到天山站访问。  相似文献   

10.
应铁道部邀请,以美国冻土协会主席布朗博士和国际冻土协会副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裴韦博士为首的美国冻土工程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84年7月15日至8月1日来国访问。他们先后访问和参观了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牙克石林业勘测设计院、齐齐哈尔铁路科研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和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场考察了大兴安岭牙林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和冻土观测站。  相似文献   

11.
江蓝 《岩矿测试》1990,9(4):292-293
1990年9月13日,美国Stanford大学地质和应用地学教授S.C.Brassell在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就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原 理、分析方法、应用及其展望作了专题报告。报告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1.生物标志物概念及其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James.A.Holcombe,美国德克塞斯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痕量金属分析及原子光谱中原子化与激发过程。用时间-空间分辨光谱、质谱、高温静态二级离子质谱(SIMS)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和阐明石墨炉原子吸收体系。另一个研究课题是使用生物有机体对超痕量金属的富集。他今年九月应中山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现将在北京讲学(9.18—9.20)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西德海德堡大学矿物岩石学系主任,矿物学教授阿姆施图茨于十一月四日至十日来我院讲学。阿姆施图茨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在层控矿床、斑岩铜矿、细碧角斑岩矿床等方面成绩卓著,在国外有一定声望。 阿姆施图茨教授讲了五个问题:①绪论与层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2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张顺荣研究员应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副总师申旭辉研究员邀请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张顺荣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层大气(包括电离层和热层)的研究工作,在高层大气结构、动力过程、高层大气模式和模拟、高层大气的气候学、变化性、长期变化和趋势等研究方向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的Zeldovich奖,是该领域国际上活跃的知名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1日,匈牙利老布达大学Lorant Foldvary博士应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副总师申旭辉研究员邀请,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Lorant Foldvary博士2001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先后在慕尼黑科技大学、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工作,目前就职于老布达大学。他的研究领域是卫星大地测量(特别是重力卫星)、重力测量(重力测量网、相对重力仪、微重力扭秤)以及重力资料的地球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学术交流备忘录,日本京都大学足立纪尚教授于1986年3月6日至3月19日来华进行学术交流。3月10日至3月12日来我所参观访问并作了三次学术报告:第一讲,软岩的力学特性;第二讲,软岩的本构模型;第三讲,青函隧道灌浆形式的决定和砂土质山体浅埋隧道的特点。足立纪尚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交通土木工程系路基工程研究室教授,曾获美国加  相似文献   

1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拉蒙特地学研究中心创建四十余年来,以全新的观念和有效的管理,跻身全球地学革命四大中心之一,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作了突出贡献。拉蒙特中心重视野外实际观测,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创新,重视学科交叉,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国际合作,特别是重视科学是肿引拔法人才,这就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04,25(10):1676-1676
2004年8月 3 日上午,武汉岩土所举行仪式,正式聘任法国里尔科技大学邵建富教授为该所兼职研究员。汪稔副所长为邵建富教授颁发了聘书。聘任仪式之后,邵建富教授作了题为脆性岩石的各向异性损伤与渗透性演化模型学术报告。邵建富教授现为法国里尔科技大学(USTL)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所属里尔力学研究所(LML,UMR 8107)岩石力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邵建富教授1982年以前曾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河海大学学习,后留学法国,1987获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博士。1994年9月至2001年9月任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教授,2001年10月起任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一级…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17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卢宁应邀来北京市地勘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关于浅层土壤钻孔热储系统的报告。卢宁在报告中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在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和方法,分别从有效应力原理、多孔介质耦合渗流问题、粘土防渗在废物封存中的应用、降雨诱发滑坡等方面讲解了他所指导团队的科研进展,详细讲述了应用于社区规模的浅层土壤钻孔热能存储系统,着重强调了运用于滑坡分析中的非饱和土力学相关问题及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特级教授,著名光性矿物学家 F·D·Bloss 博士,由我国留美学者苏树春陪同,于10月14日至23日来我院讲学。参加这次讲座班学习的,除我院师生外,还有来自全国66个有关大专院校、研究部门、野外地质队及厂、矿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共7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