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数字地球是当前网络G IS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热点之一,其中,大量的空间数据在空间数据库中的组织和存储,以及在网络上的传输是数字地球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本文通过"数字南海"的开发实践,从国家信息安全角度出发探讨了自主设计与研发空间关系数据库模型和网络传输协议的若干技术方法。提出了以面向对象的ORM源模型设计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以擅长语义表达的IDEF1X模型设计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和以关系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存储模型的技术方案。并运用异步非阻塞套接字和多线程等技术在TCP/IP网络传输协议上,设计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应用传输协议,使得空间数据在数字地球的客户端三维显示系统与服务器端的空间数据服务器系统之间能够高效安全地传输,实现Google Earth类似的操作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的流式传输和渐进式传输等,适应了数字地球的要求,并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可为我国数字地球系统的自主开发与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4.
目前,GIS大部分空间数据的静态网络可视化共享及其服务器端数据集中管理提供底层数据服务的方式,不仅难以满足与日剧增的多源异构海量空间数据共享需求,同时从应用角度也难以满足对动态性较强的海洋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可视化共享的需求。而网络Web服务和网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网络GIS的有机结合,使得分布式、一站式的空间数据实时动态网络可视化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本文针对海洋矢量场信息,深入分析其网络实时动态可视化需求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并以Web服务为基础,探讨了在Web服务与网络GIS技术基础上建立一站式海洋环境矢量场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具体系统结构。文章最后以海洋流场数据为例,具体采用ArcGIS Server的网络服务技术,以及Arc Engine的高效可视化技术,具体实现海洋流场的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平台。实践证明,基于Web服务的海流网络可视化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矢量场数据网络共享与可视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地理空间信息变化更新体系存在投入大、时效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地理空间变化监测的技术体系,利用互联网本体大、实时性高等优点,设计了地理信息检索词典库和检索算法,实现了从海量互联网信息中提取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信息,为地理空间信息的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对CATV系统中的同轴传输线出现的特定问题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CATV系统的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基于接收极化电磁波的三维极化分量对其到达方向进行估计,讨论了通过极化参数来描述极化电磁波及通过已知复合电场求取极化参数的问题,提出利用矢量对几何位形进行描述,通过三维振子天线测量复合电场的电波矢量,从而利用电波矢量的3个分量求取发射电磁波的到达方向(DOA)的一种新算法,基于此算法,利用仿真的极化电磁波进行了DOA估计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空间谱估计算法进行对比,对比发现,提出的DOA估计算法是更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网上地理数据维护为主线,分析了目前WebGIS应用的优缺点,阐述了基于B/S结构的跨平台网上地理数据维护系统的开发思路和具体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L3.1的空间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性与标准化对地理信息系统规模化与综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实现地理信息互操作的前提条件。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接口,可以使不同的系统之间遵循统一的操作规程,保证数据操作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本文对OGC制定的基于XML的地理空间数据编码标准的执行规范GML3.1,进行了探讨,论述了GML3.1应用模式的建立方法和步骤,分别介绍了基于GML3.1的空间数据交换、空间数据格式的统一、元数据共享以及WebGIS的构建等空间数据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网格GIS数据传输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WebGIS实现了数据的分布性,而基于中间件的网格GIS的目标是实现GIS数据和GIS功能服务的分布性。本文介绍了网格GIS的信息处理流程,并根据网格GIS对数据传输功能的要求,提出了网格GIS数据传输的实现策略。在网格GIS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的描述,是通过GML语言来完成的,并利用Web services、消息中间件等构造网格GIS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对于网格GIS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问题作了阐述,利用代理机制来完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城市土壤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了空间分析技术评价城市土壤污染的技术路线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设定,借助GIS软件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编程实现了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壤污染的评价。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及近郊区土壤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可视化条件下对城市土壤污染进行评价分析的有效方法,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5.
冯杭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7,9(1):129-135
提出了质检规则、质检模板、质检方案和质检任务的四要素质检模型(RSTT),重点讨论了RSTT模型体系结构和拓扑规则等核心问题。以及基于RSTT和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质检流程和海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并以空间数据质检方案的灵活定制、数据批量自动检查和质检规则零编码扩展等为目标,开发了空间数据质检系统(LR_Checker)。采用近40G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测试表明,采用LR_Checker可大大降低数据检查的工作量,并可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同时也证明了RSTT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17.
矢量数据压缩对于受网络带宽限制的WebGIS有着重要意义,其可减少数据存储空间,提高网络传输与处理效率。传统的矢量数据压缩方法主要从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根据原始矢量数据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等指标,判断如何对矢量线要素或面要素进行化简,略去冗余的端点。而本文则利用已在图像压缩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变换编码的频率域压缩技术,利用能实现能量保持的离散余弦变换和特殊的量化方法,以及无损熵编码,对矢量数据实现了能控制压缩后平均误差的有损压缩。该方法无需事先根据不同的误差限值设计量化表,且能处理指定过大平均误差限值时所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使用C#实现了该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完成了方法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矢量数据压缩方法能获得较大的压缩比,且能较好地保持原始矢量数据所具有的地理形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