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及邻区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1970-1999年发生在青海及邻近地区的65次Ms≥5.0地震序列。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4种,以孤立型为主。其中有18次Ms≥6.0地震序列以主震-余震型为主。这些地震序列分布于6个地震构造带内。每个地震带内地震的频度、强度及序列类型不同。计算分析了地震序列早期特征参数的变化特征,认为b值和u值的变化对该区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地震活动参数的首都圈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首都圈近32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分析方法,结合首都圈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首都圈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综合判定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的断裂段。研究结果表明,张渤地震带陆地段各段落的总体b珔值均低于山西地震带各段落的b珔值,反映张渤地震带陆地段总体应力水平高于山西地震带,b珔、n、槡E和a珔/b珔四个参数值的组合特征提示,今后应注意延怀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依据公元886~2009年云南Ms≥5.0地震资料,分析云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云南地区Ms≥5.0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其次为多震型;主余型与多震型地震散布于云南省各个地区,孤立型主要分布于东川、玉溪、盈江等地区.各小区域的地震震型特点为:滇西北地区与云南地区地震类型比例一致;小...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294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地块及其所控制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地震带及金沙江——红河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 滇西和怒江——澜沧江断裂带以西腾冲——保山块体的龙陵、 澜沧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多震型地震,极少数孤立型地震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云南地区无孤立型地震. 在西北地区,新疆南天山西段以主余型为主,其中柯坪块体与普昌断裂交汇区发生过多震型地震, 天山中段则以孤立型地震居多;祁连山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青海地区以主余型地震居多,但序列类型的区域特征不明显. 在华北地区,阴山——燕山——渤海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下扬子断块以主余型地震为主, 山西地震带北段与NW向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发生过5~6级多震型地震, 华北地区南部北纬35deg;线附近以孤立型地震居多. 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运动形式有关,断层内部闭锁单元或障碍体的破裂以及新生的、彼此分离的断裂段的破裂,大多产生主余型序列;多震型地震往往与共轭构造或多组构造交汇相联系;简单断层端部的进一步扩展一般产生孤立型地震. 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深部介质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上地壳高速区或高、 低速过渡带内, 而多震型地震则较多地发生在上地壳低速区内.    相似文献   

5.
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强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究发现,地震带南段发生6.0≤Ms≤7.9地震次数明显高于北段和中段,而发生Ms≥8.0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中段与南段较接近,与北段有明显差异;南北地震带存在明显的纬向、经向强震活动迁移现象,纬向尤其明显;190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已经有4次明显的能量释放阶段,并给出Ms≥6.0地震的震级-频度统计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位于油沙山—茫崖断裂带,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视应力位于青海地区M_L≥3.0视应力均值线附近,序列视应力变化稳定。该结果有利于认识和了解本次茫崖Ms5.0级地震,为该区域中强地震对比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郯庐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公元前70年以来Ms≥4(3/4)级地震资料及 1970—1986年地震台网测定的 M_L≥2.0地震资料,研究了郯庐地震带(广济—沈阳)的地震活动特征,着重剖析了其地震时、空、强的分段差异性。从b值、地震矩率等讨论了该带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马鞍山市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趋势早期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历史地震的震型经验。根据地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指标,结合史料对地震事件过程的描述和时空分析,从历史地震、近代地震(ML≥4.3)和当地“显著地震”(M≥3.0)3个层次,对马鞍山市及邻区的地震震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震活动以主震型为主,对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的震群活动要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地震序列类型原地重现规律有被打破的可能。上述结果为马鞍山市震后应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1980年以来青海及邻区(31°~40°N, 88°~104°E)中强震序列类型判定标准及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青海及邻区中强地震序列的特征,将地震序列划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ρ值基本上对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判别无贡献;b值和h值的共同特点是: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孤立型地震序列的U值、F值和k值结果为0或者趋近于0,且这3个参数的均值都具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的特征;k值对地震类型判别有较好的区分度,孤立型地震序列k值近似于零,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而多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这些可作为划分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震序列参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和分析了1990年以来发生在新疆地区的30次ML≥5.4级地震序列(伽师强震群除外),得出了新疆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一般规则并将这些地震序列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和双震或多震型3种。这些地震序列主要分布于新疆4个地震构造带,以主余型为主,每个地震带内地震序列类型有所不同。通过对地震序列参数b、h、k和p的计算和分析,认为k值对该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小震活跃与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的小震活跃与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1999年到2003年间频度异常与首都圈地区Ms4.0以上地震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频度异常对未来地震地点判定的意义不大,需要将北京地区小震频度异常和首都圈及附近地区小震活动的有序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中等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指出,频度异常指标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2021年12月19日青海茫崖Ms5.3地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推测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西侧的一条北北西向隐伏断裂带,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兼走滑型,视应力位于青海地区ML≥3.0视应力均值线附近,序列视应力变化稳定。该结果有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本次茫崖Ms5.3地震,为该区域中强地震对比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41年的现代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并结合历史强震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河北平原地震带各分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地震带存在7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其中,唐山—迁安段和东明—阳谷段处于低b值、高应力状态,属于大震后晚期余震活跃或断层震后调整运动结果;昌平—宝坻、天津—肃宁段、新河段、邯郸—磁县及汤西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均处于相对低应力下的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因此,河北平原地震带未来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对龙陵邦腊掌温泉测点自1976年观测以来,在1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5级地震和3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6级地震前的温泉水氡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映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邦腊掌温泉水氡含量变化对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和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映震效果较好,震前观测到的水氡含量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下降、流量增大、水温升高,且以短期异常为主。2008年以来发生在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上升,流量和水温在均值附近波动。水氡长趋势低值异常出现时则指示周边有Ms≥6级强震发生,强震主要分布于缅甸、孟连—中缅交界、思茅—普洱、永胜—楚雄一带。  相似文献   

16.
汾渭地震带是我国东部一个强震活动带,其分段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一直是研究热点,过去利用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已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果.本文以第五代区划图中最新划分的汾渭地震带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1970至2010年ML2.0~5.0级的现代地震资料,计算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定量分析了该带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据此,确定了汾渭地震带的分区,并给出了各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对汾渭地震带进行精细分区,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水平,同一地震带的精细分区,可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同时,本研究也为地震带的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若平 《内陆地震》1990,4(1):79-86
地震发生后,首先是尽早地判断震型,以判断未来大震发生的可能性及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本文对1970—1987年新疆大部分中强地震的序列进行了震型判断和震型的早期判断,以求找出新疆地震序列类型的判断指标,为快速判定震型,预报震后序列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并通过震型判断的分析研究找出新疆地震序列类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0~2017年天山地震带(中国境内)Ms5.5级以上地震目录,针对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Ms≥5.5级地震及天山地震带、南天山西段和柯坪块体Ms≥6.0级中强地震,计算了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时序变化,进行回顾性震例检验,对2018年地震形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回溯性检验效果较好,为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主震及Ms≥4.0前震、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为9 km,与该事件的定位结果相一致;震源机制解的节面之一走向248.,倾角77.,滑动角19..结合余震、烈度分布以及震区的活动构造,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相应的发震断层应是震区附近的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主震主压力轴方位为20.,除Ms4.7余震为正断型地震外,其他7次地震都为纯走滑型地震,都具有NNE-SSW向近水平的P轴,与该区历史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一致.综合应力场及构造分析表明,盈江Ms5.8地震的发震动力学环境是: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挤压和缅甸弧对保山—腾冲地块北东向俯冲的双重作用,保山—腾冲地块呈现北东向水平运动,导致的大盈江断裂带左旋走滑错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报告,对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Ms≥5.0)的序列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区分布作了总结,并对不同类型序列与地质构造环境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结果对本区今后的中强地震趋势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