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晓春  李伟  叶青  袁慎杰  王昕 《中国地震》2020,36(1):126-135
电极是否稳定可靠是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大小来评价其状态。首先,分析现有测量方法,认为线路加电测量法更合理,提出考虑电缆线电阻的线路加电测量法;其次,采用该方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测量江宁台多套地电观测系统电极的接地电阻,比较分析后者的结果误差;第三,讨论其接地电阻超出标准、同深度不同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及同井孔不同深度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地下低电阻率区域及电极周围的地层湿度、介质的孔隙度有关,并分析了加电测量法存在的不足;最后,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应该依据其变化幅度来判定电极是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我厂的地震测报组是在厂党委领导下和上级地震领导机关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于1975年2月开始测报。现在共有十二种测报手段,以土地电测报为主。在测量方法上使用两种测量仪器,其一是用微安表每日定时观测,第二是用电子电位差计自动记录二十四小时内的电位变化数值。在作图分析方面有三种方法:矢量法、平行电法和日均值曲线法。为了研究土地电变化与地震对应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因陋就简地做了一些实验和分析。现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规电测井一般通过测量供电电极的电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围岩的视电阻率并划分地层界面,而忽略了对电流参数的利用。本文基于欧姆定律,通过供电电极电流的变化定性分析其周围岩矿石电阻的变化,进而用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识别地层属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供电电极电流大小取决于电极的接触电阻,而视电阻率大小取决两个测量电极之间或供电与测量电极之间介质的电阻率总和,因此,电流比视电阻率对地层的灵敏度要高一些。绘制电流强度测井曲线可以准确划分地层层位,确定地层厚度,且不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4.
土地电的装置比较简单,把两个埋在土中的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微安表(毫伏表)上即可测量地下电流(电压)的变化.测量土地电一般用量程50或100、精度在1.5级以上的微安表或毫伏表.如果地电流较大时,也可用量程小、灵敏度高的毫安表来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 土地电所测之物理量第一节 微安表有读数的原因埋在土壤里的两个电极用导线接在微安表上,为什么会有读数呢?我们仅从产生电动势和电阻的原因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厂党委领导下和上级地震领导机关的指导和热情帮助下,我组于一九七五年九月开始测报。现在有八种地震测报手段:磁偏角、土地电、生物电、同极垂直地电、地倾斜、八个方向的倾斜报警器,水化学分析和水温等,以磁偏角和土地电测报为主。在测报方法上目前还是用人工,24小时整点记录。在作图分析方面用日均值曲线法,五日均值曲线法,日变幅和幅差曲线法。  相似文献   

7.
土地电预报地震的方法,已在群测点广泛使用,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土地电测报地震这一手段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认识土地电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问题。 一、土地电电流 现在的土地电电路,一般是用导线把电极和微安表串接起来,利用大地形成回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1、土地电的年周期变化: 土地电的观测资料表明,土地电具有较好的年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往往与测报点所在地的年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图1是一九七九年一月至一九八二年四月步文中学土地电SN道年变化曲线与石码地区年降雨量对照图。 从图1可见,土地电每年一、二、十二月份为低值区段,四至十月份为高值区段。而降雨量每年一、二、十二月份为枯水期,四至十月份为丰水期。地电年变化曲线呈谷——峰——谷形态,与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土地电观测中,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是铅和碳。有人认为:“在饱和水条件下的碳棒,容易被渗流扩散作用而解体变为粉未。……。采用碳电极时,一年,最多两年应更新电极,因为时间长了,碳块会粉未化”。按照上述见解,1、2年要更新一次电极,将使土地电资料不能连续,难以用来作地震预报。观测时间长了,碳电极会不会变成粉未,土地电观测值不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观测地下自然电位,一方面测到了与地震预报关系密切的过滤电动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测到了自然电位所包括的其他成分,如大地电流场等。而这些成分的变化量一般大于过滤电动势的变化量;只有在大地震临震前,当急速的地震电效应变化超过了缓慢的大地电流场及其他成分的变化时,在震中附近的地电装置才会有清晰的记录。实践证明:用一般微安表定时观测是捕捉不到地震信息的;只有用自动记录的方式来捕获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1.
掘进巷道工程隐患电激励征候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道或隧道等掘进工程中,当施工掌子面前方存在储水构造等低电阻率隐患时,于掌子面供电的供电电流会被隐患吸引,使掌子面后方已开挖巷道内电场呈异常分布,形成一种隐患电激励征候,表征参数为一段观测距离上的电位或电场强度分布;随着巷道掘进,掌子面逐渐迫近隐患,巷道内分布电场的异常幅度会不断加大,电激励征候表征越显著.通过巷道或隧道内电场分布的异常幅度和变化趋势,无需通过视电阻率的转换,即可实现隐患的预警预报.电激励征候的测试通过远参考电极即无穷远电极和测量电极系来完成绝对电位的测量,提高了测试电位的幅度和信噪比,为解释推断提供了可信度高的数据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关于土地电电极埋深的最佳深度,至今仍在探讨。据有关资料介绍,北方地区的土地电电极,一般埋深1.5~2.0米,1米左右深度的也不少,在这个深度的土地电灵敏度较高。在南方一般都认为深些可以避免干扰,地电稳定,主张埋极3—4米。实践证明,地处亚热带气侯,常年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大,加上土壤结构不同,土质成份复杂,电极埋深3—4米仍受干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试验安装了不同深度的土地电,探索本地区气侯、自然环境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电极埋深。  相似文献   

13.
地震群测网点散布山区、平原,雷雨季节威胁着外部地下引线观测的仪表,甚至威胁着观测人员的安全。近年,我们在受雷击区测报点上,将土地电引接线仪表处接上广州电讯器材厂生产的FA—700型保安器,经过雷雨季节的考验证明避雷效果较好,再未发生被雷击坏观测仪表的现象。接线方法如右图。地震群测网点散布山区、平原,雷雨季节威胁着外部地下引线观测的仪表,甚至威胁着观测人员的安全。近年,我们在受雷击区测报点上,将土地电引接线仪表处接上广州电讯器材厂生产的FA—700型保安器,经过雷雨季节的考验证明避雷效果较好,再未发生被雷击坏观测仪表的现象。接线方法如右图。在安装避雷器时,要特别注意地线的埋设。地线应埋设在观测室附近背阳、潮湿、一米以下的土层中,在埋地线坑内应加入一些炭粉或食盐,注入水使其接地电阻减小,保持与大地有良好接触。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结合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优点,在断裂构造探测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在ERT实际应用时尚存在电极装置有效性和电极距优化等问题.在西北干旱区还存在接地电阻高而导致无法供电的问题.本文即是针对这三方面问题,选取西北地区一条典型断裂—信泉断裂,开展了实验研究.在垂直于该断裂方向上布设了四条测量剖面,开展了接地电阻降阻、电极装置和电极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浇入自来水和Na Cl溶液,并使电极与周围介质紧密接触,可以很好的解决新疆干旱地区接地不良的问题(2)ERT不同装置形式和电极距可从不同侧面反应剖面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分析不同装置和不同电极距探测结果,以获得丰富的剖面信息(3)信泉断裂的电性特征为:在反演电阻率剖面上有明显的错断,破碎带为低阻板状体异常;断裂上盘低阻层厚度小,下盘低阻层厚度大;断裂西段覆盖层变薄甚至局部地段基岩裸露,断裂中部覆盖层厚度较厚.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预测手段主要依靠土地电,由于对很多现象认识不清,开始观测只是记数字,划曲线,不会分析预报。经过一段摸索和到兄弟单位学习,逐步对土地电预报地震入了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照毛主席教导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精神,大搞科学试验来找土地电的活动规律。我们做了一个试验,现介绍如下: 用一个60×50×40cm的木箱,里面装满土,在土里放两个电极,两极间距10cm,极板直径10cm,测到起始电流为5微安,当给东、东北、北、西北四个方向加压时,发现微安表电流上升2—3微  相似文献   

16.
两个埋在土层或基岩内的电极接成通路之后,就有稳定的电流通过测最仪表。这种装置在地震群测队伍中被广泛使用,称之为“土地电”。从电化学和地电学可知,两个电极埋入地层内的通路电流,可以反映电极电位差和地下介质中的电流场。室内试验和现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电是地震群测队伍广泛应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的电极与引线接口处的密封处理,关系到电极的寿命、观测资料的可靠问题。从解剖自贡荣边水库测报点土地电说明,用绝缘胶布和沥青封闭接线头的方法,沥青容易老化、开裂,随地下水作用而潮湿、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电,由于仪器简易,操作方便,花钱不多,费工少,且易于推广,和其他许多“土”方法一样已成为我国地震工作的一个特点和重要组成部份。利用它在震前的异常反应进行地震预报。处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土地电,对同一震例的反应却有不同。这除了本身工作条件有差别外,如:仪器、安装方法、电极深浅等;极点所处地质构造部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科学布点是提高预报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嘉山地电台自1974年建台以来近20年的自然电位日均值,研究了该台自然电位与附近300KM范围内ML≥4.5地震的关系,根据1979年的实验数据分析初步推测,该东台西向自然电位在七十年代与中强震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由于西测量电极埋在对地震孕育敏感的部位所致。震前由于局域应力场的变化引起地下水流动和渗流的变化,影响到西测量电极周围的水文物理条件或化学条件的变化,从而造成东西方向自然电位大幅度  相似文献   

20.
土地电是群众测报点广泛使用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它的设备简单,便于推广,与地震的对应也比较好。三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教导,就土地电的安装、观测、电极材料、埋极深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试验,并运用土地电观测资料与其他观测手段相配合,开展了地震预报活动,下面谈谈我们用土地电预报地震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