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樊星  陈振川 《高原地震》2007,19(1):6-10
0 前言 城市的特点就是有较高的集中度,人口、资本、生产、技术、市场等在空间上趋于集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其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安全的需求,也就是防灾减灾的需求。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中国地震局的职能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从建国开始至今,在近6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有关实验的结果,讨论了龙陵地震某些前兆异常特征的物理机制。提出前兆异常种类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模式,与实验室里标本破裂全过程中应变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有关。前兆异常在空间上由震中区向外围逐渐扩展的特征,主要与震源附加应力场的调整变化,并由它逐渐向外传递、扩展有关。根据实验室里 V_p/V_s 发生变化的时间占破裂孕育时间30—35%的资料外推,龙陵地震的孕育时间是10—11年左右。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大多数前兆异常出现在 V_p/V_s 异常结束前半年或结束前后。震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的小震活动呈北东、北西两个条带交汇于未来大震震中附近等特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Pwei720作品     
《地球》2017,(8)
正花了两天时间游览了黄果树瀑布的三个景点,这次选择住在了景区里的酒店,可以错开高峰游玩。一早八点就去大瀑布转了转,满眼的景色,美极了……  相似文献   

4.
姬玮 《地球》2011,(10):33-38
从今年6月21日,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在微博上被披露,至本刊发稿之日,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这起重大污染事件正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品先 《中国科学D辑》2009,(10):1313-1338
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进展在于拓宽了视域,在空间域里向更深、更宏观和更微观的领域推进,加深了对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解.由于固体与流体地球科学发展的起点在时间尺度上并不相同,也由于在时间上穿越能力的限制,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在时间域里遇到的障碍比空间域里大.然而地球系统运行机制的探索,只有穿越不同的时间尺度才能成功.本文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地球过程在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关系,提出从建立时间序列、改变思想方法和研究计划入手,穿越时间尺度、打通古今界限,穿凿地球系统时间隧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控制理论出发,把世界早期用于地震观测的直记式地震仪器系统作为地震波信号的跟随系统,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系统传递函数,这一反映系统动态特性本质的数学模型,从时域、频域分析了观测系统跟随地震波信号的动态特性。给出评价系统动态性能的时域指标:系统的阶段响应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超调量σ%!⒌鹘馐奔漪s(即过渡时间)以及系统稳定稳态误差es。并根据最小相位原理在频域里给出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峰值  相似文献   

7.
虽然地震对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来说似乎是无休无止的,但实际上它却几乎是在开始发生之前就已结束了。1989年的旧金山地震只持续了15秒钟,而初震还要快得多。研究地壳究竟如何开裂的地质学家们希望能够延长这一痛苦的过程。在实验室里模拟地震能把通常以毫秒计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拉长到几个小时。这种新技术使人们得以详尽地研究应力的积累及其突然释放。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洛克纳(D.Lockner)  相似文献   

8.
地磁场Z分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北省及邻区共8个台的绝对磁测Z分量的资料,分析了地震磁场Z分量的年变化。结果是,曲线相对长斜线而言,一年中形成两个峰值,时间在4月份和10月份前后。前年1、7、12月份为低值,7月份最低。相对长斜线的年变量大幅度各台变化不大,有从南往北逐渐加大迹象,但是各台的年变化幅度又随时间而有较大差异。主伙同时间里各台Z分量的变化差异,主要是各地长期变化速率不同引起的。认识了地磁场Z分量这些变化特征和规  相似文献   

9.
唐山7.8级地震后,随即在宁河地区发生一系列地震,称为宁河地震群。在宁河地震群中发现有七个地震的波形与该区一般地震波形不同,但它们彼此又极为相似。正是这七个波形相似的地震却具有明显的前震性质,在其后差不多时间里,几乎对应了宁河地区全部M_s≥5.5级中强地震。根据这些波形相似的前震,讨论了宁河地震主破裂面有可能是北西方向左旋节面。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1)
<正>"冬季杀手"再次来临,在2016年12月16~21日长达5天的时间里,我国中东部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共53个,多地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而北京,也发布了2016年入冬以来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关于雾霾的话题再度引发全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南黄海北部千里岩隆起带的活动断裂研究开展较少,文中利用908专项地球物理调查获得的覆盖整个千里岩隆起带的多道地震数据,在钻井及其他地震资料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千里岩隆起带主要的第四纪活动断裂(带)有3条,从南至北依次为千里岩南缘断裂带、千里岩隆起带3号断裂和2号断裂。这几条断裂(带)基本平行,均为NE走向; 在剖面上断裂都较为平直。千里岩隆起带南缘断裂带最新活动时间在大部分剖面上至少为中更新世,部分区段为早更新世; 千里岩隆起带2号断裂最新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 千里岩隆起带3号断裂最新活动时间为中-晚更新世。千里岩隆起带南缘断裂变形强弱走向上有变化,变形强弱和断裂平面轨迹的曲率呈现很好的对应关系,曲率大的地方变形强,曲率小的地方变形弱,暗示主压应力为NW向,可能源于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的NW向汇聚作用。沿着千里岩隆起带南缘断裂带有一些3级以上地震分布,考虑千里岩隆起带南缘断裂带第四纪的变形较强,因此认为这条断裂带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多层次跟踪法在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秀薇 《华南地震》1999,19(2):13-19
利用多层次跟踪法,对80年代以来华南及沿海地区发生的9次大于Ms5.0级和2次陆区接近Ms5.0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系统验证。在11个震例中预测时段正确的有:中期10个、短期5个和短临2个,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华南及其沿海地区未来中强震发震时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c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云生  张天中 《地震学报》1995,17(4):448-458
使用北京遥测台网数字化记录资料,根据尾波的单次散射模型,采用在频率域里求尾波能量谱密度的方法,并且按固定时间窗分别计算Q值,处理了1989和1990年两年中20个台站69个地震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地区尾波Q值随空间、频率和延续时间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的Q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尾波Q值与时间窗的取定以及频率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关系.假定QC=Q0f时,对应于15——30、30——60、60——90 s三个时间窗,Q0的平均值分别为48,115和217,的平均值分别为0.89,0.91和0.74.同时,本文为北京地区尾波Q值的日常检测提供了基础的软件.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伽师地震的近场观测和对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年5月~7月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在伽师震区布置了一个40×50km2的三维地震观测台网,布置了19台轻便地震仪,在二个月的时间里接收到近700个地震事件,并接收了十一个炮点的人工地震资料.对天然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确定位,震级大于26的地震计算了震源机制解,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伽师10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能量的释放过程以及与坷坪断裂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模拟孕育过程,必须先给出孕育过程的特征。本文首先简述了唐山地震的六种主要前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兆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前兆变化在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1972年1月—1974年12月,这段时间里发生多种前兆大面积长趋势变化。(2)1975年1月—1976年3月,以唐山为中心100公里范围内出现新的异常,同时外围地区一些测点出现大幅度形变。(3)1976年4月—发震,地形变发生反向或者加速,临震前唐山附近出现地温升高,动物异常集中在唐山周围40公里内。前兆变化的空间特征是,开始在半径200公里范围里出现大面积长趋势异常,后来逐步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出现新的异常。根据唐山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和上述的前兆时空特征,提出了包含有12条断层和一个硬块体的数学模拟的物理模式,以及进行模拟时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2)
<正>有人这样计算,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整天的话,凌晨0点是地球形成的时刻,当下则是24点,那么恐龙出现的时间是22:48,23:40灭亡,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52分钟。在这52分钟里的最后一秒,恐龙大灭绝,而恐龙蛋里的小宝宝们还没出生就定格了死亡,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恐龙蛋有多大?一窝恐龙蛋能有多少个?里面会不会还保存着小恐龙胚胎?为了解开恐龙蛋的奥秘,《地球》记者近日走进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OHP地震台网     
在海洋半球计划(OHP)实施的5年中,我们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改建了一个以POSEIDON项目启动的地震台网。我们在以下方面对该台网进行了改善:(1)用新设备替换原有设备;(2)改建地震计摆房;(3)建立一些新台站。我们也在西北太平洋区域进行了地震仪安装后的临时地震观测。我们在该台网内使用了宽频带OBS和陆地上的宽频带地震仪。本文将介绍我们在这段时间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九五"四川数字强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5年以前的4年时间里,四川省相继建立了若干数字强震子台,以前的8个布局不合理的老旧模拟式强震台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22个分布于四川省内各主要地震多发地带的数字强震台,从而结束了连续十几年无数字强震观测成果的历史。现在获取记录的数量和质量正在逐年成倍增长,与仪器相关的软件分析系统得到进一步改进,在数据常规处理后,还将四川省现今所有的数字强震仪都转变成了“烈度仪”,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服务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伟  王宁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1):260-265
研究了利用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反演随机界面参数的问题.首先扩展了Fuks & Godin关于随机界面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理论,给出了当随机界面高度-斜率统计相关情形下,最早返回的两个脉冲传播时间及其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PDF)表达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的随机界面参数反演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匹配前两个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及其时延的PDF实现随机界面高度—斜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ρ|和无量纲参数T的反演.最后利用参数的后验概率分析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反演随机界面的参数,参数|ρ|相对于T反演精度较高;|ρ|和T之间存在较强的参数耦合.与前人认为可忽略高度—斜率相关性(|ρ|)的观点不同:此类反演问题中应同时考虑|ρ|和T.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级地震平静现象:(1)华北地区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所有M≥5级地震平均平静时间为17.8个月,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所有5级地震的平均平静时间约90.1个月,二者有明显差异;(2)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平均平静时间约86.4个月,与地震平静期大体一致,这样,90个月可以为华北地区M≥5级地震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3)当前华北地区M≥5级地震平静时间达77个月,已接近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发生5级地震以上地震的可能已经很大;(4)上述工作成文后发生了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与沈阳市交界处5.1级地震,应注意华北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