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其战略价值一时凸显。环北极国家为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优势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也产生了一系列争端。除了北极八国间存在着主权与主权权利的争端外,各地理不利国家也纷纷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主张其在北极地区应有的权利和利益,由此加重了北极地缘政治关系的复杂性。鉴于现有的北极多边法律文件以及环北极国家行使主权的实践,在"人类共同继承"原则下,亟需澄清环北极国家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权利义务,进而协调好它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地理不利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我国的领海制度,中国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内容,研究划分我国与海洋邻国之间的海域管辖范围,从而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3.
简评《中国南海海洋国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灵 《地理研究》2007,26(5):1067-1067
在21世纪海洋时代到来之际,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工程、《中国南海海洋经济丛书》目前正由广东经济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这套丛书中,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教授所著《中国南海海洋国土》就是一部以南海海洋国土为研究对象的力作。众所周知,海洋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人类所有的海洋经济活动都是以海洋国土为平台而展开的,都离不开海洋国土的总体格局,故该书对上述书目的内容起到了统摄、纲领和指导性的作用,成为这套丛书的第一个亮点。本书体例完整、框架合理。从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南海海洋国土的构成和自然环境,南海三省区人民认识、开发…  相似文献   

4.
<正>《湿地公约》是全球惟一的针对 单一生态系统保护的环境公约, 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30多个 国家签署了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 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 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 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 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家行动 和国际合作框架。目前已有147个成 员国。  相似文献   

5.
<正>《湿地公约》是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有158个缔约国。《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在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11月8-15日《湿地公约》第九届缔约 方大会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了 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为团长,由国家林业局、 外交部、水利部和香港特区等14位代表组成的政府 代表团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印红副局长主持,外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等5个副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10个委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湿地公约》第11届缔约方会议于2012年7月6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湿地、旅游和休闲。"162个《湿地公约》缔约国、4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1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率领由外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气  相似文献   

9.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河北省区域海洋经济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书,是河北省科学院副院长尹紫东近期研究海洋经济的又一部力作,也是他与高伟明、顾建清等根据“河北省区域海洋经济开发理论与实践”(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撰写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 升华,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之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也日渐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 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湿地大国,我国 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先后制定和 出台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 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并完成了首次全国  相似文献   

11.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19,74(11):2197-2208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婵  朱竑  杨蓉 《地理科学》2023,(3):434-444
重点刊物刊文是反映学科总体发展、内容结构、技术方法与机构分布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内综合性刊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为来源,选取其中193篇地理学研究论文为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和可视化结构图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载文数量、发文作者、引用情况、研究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时空间尺度特征方面对地理学相关领域2001—2021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刊载的地理学论文呈现如下特点:(1)载文数量逐步增加,并呈现自然地理、GIS与遥感科学相对凸显,而人文与经济地理相对弱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主要研究单位与学者相对集中,未能及时反映出学科发展新动向;(3)研究热点聚类表明传统地理学主题与新技术方法的结合已形成庞大的研究体系,与《地理学报》期刊相比呈现出明显错位;(4)研究方法上,自然地理与GIS、遥感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主流,但人文与经济地理有待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相结合;(5)论文研究的时空间尺度跨度大,更偏向中观、宏观层面的分析,微观层面视角的地理学研究成果目前尚未在该刊出现。总体上,现有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球科学系统内部对地理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