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进展--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文章对脆弱性概念、研究内容、脆弱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减轻脆弱性、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的途径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从灾害孕育发生的各个环节降低脆弱性,以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及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
3.
1961~2005年来青藏高原主要气候因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69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61~2005年来的主要气候因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的45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其倾向率为0.265℃/10a,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春季变暖趋势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升高有加速的趋势.近45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8.21mm/10a.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增加趋势远远大于冬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32个站表现出短周期特性,为2~4年左右;11个站表现出中周期特性,为5~8年;6个站表现出长周期特性,均大于10年.1961~2005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整体气候变化以暖湿化趋势为主,暖湿化站点占总数的67%.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灾害研究进展与减灾思路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相似文献   

5.
6.
赵松乔 《中国沙漠》1991,11(4):3-10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频仍,严重地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必须查明其成因、分布、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积极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减灾、救灾措施,这也是当前“国际减灾、救灾十年”重大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敏感脆弱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如,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折合1990年价值达400亿元左右,而到1994年仅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近1800亿元(施雅风,1996)。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铮  张丕远 《地理学报》1995,50(3):248-255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以秦岭-淮河线、胡焕庸线以及青藏高原外缘为界,可划分为四个大区,即北域、南域、西域和过滤带亚域。以灾害的单位面积失论,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点灾区,另一个重点区位于川、滇、黔、桂交界地段,它以人员的伤亡而突出。如果以灾害发生的总经济损定义灾害规模,则活动的规模中心位于以洞庭-武汉和郑州为两端点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人口增长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间接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阐述水灾和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减产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10.
四川的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思山地和四川盆地3个地形区,自然条件复杂,且自然灾害频繁,灾种多,损失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的自然灾害制约着全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文章讨论了四川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危害,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完善立法等主要减灾对策,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的自然灾害与减灾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土成  王耀东 《热带地理》1992,12(4):336-343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毅  黄建毅  马丽 《地理研究》2010,29(7):1153-1162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水平进行研究,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的组织框架下,从区域自然灾害危险性、区域承灾体暴露性和区域自然灾害损失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DEA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模型得出的区域自然灾害成灾效率对区域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进行模拟反映,对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地域格局为西部中部东部,且脆弱性水平与地区经济水平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脆弱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利用模型分级统计法和新提出的等密图统计法,经分析得到两点认识:(1)自然灾害多数出现在节气日附近;(2)自然灾害多数出现在节气之间的黄金分割日附近。  相似文献   

14.
15.
福建地貌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昭Bing 《地理学报》1993,48(2):143-151
本文首先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了坡度陡、降水强度大和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三者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最后,根据福建山河分布格局,提出改善福建农业生态的根本性措施——建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372个设市城市作为样本,在构建1987年、2005年城市规模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城市规模位序变动的特征,以此刻画近30年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轮廓.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序列呈现大规模、大幅度的变动;城市位序变动随城市规模等级呈现分异特征,城市规模等级越小,城市位序变动越明显;城市规模增长还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变动幅度较大的138个城市进行典型观察,结果显示:成长明显的城市具有地域集中性,在交通沿线和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城市规模位序的提升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部分旅游城市上升明显,而资源型城市则明显下降,城市的成长受行政性调整力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 ,利用模糊分级统计法和新提出的等密图统计法 ,经分析得到两点认识 :( 1)自然灾害多数出现在节气日附近 ;( 2 )自然灾害多数出现在节气之间的黄金分割日附近。  相似文献   

18.
【课标阐释】 本节的“标准”为“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标准”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防灾、减灾,所以,“标准”除了要求了解其对人类的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伊犁地区地貌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有 《干旱区地理》2000,23(3):233-238
本文分析了伊犁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阐述了地貌环境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低山丘陵带、西部平原区和河谷平原区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提出了改善本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建立条带和网格状防护林体系;南北两侧的低山丘陵区,退耕还草;平原区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合理布局,使农林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成金  金凤君  何丹 《地理研究》2013,32(3):431-440
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是灾区承险体的基本认知,如何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承险体进行科学分类是一直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承险体识别与分类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承险体的基础概念界定、关键问题厘清、分类原则等,根据统计方法、功能用途、基本属性和表现形态的差异,设计了由承险体集、承险体项、承险体类和承险体形式等4个层级组成的分类体系。按照这种分类体系,对区域自然灾害承险体进行了系统划分,形成了7个承险体集、19个承险体项、59个承险体类和若干承险体形式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各类承险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包括容易受害灾种和受灾方式。本研究丰富了自然灾害的理论研究,有利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