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月相变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是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但大多数学生仅仅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对月相的变化规律却知之甚少。实践观察是获取月相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式,但受制于天气变化和生活经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对月相变化的成因一知半解。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弥补观察的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该自制教具在地理课外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用效果良好,在第七届"华师京城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教具装置  相似文献   

2.
正咏月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月相变化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月相变化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周期很早就为我国古人掌握并成为我国古代制定农历的依据,古代诗人善于观察月相,掌握了月相的变化规律,所以咏月诗词极富生活气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和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一些关于月相的相关知识,如果把经典的古诗和歌曲、著名的绘画和历史同月相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文化美的双重熏陶。诗、歌、画、史在月相教学中尤以古诗词的运用为主,古诗词可以贯穿月相教学始终。总体上看,诗、歌、画、史课程资源在月相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咏月诗浏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渊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月相变化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月相变化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周期很早就为我国古人掌握并成为我国古代制定农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月相变化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2,(19):11-13
月相变化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月相的出没方位角和地平高度变化很大,而不是像太阳视运动那样随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但只要根据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和运动特征,月球的地平高度变化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7.
孙尚楼 《地理教学》2011,(14):54-55
一、开展月相观察活动的意义 1.月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尤为密切。月相变化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天体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月相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教具演示和图表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诗与月相     
古诗词是我国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诗中有近1/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下面即撷取几首,按月相分成九类,以供在教学中参考引用。  相似文献   

10.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1.
费志明  王耀村 《地理教学》2021,(6):36-38,28
本文结合月相教学实践,基于STEM理念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从学习任务驱动、梯度性问题设置、小组论证等方面阐述月相观测模型的构建过程,巧妙借助扇形观测面展示月相观测时间范围,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月球,促进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7,(5):48-48
美国佐治亚州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月亮圆缺不光影响海洋潮夕,还影响着人类的行为。他们对694名成年人的饮食等调查,发现满月时人们的食量增加8%,而酒量则减少26%。佛罗里达州一项持续4年的类似研究显示,满月之夜的凶杀和暴力事件增多,而交通事故减少,但月圆前2天的交通事故却反而增多,自杀率亦受月相影响。波兰最近一项研究说,月相甚至影响人的荷尔蒙分泌,进而影响人的生殖能力,特别是女性经期和出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宇宙中的各个天体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球作为绕地球运转(实际上是地月绕它们的公共质心运动,这个公共质心并不是地球中心,而在地球内部,距地球中心有一定距离,近似的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极密切。例如夜晚月光的自然照明、潮汐现象的产生、根据月相出现的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方向、农历历法及星期的由来等。月球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杨伏修 《地理教学》2010,(15):60-60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月亮,几千年来历代文人对月吟诗,绝唱古今,形成了“月亮文化”,联系这一系列古诗词,去欣赏、去理解、去发掘、去传承,明析月相的成因及规律,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地理素养。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小专题“结合古典诗词,明析月相规律”,课堂讲解之后,让同学们认真去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并填表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强沙尘暴受月相调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尘暴作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成因机制的研究不可忽视地球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对49年间(1954-2002)中国北方223例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分析,计算出了沙尘暴发生日期的月球黄经λm、太阳黄经λs,得到月相角D=(λm-λs)。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沙尘暴发生的频次与月相角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沙尘暴发生的频次的极大值区在〔30°,42°〕和〔306°,318°〕的月相角区间内,低值区在〔78°,90°〕和〔258°,270°〕的月相角区间内;(2)沙尘暴发生有明显的小周期(1/4月波),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月相对沙尘暴发生的调制机制,探讨月相影响下固体潮、重力场、大气压等对沙尘暴影响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周红星 《地理教学》2014,(10):52-55
正在地理必修I教材(湘教版P9)第一单元有"观察月相"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农历初一开始,连续观察一个月内月球的形状和它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并要求逐日记录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地平高度和亮面突出方向的变化"。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学生或学校能够完整地完成观察的任务,究其原因,其一,从教学的角度,一个月时间地球运动的教学任务已经结束,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不能做到同步;其二,从学生的角度,坚持一个月时间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其三,从  相似文献   

17.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本文以地理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设计月相观测与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观月亮—绘月相—归成因—做模型—展成果"的顺序展开学习,并依据活动成果进行反思,提出四点改进建议,以此推动相关地理实践活动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中一年级的地理课经常考一道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好多学生把答案写成蛾眉月。因为按照常识,只有农历月初蛾眉月是黄昏后出现的。可是答案却是满月。  相似文献   

19.
徐悠 《地理教学》1997,(5):20-21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变化运动发展的和寻求联系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去思考,用辩证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能使学习和研究问题更加深入,更加触及地理事象的本质,它既是思维发展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高级阶段,也是辩证法在中学地理中的生动体现。本文就“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对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取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谈谈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