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快速、经济活跃,石化产业、大型港口与船舶运输集中分布在北部湾海域及沿岸地区,海洋油污染潜在风险日趋增大。文章综述了广西北部湾沿岸环境、社会发展状况,从广西北部湾海域油污染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了海洋油污染的日常防范措施与应急管理对策措施,以期为广西海洋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船舶溢油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国内油污染损害赔偿现状和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两个关键问题:建立法律认可的船舶溢油鉴定评估体系:完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建石臼港海区油污染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绿田 《海洋科学》1983,7(6):26-31
一、污染源及其负荷预测 1.污染源 石臼港系属年呑吐量1500万吨煤炭的专业化大型港口。油污染一般发生在港池、航道、锚地水域,其污染源就是分布在上述范围内的各种船舶;污染特点为连续点源形式。污染源位置见图1。  相似文献   

4.
海上溢油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接踵而来的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海洋污染科学研究组(GESAMP)的调查和评估表明,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据统计,每年因突发性溢油事故而流入江河、海洋的石油约为300-500×104t。目前我国海上的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海上船舶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5.
海洋油污染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雯君 《海洋科学》1987,11(3):63-67
一、前言 随着工业迅猛发展,海洋油输送量逐年增长,由此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严重的油污染威胁。海洋油污染发生的次数约占所有海洋污染次数的80%。特别是1967年英吉利海峡“Torrey Canyon”油轮触礁,溢油117000t;1973年8月法国布列塔尼亚半岛“Amoco Cadiz”油轮触礁,溢油220000t,这两起震惊世界的油污染事故发生以后,油污染成了国际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海洋油污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像特征的航空高光谱数据油污染光谱曲线提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相对发射率数据处理模型,对获得航空高光谱油污染水体数据和正常水体数据进行了反射率提取,得到了相对定标后的油污染水体和正常海水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油污染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反射率曲线比较,得出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反射率处理模型提取光谱信息和运用航空高光谱数据进行海上油污染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物治理技术在西方国家方兴未艾,广泛介入到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油污染、放射性污染、矿山金属污染、工厂排污污染等多方面环境治理范围。随着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与进出口贸易的开展,海洋油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概况与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青岛港黄岛油区建成投产后,在扩大石油进出口量的同时,也使事故溢油污染概率增大,对胶州湾海水环境造成了威胁。从已经发生的油污染事件看,溢油多数是由于油船海损,其次是港口机具或储油设备损坏造成的。由于溢油多数是突然发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石油泄漏海中,造成大面积海面或海滩油污染。溢油污染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油污染较长时间内难以清除干净,对海洋生态环境、沿岸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溢油污染危害早已引起青岛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开展了油污染监测和预报工作。本文根据胶州湾及邻近海域事故溢油污染预警、预报的需要,给出预报模型和典型天气下黄岛油区溢油行为和污染范围的预测,对有效地预防溢油污染和制定抢救、回收措拖及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我国海洋石油监测技术,以及各介质中石油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我国海上常规定期定站位监测;应急油污染事故监测;海上溢油源监测;海洋沉积物油污染监测;海洋生物中油污染残毒监测;潮间带沥青球污染监测等。提出了目前我国海洋油污染监测技术管理中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海洋石油污染监测样品分析中选择标准油问题;石油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建立适用倾废、疏浚物、钻井泥浆、海滩沥青的石油监测标准方法;深入开展消油剂研制、性能考查和再污染问题等。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分析研究了海洋石油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科学地评价和预测油污染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系统分析油污染对渔业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海洋油污染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法是治理海洋油污染的主要途径。它通常采用投加表面活性剂,投加外源微生物以及投加氮磷营养源三种方式,其中投加表面活性剂在应用中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的角度重点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海洋油污染中的应用,指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提出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晓惠  孙洁 《海洋世界》2011,(10):32-37
海上石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于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河口、港湾以及近海水域、海上运油线和海底油田的周围,具体原因包括油轮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发性石油污染,以及含石油废水的排放等情况.不管是哪种原因所造成的海上石油污染,均给海洋和人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海洋油污染的现状,介绍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转归以及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内容。指出了限制微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降解效率的措施。生物修复对环境和人类影响小,修复速度快且费用较低,在海洋油污染治理中该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随着我国十四个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经济形势,必然促进沿海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海水污染将日趋严重。目前,油污染已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在沿海、港湾、油运主要航线及海上石油开采区域更为显著,例如胶州湾内两次油轮(1983年11月28日巴拿马籍“东方大使”号与1984年9月28日巴西籍“加翠”号)海损事故造成大量溢油污染,因而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一、用途 GWL系列围油栏是防止水域油污染有效设备。主要用于近海、港口、河流及湖泊等水域,封闭、拦截及转移水面溢油,封锁在港的油轮和待拆的旧船,保护水上鱼场、养殖场及海滨浴场。  相似文献   

16.
油污染对海参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溢油事故的不断增加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日益增大.油污染对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轻质原油和重柴油不同加油量对刺参96小时急性毒性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轻质原油加油量为35毫升以下和重柴油加油量为55毫升以下时,96小时未发现刺参有死亡现象;但当轻质原油加油量为35毫升以上时,72小时以后发现刺参死亡.由此可见,刺参对海水中油污染具有一定的抗性,同时轻质原油比重柴油污染对刺参的急性毒性大.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果,每年大约有一千万吨石油及其产品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这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20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石油污染的防治进行了种种研究,特别是石油的微生物降解更被确认为消除海上油污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院海事管辖权的范围由下述3种标志划定: 1 与船舶的联系 典型的海事请求权都是与船舶相联系的,如海上优先权和船舶优先抵押权都附着于船舶之上;责任限制只适用于船舶所有人或船舶先租人,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全驱动船舶轨迹跟踪初始位置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荷珍  王磊 《海洋工程》2015,33(4):86-93
船舶轨迹跟踪属于广义上的船舶动力定位,具体来说是船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轨迹跟踪系统的控制到达原本设定的位置。以某一全驱动船舶为例,分别对预定轨迹为直线和圆进行船舶轨迹跟踪时域模拟研究,通过分析船舶时域模拟轨迹与预设轨迹的水平位置偏差与艏向角偏差研究轨迹跟踪精度,并分析船舶初始位置对轨迹跟踪的影响。研究表明,船舶初始水平位置偏离设定轨迹起点越大,船舶调整至轨迹的时间越长,但最终能回到预设轨迹上;船舶初始艏向如偏离过大,会导致船舶远离预设轨迹。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利用动力定位将船舶定位至轨迹跟踪起点,调整船舶艏向,再开始轨迹跟踪。  相似文献   

20.
爱美是人的天性。自从有了船,人们就开始寻求其美好的造型。但是,船舶造型艺术并不只是简单地美化和装饰船舶轮廓,而是尽可能将技术同艺术自然地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实用舒适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空间。就现代船舶的主要造型而言,船首、船尾、烟囱和上层建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形状和比例是船舶造型艺术的两大基础。前者能赋予船舶线形的美;后者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由于船舶是水上运输工具,必须要求船舶的造型在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