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GPS与重力数据,反演给出了川滇地区(96°~106°E,20°~36°N)的活动块体运动速度和主要活动断裂的错动速率。受青藏块体的北东向推挤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川滇地区围绕着喜马拉雅东构造作顺时针旋转运动,造成川滇地区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鲜水河-夏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是区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12.1±0.6 mm/a,9.0±1.2mm/a,6.4±1.0 mm/a,6.0±1.2 mm/a和8.3±0.5 mm/a。龙行山断裂具有2.6±1.1 mm/a的右旋走滑和1.3±1.2 mm/a的挤压速率。反演结果表明,区内的地壳运动模式更趋向于“连续变形”假说。  相似文献   

2.
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和1998—2004年的GPS水平速度场观测数据研究川滇地区地壳应变率参数的反演,同时考虑观测值(速度)和系数矩阵(监测点坐标)的误差;比较分析总体最小二乘与最小二乘反演结果,证实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川滇地区地壳应变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川滇地区2011-2013年年积日206-220 d共计45 d的陆态网络站点的GPS观测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基于ITRF2008的两期水平运动绝对速度场;经分析川滇地区近3年地壳水平运动较为显著,整体呈SE向且有增强趋势。利用单点基准得到相对水平运动速度场,相对于LHAZ站,川滇地区整体上呈现显著SW向运动,顺时针旋转向印度板块。相对于区域内部站点SCSM和YNYM,川滇地区不同区域呈现出相异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介绍了川滇地区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观测数据同时用于反演的合理性和物理意义,利用1998~2000年观测的9个测点位移数据和1986年以前所测的10个主应力方向数据,将边界力和相对权比λ作为待反演参数,并考虑了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特性,进行了弹性有限元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现今川滇地区的构造活动主要力源仍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也不可忽略,这一结论说明了该地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滇地区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4年间的GPS观测成果为约束,基于地质学给出了块体划分模型,分别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反演了川滇地区内各活动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变形参数,并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各块体用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来描述更为合适。通过对活动块体及断层运动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且有顺时针旋转的特征,而地壳变形模式以连续和渐变的剪切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在椭球面上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地壳应变率张量的公式,利用华北地区GPS监测网1992年、1995年和1996年观测数据所得的速度场在椭球面上进行了应变率计算,得到了其最大剪切变态为率、主应变率的图像;并利用1966年以来25次大于5.0级地震的地震矩张量,由Kostrov公式计算了地震应变率,对两种数据所得的应变率地比较分析;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地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川滇地区近期的变形特征,计算给出了该区域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并结合GPS剖面初步识别了断裂带所处的孕震阶段。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始终处于弱形变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汶川地震后,由于研究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和应变的重新分配,使得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变化较小,逐步趋缓,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并且安宁河断裂带的闭锁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显示存在强闭锁现象,小江断裂带平行于断层方向GPS速度剖面显示断裂带两侧变形平缓且变形范围较大;昭通、莲峰断裂的挤压和剪切变形积累均存在弱化现象,可能预示该区域挤压应变积累背景较高。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在椭球面上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地壳应变率张量的公式,利用华北地区GPS监测网1992年、1995年和1996年观测数据所得的速度场在椭球面上进行了应变率计算,得到了其最大剪切应变率、主应变率的图像;并利用1966年以来25次大于5.0级地震的地震矩张量,由Kostrov公式计算了地震应变率,对两种数据所得的应变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地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曹里  杨凯钧 《测绘科学》2016,41(10):53-57,152
针对当前主流单维度地应变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反演地壳动态迁移及其趋势,无法精确反映应变与地震相关性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多维参量解析法进行全方位地壳应变分析。利用2011—2014年GAMIT解算得到的高精度GNSS坐标时间序列经过模型化拟合得到的ITRF08框架下的川滇地区速度场,并去除欧亚板块欧拉矢量速度场进行Delaunay三角形构网,解算得到了川滇地区的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切应变率场、面膨胀率场。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应变率高值区域及面膨胀率梯度较大区域与地震的发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地壳动态迁移趋势性体现比以往常规研究显著占优;多维参量解析法从更丰富的数据维度反演了川滇区域地壳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获取芦山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的形变特征,利用陆态网2009—2013年和2014—2016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平速度场资料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地震发生前后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面膨胀率场及基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压缩应变为主,面压缩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均处于高值区,震后能量部分释放,压缩形变程度减弱,但其西南方向的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出现明显的压缩应变高值区,同时南汀河断裂带附近也呈现较明显的压缩应变。岷江断裂带附近区域的压缩应变虽然减弱,但仍然没有改变它的应变状态,这可能促使了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的GPS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MIT/GLOBK软件分析了1998-2010年间多期GPS观测数据,获得了ITRF2005框架下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和应变场参数,并对区域形变场和现今构造运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GPS监测结果显示: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随华南块体作南东东方向的逆时针构造运动,ITRF2005框架下水平方向平均速率为33.49 mm/a,优势方向为N 109.3° E;垂直方向平均速率为+1.30 mm/a,整体趋势是自桂东向桂西方向垂向速率逐步增加。现今应变状态以N 127.3°±4.8° E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变率-2.7±0.5×10-9/a;兼有N 37.3°±4.8° E方向的拉张作用,最大主张应变率1.8±0.2×10-9/a。本文研究结果为描述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细的三维速度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ernese GPS Software 4.2对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GPS监测网络1998~2003年的6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与华南块体的水平相对运动在0~3mm/a(±0.1~±2.0mm/a);蓄水导致的垂直形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茅坪香溪巴东库段,近岸点垂直沉降的量级在10~35mm左右,最大峰值区域香溪约35mm(±8.6mm),垂直形变沿远离库中心方向迅速衰减。采用贝塞尔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拟合该地区的应变率,推算各类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蓄水前各种应变背景在10-9/a~10-10/a量级。作为构造稳定地区,三峡库区近期因蓄水导致大规模形变,从而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与应变的GPS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可提供高精度、大范围和准实时的地壳运动定量数据,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地壳运动速度场成为可能,已广泛地用于监测现今地壳运动.该文利用1993~2002年间5期GPS观测资料采用自洽统一参考框架方法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现今地壳运动,获得了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结果及其精度较以前有所改善,尤其在垂直速度和喀喇昆仑-嘉黎以南地区应变参数较以前结果有较大不同.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目前喜玛拉雅块体以N37.1±0.7°E的挤压为主,达到了-98.5±4.2×10-9/a,同时兼有的N127.1±0.7°E方向拉张,达到了26.7±2.8×10-9/a,最大剪应变62.6±2.6×10-9/a,面应变-78.1±5.1×10-9/a,这与前期的研究成果有着较大的不同;西藏块体N39.0±2.0°E挤压为主,达到了-20.3±1.2×10-9/a,同时兼有N129.0±2.0°E的拉张,达到了10.8±1.6×10-9/a,最大剪应变15.6±1.0×10-9/a,面应变-9.5±2.2×10-9/a;总体而言,喜马拉雅块体到西藏块体的主压应变率和拉张应变率变小;青藏高原现今东西向拉张主要体现在西藏块体中部;此外,GPS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每年以3~5 mm的速率处于隆升中,这一结果与前期GPS成果相差约2~3 mm.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两种独立技术获取的因陆地水储量变化引起的地壳垂向季节性位移的一致性,选取澳大利亚27个GPS站点5~10 a的高程时间序...  相似文献   

15.
GPS水汽反演技术在四川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网络GPS站点附近的气压、温度计算了天顶静力学延迟量,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了最适于四川地区的天顶静力学延迟模型。建立了适于四川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计算公式,并说明了此公式的有效性。使用了全球气压和温度模型(GPT)代替实测气象数据进行水汽反演,将GPT可降水量与实测气象可降水量、探空数据可降水量以及实际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两期GPS观测值得到川滇区域内测站的速度。以这些速度为约束,基于数值流形模型拟合了川滇地区的速度场。它很好地结合了块体内部的连续变形和块体间的非连续变形。较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地质构造速度模型和配置拟合模型等更真实模拟了地壳运动速度场,为相关地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