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於气团分析,向未做过,即高空纪录在予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四年期间担任北平风筝测候之前,亦甚缺乏。而由予用风筝施放所测之纪录,为量亦向少,且所达高度,亦极有限,普通只达二三公里,在四公里以上者已极少。故此文所述者,尚不足以表示气团正确之范式,不过举示若干例证而已。  相似文献   

2.
我国冬季(十一月至三月)在极地大陆气团(Ps)控制之下,几成独占之势,其源地为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或甚至可溯源於北冰洋。惟北冰洋气团,既至此区,停积日久,必与本区原有之空气具同一性质。且冬李极圈以内,冰天雪地,故其上之空气,秉性原即寒燥,与西伯利亚或蒙古高原上者本少有殊异,吾人为简便起见,即可视西  相似文献   

3.
气团客观分类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永强  周文贤 《气象科学》1997,17(4):384-39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气候学途径的气团客观分类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主成份分析对多元气象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后,由模糊聚类法对样本进行归类,用淮阴市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方案进行的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够将不易区分的天气系统分成鲜明天气特征的气团差别。方案本身的综合、客观和实用性显示出基于天气气候学途径的气团客观分类方案不仅在天气气候分析领域,而且在有关环境、生物、地理等研究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二十九年十一月二至四日,在陕西全省(尤其是北部)发生数次的大雨,在这已届初冬的时令,确是罕有的特例。其天气的演变并不属简单的冷面情形,很值得特别提出的。此期中雨量已为历年所还不及:雨量 11月榆林黄龙山华山商县西安凤县南郑2日 40.4 0.2 0.93日 7.1 2.0 0.8 6.7 3.9 29.1 19.14日 26.6 30.2 47.5 26.5 22.1 4.9 27.48日 3.4* 3.2* 2.2* 1.4* 15.9共计 74.1 32.2 51.9 36.4 28.2 35.4 633月总 74.1 68.2 36.7 30.2 67.2  相似文献   

5.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1):35-43
1.引言天气之演变,乃由於不同性质之气团,相互激荡,酿成风暴所致。此种观念,十八世纪中叶之气象学者,已窥其端倪;至欧战期间挪威气象学巨擘贝铿克尼父子,创立极面学说,而昭示彰明。夫组成极面,酿成风暴之不同气团,其性质之差异,不限於来向与温度,且有湿度之高低;更不限平地情状之有别,高空之性质亦大异。否则,同自南来之两支气团,一则阴雾密闭,他则乾热朗晴。又有  相似文献   

6.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3):133-134
观乎上文,可知位置温度及比较湿度,实为最富保守性之二种属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洛斯培氏(Prof.C.G.Russky)首定空气的部分位置温度(Potential temperature of dry air,θd)及水汽与空气的混合比(Mixing ratio of water vapor to dry air,W),作为分析气团之指标.其法以此二因子.作为坐标之经纬轴,每次测得各高层之气压,温度及相对湿度後,根据上述之公式,或利用现成之图表,求得θd及W之数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用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作降水预报时发现,剖面图的图形与天气系统及降水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为了改进剖面图,我们用压、温、湿的距平资料,建立了一种气团参数剖面图。 气团参数的含意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闷热,本站出现高温、高湿,处于暖湿气团控制下,往往是大、暴雨的  相似文献   

8.
查光美  陈杰洲 《气象》1982,8(9):32-32
层积云是我区一年中出现最多的云状。我们把稳定气层中,形成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明显的日变化,云层较低的层积云定义为稳定气团内部的层积云。这种层积云,从分析本站1970—1980年07时层积云和实测云高记录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特征。 一、层积云的季节分布 夏季多,春秋少,夏季云低,冬季云高。从表1可见,夏季出现73次,平均云高为400米;冬季出现52次(春秋更少),平均云高为600米。全年有东北风时出现的层积云最多,特别是在夏季。  相似文献   

9.
李玉柱  吉廷艳  杨利群 《气象》2001,27(11):27-30
通过对贵州3站点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影响贵州的气团活动规律,并对贵州气候灾害与各类气团活动频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气候受多种气团活动的影响,各型气团对应特定的天气特征及一定的环流背景。另外,气候灾害与某些气团活动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这对进一步研究贵州气候变化及气候灾害成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丹县气象站,在学习武呜站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自七四年使用以来获得较好的效果。一、思路。根据暴雨前常有一个增温、增湿的阶段,联系到产生降水主要决定于抬升运动和足够的水汽这两个条件,提出了“气团参数”的概念,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84,自引:3,他引:84  
用REOF法对中国的年和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进行了分区,并研究了各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气温可分为8个变化区,春季7区,夏季9区,秋季7区,冬季5区。从年平均气温看,近46a来中国的主要升温区为东北、华北北部和新疆自治区,升温幅度为1.2℃左右。降温区为四川、贵州,幅度为0.3~0.4℃。东南部、西北东部、西藏和云南地区1970年代初以前降温,以后升温,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一致。各季节升降温区与年平均有一定的差异。升温区范围和升温幅度最大的为冬季。降温主要集中在春季西部、华南地区和夏季长江流域和新疆南部。降温幅度最大的为夏季。秋冬季全国则无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12.
ENSO事件对中国南方冬春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对中国南方冬春季气温的影响,讨论了这种影响的可能物理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冬春季节,在El Niño年当年多偏暖天气,在反El Niño年当年多偏冷天气。同时指出,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赤道东太平洋海洋对大气的异常加热、对北半球冬季Hadley环流和中纬度西风环流型的影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冬季北极海冰与中国同期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adley中心的海冰密集度资料和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对冬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模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5个关键海区,重点讨论了冬季北极海冰异常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海冰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即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冰反位相分布.海冰变化的关键区域为区域Ⅰ巴伦支海、区域Ⅱ格陵兰海、区域Ⅲ戴维斯海峡、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Hadley中心的海冰密集度资料和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对冬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模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5个关键海区,重点讨论了冬季北极海冰异常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海冰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即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冰反位相分布。海冰变化的关键区域为区域Ⅰ巴伦支海、区域Ⅱ格陵兰海、区域Ⅲ戴维斯海峡、区域Ⅳ白令海以及区域Ⅴ鄂霍次克海。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冬季最高气温均与北极关键海区的海冰异常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其对应的海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作者随气象研究所自二十七年一月到重庆的时候,即筹备施放测风气球,二十七年四月开始工作,屡次因为轻气供给不足,记录时断时续。二十八年冬从重庆迁北碚,二十九年一月至八月在北碚放了八个月,为了缺少矽铁,记录又暂时停顿下来。现在先把已有的高空记录来作一个初步的检讨。三年来在重庆和北碚的气球观测,共计九十一次,其分布如下:重庆曾家严:  相似文献   

16.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前期ENSO事件对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实  王宁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314-319
利用太平洋海温、北半于500hPa高度和长春夏季气温资料,研究了前期Nino-C区海温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年5-7月Nino-C区海温与东北地区夏季气温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ENSO事件出现之后。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东北地区夏季多高温,而拉尼娜年的次年,东北地区夏季低温更明显,这种关系可用于进行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预测。另外,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韵律关系等的分析,得出了前期海温对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可能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晴天散射辐射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尧奇  顾林康 《高原气象》1989,8(2):174-180
本文整理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得到晴天散射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经验关系。并计算了纬度28—50°,间隔2°的晴天散射辐射月总量。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模拟分析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0年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设计的B2情景下华南区域2071~2100年的温度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2071~2100年均地面温度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上升约2~4 ℃;华南区域未来夏季降水量在22°N以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增加,而以南区域减少;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华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减少.2071~2100年华南区域的温度气候趋势系数为正值,年均降水气候趋势系数为负值.2071~2100年的高温事件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均比气候基准时段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1960~2000年中国不同季节的气温分区及趋势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对中国月、季、半年、年平均气温进行了区划,通过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指标,为不同季节气温分析、预测研究找到适宜的分区方案。得到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区为23个区;冬、夏半年均为22个区;春、夏、秋、冬季分别为24、28、26、28个区;1~12月分别为24、23、18、18、18、25、19、20、29、31、18、24个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各区域年、季气温在变化趋势、阶段异常、极端变化上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