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9,40(4):419-427
通过1991年6月6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约1-4劝现象等)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电辐身和太阳物质抛射等)瓣分析,定笥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射电运动IV型射电爆发可能有共同起源的低日晚电子加速区,讨论了WLF的能量传输可能是通过二步加速过程,即来自低日冕的非热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色球层的压缩波或向下的辐身场进而使上光球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爆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射电辐射和太阳物质抛射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定性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射电运动IV型射电爆发可能有共同起源的低日冕电子加速区,讨论了WLF的能量传输可能是通过二步加速过程,即来自低日冕的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色球层的压缩波或向下的辐射场进而使上光球层温度增加导致WLF此外,提出WLF可能会伴有耀斑后环和射电精细结构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4.
从射电运动Ⅳ型爆发的特征和多频射电爆发开始时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伴生的白光耀斑和射电爆发同是由低日冕的加速电子激活,可能通过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了色球层压缩波,又经二步能量传输过程过程中在上光球导致WLF。通过对共生事件的分析,并与已知的二类WLF的观测特征作了比较,提出该WLF可能属于二类的混合型,并提出了WLF可能存在射电辐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射电运动Ⅳ型爆发的特征和多频射电爆发开始时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伴生的白光耀斑( W L F) 和射电爆发同是由低日冕的加速电子激活,可能通过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 产生了色球层压缩波, 又经二步能量传输过程在上光球层导致 W L F。通过对共生事件的分析, 并与已知的二类 W L F的观测特征作了比较, 提出该 W L F 可能属于二类的混合型, 并提出 W L F 可能存在射电辐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家天文台(北京和昆明)的射电频谱仪(频段为0.65~7.6 GHz)和相关的NoRH/17GHz射电以及TRACE/171 EUV和Yohkoh/SXT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04/10和10/19的2个共生精细时间结构的稀有事件,这2个事件的射电爆发时间轮廓和观测特征相似,通过这2个事件的微波(17GHz)偏振观测资料的比较,发现这2个射电爆发均由包含多重(4极)磁结构的复杂活动区引起,特别指出这2个耀斑最后都导致了耀斑后相的分米波射电爆发(第二次触发耀斑),这可能是后环引起的射电爆发。它们都分别对应于双极磁位形,表明这两次触发耀斑是由相似的耀斑模型产生。2个分米波爆发可能是相似(homologous)耀斑的射电表现,可以推测这两次耀斑的驱动器可能皆是磁流浮现或对消(因为源区有新的单或双极出现或消失),而它们的触发器皆是由双极反向Y型位形(具有一个双极拱的单磁流系统)的磁重联,耀斑后环的演化是导致耀斑后相分米波射电爆发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这双带耀斑对应的宽带射电爆发辐射机制是回旋同步加速辐射过程,而耀斑后相的窄带分米波爆发的辐射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耀斑或/和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二十年来的地面和空间太阳有关观测资料,得出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为耀斑和/ 或日冕物质抛射(CME) 而不仅仅是耀斑,这将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太阳射电爆发和共生高能现象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 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 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 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 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 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朴结构。(5) 开展太阳灾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的发射波模以及偏振态(偏振度与偏振方向)的快速时变特征,对1993年10月2日07:44:34-07:44:52:99UT期间的太阳射电事件进行了证认,认为这是一个由两群、总数约为40个尖峰(spike)结构组成的罕见的宽带事件,它的总带宽>300MHz、相对带宽■5%.根据它们在2.545GHZ,2.645GHZ;2.695GHZ和2B40GHZ上的流量资料,首次对一些spike结构作了谱分析.发现spike结构谱的峰值频率,第一群呈现为随时间由高频向低频漂移的倾向,第二群基本上位于2.695GHZ上.Spike谱的这些观测特征,可定性地用非热电子束流平均能量的时变特性来解释.对于第二群具有相同峰值频率的spike辐射,可能来自同一电子回旋脉泽不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2.
The measurement of positions and sizes of radio sources in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fine structure of solar radio bursts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radio emission mechanism. The identical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radio sources for zebra structures(ZSs) and fiber bursts confirm there is a common mechanism for both structur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the size of the source in the corona to determine if it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height or if it is point-like. In both models of ZSs(the double plasma resonance(DPR) and the whistler model) the source must be distributed along the height, but by contrast to the stationary source in the DPR model, in the whistler model the source should be moving. Moreover, the direction of the space drift of the radio source must correlate with the frequency drift of stripes in the dynamic spectrum. Some models of ZSs require a local source, for example,the models based on the Bernstein modes, or on explosive instability. The selection of the radio emission mechanism for fast broadband pulsations with millisecond duration also depends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ir radio sources.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太阳厘米波射电源的形态特征和演化,以及厘米波辐射与X射线源的特性比较;介绍了太阳分米波射电辐射的一些最观测结果,包括分米波Ⅲ型爆发、纤维结构、斑马纹结构、DPS漂移脉动结构、spike尖峰辐射等多种精细结构,并讨论了可能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7,38(4):394-396
白光耀斑研究近年来获得较大进展,对其连续发射起源机制目前流行三种解释.一是耀斑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色球凝聚[1-3],二是非热粒子注入大气致氢原子非热激发和电离[4-6],三是色球强加热所引起的对大气深层的辐射反加热[7].这三类解释具有一个共性,即除了自身直接对连续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元芬  陈济民 《天文学报》1997,38(3):264-272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发生在日面东部的164个和西部的132个2级以上耀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面东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减弱且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西部耀斑,而日面西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增强,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东部耀斑.这种与地磁活动和日球扰动相似的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可能借助于大气电环境并通过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将太阳和对流层的确耦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