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北京平原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活动方式上的关联,认为二者在加剧活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活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发育起点不同,分布上也存在某些不一致性。并以高丽营地裂缝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八仙庄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孔的年水位变幅和勘察孔揭露的地层情况,计算出地裂缝两侧土层不均匀沉降差占地裂缝垂向位错量的30%。研究结果可为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河塘镇法裂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地裂缝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分布区地勘查,从地质条件及人为辞去两方面剖析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并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地裂缝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分布区的勘查,从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两方面剖析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并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加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作用”这一地裂缝成灾模式。研究认为地裂缝的发生与地下水及地面沉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有量的配合。初步确定了水位埋深50m,地面沉降量达500mm这样一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易发环境。通过文章的研究,使得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产生机制更加清晰。文中一些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论将对该地区地裂缝防治区划产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衡水市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衡水市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咸水入侵等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危害作了较系统地阐述,分析产生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为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在此基础上,对防治上述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贾三满  姜媛  赵越 《城市地质》2015,(Z1):111-116
本文选取山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从城市工程地质学观点出发,首先制定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标准,再叠加各因素进行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将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差和差区。并结合城市规划与防治措施,分析各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功能规划,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得出深昙地下水水位降深70m可作专控制地面沉降发展的警戒水位降深,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7m可作为地裂缝多发的警戒水位埋深的结论。这专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相对滞后,而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相对完善的平原地区,如何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太原市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特点及其影响。系统论述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将地质灾害分为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重点放在后者。主要是地面沉降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较为严重,吴家堡沉降中心90年代以来,年均沉降量已达225mm,且处于发展阶段。文中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沧州地处平原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较少,但超采地下水引发严重地面沉降,地裂缝、软土触变和盐碱土地质灾害也较发育,沿海地带风暴潮和海岸蚀退地质灾害严重。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往学者主要从宏观上、大区域对西安地裂缝研究较多,具体某区域、某地段地裂缝研究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范围鱼化寨地段F4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现场调查,查明了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在空间的三维伸展状况、运动速率和变化规律;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地裂缝两盘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渗透变形等;分析研究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成因类型及其诱发因素。为今后小区域精细化地面沉降地裂缝专题研究及防治措施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移动水,石油等流体而诱发的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水质恶化及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了灾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这些人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面沉降及地裂缝阶段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同珍 《现代地质》1990,4(3):101-109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可视其为复合地质灾害现象。二者性质不同,但就其发展阶段或单旋回过程而言,皆可将其归并于有限系统。本文讨论了西安市小寨地面沉降带的地质背景,建立了泊松旋回预测方程,论证了二者的演化规律及其盛衰阶段。引入指数函数法,进行了沉降阶段的对比研究。根据历史记录,讨论了西安地裂缝兴衰与我国陆块板内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江苏省地质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一项重点工作。介绍了我省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性状及发展态势,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地灾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要不断推进地灾防治必须注意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张纪庆 《江苏地质》2004,28(3):180-182
水土污染、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渍害、海岸带侵蚀崩塌、地方病高发等地质灾害问题已严重地困扰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2003年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省联合开展了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本着提升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层次,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防治地面沉降及其所引发的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一年来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本项目,谈谈项目管理中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和黔北煤田三大煤田。通过调查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问题,发现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总结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为:分布范围广、区域性强;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具有同步叠加性;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质灾害活动的频次逐年增高。主要致灾模式有三种,即采空区垮塌+滑坡(或崩塌)+岩漠化、矿坑疏干排水+地裂缝+崩塌(或滑坡)+岩漠化、煤矸石及尾矿堆存占地+暴雨山洪+滑坡(或泥石流)+土地损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G580线阿热勒至和田公路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他地质灾害主要以风蚀沙埋和土壤盐渍化;现状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均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发育程度弱,危险性等级小。  相似文献   

18.
日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地面沉降监测点在江苏海门建成投入使用,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24h自动监测。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产生了地面沉降,苏南部分地区已经发生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海门地面沉降监测站由国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西安出现了严重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地裂缝的形成分布与区 域地质构造息息相关,其总体北东向成带发育,平行等间距排列,表现出较强的线性展布规律和垂向位移、水平拉 张与水平扭动的三维变形特征。地裂缝有规律的展布活动,制约了人为诱发的地面沉降的发展,地面沉降只能在 被切割的多个条块体中发展。受地层结构、开采井群分布及开采强度等因素影响,在地裂缝两侧产生的差异沉降 又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使其危害大大增强,给城市建设和规划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进一步深入研究 城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城市规划,限制人类活动和采取工程防护措施等是行之有效的 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区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最主要的因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承压水地下水头下降引起的含水层骨架有效应力增加,粘性土释水压密一方面造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另一方面引起含水层孔隙率、储水系数、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笔者选取西安地裂缝最活跃的F4号地裂缝两侧钻孔岩心进行了压密CT扫描,获取了300m以浅地层粘性土在不同压力(水头下降幅度)条件下的空隙大小的微结构变化,并建立了渗透系数与微结构变化耦合关系。结果显示: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土层应力增加过程中,大孔隙度、长孔隙度会随着压力增加而明显降低,地裂缝上盘和下盘含水层大孔隙分别降低了39.05%和9.22%,不利于水分在孔隙间运移,中小孔隙度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渗透系数随压力的增加呈现出减小趋势,最大下降幅度为71.08%,且随深度增加含水层渗透系数减小幅度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评价和预测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