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提高[1],随之而来的是对诊疗水平要求的提升。据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直肠癌患者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是否进行术前辅助放化疗、手术方式及范围的选择,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局部复发率以及远端转移率等密切相关,是一项重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2]。而常规的成像方式对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差强人意[3]。目前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的淋巴结状态判断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检查应用价值。方法:取纳入标准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三组:<2年、2~10年、>10年。同时选取25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测量患者胰腺的扩散系数(ADC),观察糖尿病患者胰腺的MRI及DWI信号表现特征。结果:DWI检查测量健康对照组、糖尿病<2年、2~10年、>10年三组患者胰腺体部的ADC值,取b值500 mm2/s时,分别测量每组的ADC均值为(2.00±0.17)×10-3 mm2/s,(1.94±0.09)×10-3 mm2/s,(1.86±0.13)×10-3mm2/s,(1.77±0.25)×10-3 mm2/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23、0.010、0.00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糖尿病患者MRI检查胰腺,1例追踪确诊为胰腺癌。结论:糖尿病患者胰腺DWI信号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变化,能反应胰腺细胞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具有对早期单纯表现为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进行筛查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I)上直肠癌系膜淋巴结的MRI特点,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旨在提高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以淋巴结短径≥ 3 mm及≥ 5 mm为基准,结合内部信号(分为信号混杂及信号均匀)、边缘情况(分为边缘光整及边缘毛糙),对直肠癌系膜脂肪筋膜内淋巴结进行N分期。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统计分析MRI在诊断直肠癌的术前N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2例患者,以淋巴结≥ 5 mm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7.42%,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86.84%,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78.57%;以淋巴结≥ 3 mm作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5.80%,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63.60%,阴性预测值为89.66%;淋巴结≥ 3 mm组的敏感度高于≥ 5 m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t;i&;lt;P&;lt;/i&;lt;&;lt;0.0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i&;lt;P&;lt;/i&;lt;&;lt;0.05)。两者间结合内部信号特点及边缘情况后,淋巴结≥ 5 mm组诊断准确度为83.87%,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3.43%;淋巴结≥ 3 mm组诊断准确度为90.3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0.00%;两者诊断效能均较单纯淋巴结大小为阳性指标时有所提高,尤其以淋巴结≥ 3 mm组诊断效能更佳,其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t;i&;lt;P&;lt;/i&;lt;&;lt;0.05)。结论: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转移标准时,3 mm较5 mm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结合淋巴结的信号及边缘情况,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而且3 mm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时,应依据淋巴结大小,结合信号以及边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胸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胸部肿瘤患者102例,共计158处病灶,包括肺癌病灶33例,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18例,恶性淋巴瘤病灶24例,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灶24例,乳腺癌病灶22例,乳腺良性病灶17例,20处正常乳腺组织。全部病例均行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STIR-EPI序列成像,其中33例病灶同时行SE-EPI(SPIR)序列扫描,另有4例行全身大范围采集,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DWIBS图像后处理后可获得ADC图,利用ADC图各病变的ADC值,对其进行评价;利用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立体观察病灶。结果:①STIR-EPI的背景抑制效果优于SE-EPI(SPIR) (P<0.05),经过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可以得到类PET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观察病变。②胸部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37±0.41)mm2/s×10-3,而胸部淋巴瘤ADC值约为(0.91±0.12)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ADC值为(1.61±0.18)mm2/s×10-3,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ADC值为(2.06±0.21)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病灶、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正常组织ADC值分别为(1.01±0.13)mm2/s×10-3、(1.81±0.18)mm2/s×10-3、(1.91±0.26)mm2/s×1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性病变ADC值比较,除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4例患者行大范围扫描(胸部、腹部及盆腔),3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①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胸部肿瘤性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可以帮助判断病变良恶性;③不同类型恶性肿瘤ADC值不同,可用于鉴别诊断;④可用于肿瘤的筛查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SWAN.SWAN中幅度图和相位图独立生成,对CCM从数量、结构及分型、周围引流血管3个方面进行评价.将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别由低至高赋予1至4的分值,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逐个量化评价各个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编秩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评价,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E-SWAN对CCM的检出率及其结构的显示与SWAN无明显差异;对周围引流血管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CE-SWAN对CCM周围引流静脉的显示优于SWAN,是传统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有效补充,具有评价脑出血转归过程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SWAN.SWAN中幅度图和相位图独立生成,对CCM从数量、结构及分型、周围引流血管3个方面进行评价.将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别由低至高赋予1至4的分值,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逐个量化评价各个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编秩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评价,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E-SWAN对CCM的检出率及其结构的显示与SWAN无明显差异;对周围引流血管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CE-SWAN对CCM周围引流静脉的显示优于SWAN,是传统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有效补充,具有评价脑出血转归过程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癌患者53例。MRI序列包括常规TSE-T1WI、-T2WI、弥散成像 (DWI) 及反转恢复频率饱和成像 (SPIR) 序列。全部患者均行多方位增强扫描, 而且保证有一个方位必须垂直肿块所在平面的肠管长轴, 将增强扫描前后同方位图像进行减影处理, 由两名高年资专家读片, 并作术前TN分期。病理参考标准以Dukes分期为标准, 并用Kappa方法检验MRI减影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异, 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9.0。结果:53例直肠癌患者中, 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对直肠癌检出率为100%, 正确T分期49例, 过低分期1例, 过高分期3例, 准确率为92.5% (49/53), 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按照MRI术前提示, 手术切除淋巴结283枚, 53例患者术后病检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6例, 转移性淋巴结184枚, DWI结合常规序列术前评价淋巴结转移可靠性大。结论:MRI减影技术结合DWI方便、快捷, 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准确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放式低场磁共振诊断直肠癌的扫描方法并对所见征像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6例。16例患者能够配合整个扫描过程,无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扫描前1天患者做肠道准备,扫描前15分钟注射解痉剂,经肛门插管注入生理盐水1000ml左右,然后注入气体1000 ml左右,尽量使肠管扩张,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平静呼吸,呼吸幅度尽量减小。分别采用仰卧位与俯卧位进行检查。结果直肠癌肿MRI主要表现为直肠局限性或弥漫性肠壁增厚和肿块形成。T1癌肿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边界清楚。T2癌肿呈较高信号。Gd-DTPA增强技术,癌肿显示不规则强化。对周围脏器如子宫、膀胱、前列腺和盆腔壁等显示良好。结论:开放式低场磁共振扫描仪在诊断直肠癌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小,容易配合,病变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18例、正常志愿者18例,同时行头部MRI平扫及DTI检查,观察两组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黑质、壳核及苍白球的FA值、ADC值。结果:两组间双侧丘脑、尾状核头及黑质的FA值比较,早期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壳核及苍白球的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尾状核头及黑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种近年发展的MRI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大夫的认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拓展前景。SWI作为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序列,采用3D梯度回波扫描,完全速度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分析软组织血管瘤的结构成分,鉴别活动性出血、机化血栓、钙化及铁沉积等。而且SWI相位图能够清楚显示瘤体内部新生血管、瘤体周围静脉血管位置和形态改变,更有利于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为血管瘤定位及定性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34例经手术、穿刺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生长方式(融合/非融合)、边缘(光滑/欠光滑)、境界(清晰/欠清晰)、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环形规则/环形不规则)这5个方面对所受累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共累及223枚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67.7%,纵隔内淋巴结27.7%,肺门淋巴1.8%,肺内淋巴结0.5%,腹腔淋巴结0.5%,腹膜后淋巴结1.8%。所有受累淋巴结中,8.5%呈融合性生长,83.9%形态规则,79.4%边缘光滑。CT上发现的171枚病变淋巴结以等密度较多(53.8%)、低密度次之(43.3%),MRI上发现的66枚病变淋巴结中98.5%为等T1长T2信号。所有CT及MRI观察到的病变淋巴结中,除57%的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外,仅伴钙化的为12.6%,仅伴部分坏死的26.9%,另外有3.6%同时伴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的204个病变淋巴结中,1%钙化显著、未见明显强化,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的MR T1WI定量灌注参数伪彩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女性手术前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基于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的数据资料,通过灌注软件获得五种灌注伪彩图,分别为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选取病变的中央(1个)边缘(2个)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1个)为感兴趣区域,测得其各种灌注参数值,并研究探讨导管源性乳腺癌的灌注特点。结果:16例女性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1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6个病灶中13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线状/导管样强化7例,斑片样强化5例,斑点状强化1例,另有3例为肿块样强化。16例患者TIC曲线均显示为Ⅱ型。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五种灌注参数图的阳性发现分别为13个、10个、9个、15个、16个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1.25%、62.50%、56.25%、93.75%、100%。对各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导管源性乳腺癌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各参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TTP图参数外,病灶周边及病变中心各组参数值对比在统计学上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13例浸润性导管癌及3例导管内癌两种疾病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的T1WI定量灌注参数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检出率高,可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和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5个结节,根据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肝细胞癌共22个,另3个结节诊断肝硬化RN或DN结节;高b值DWI成像诊断肝癌20个,另5个为良性病变;Gd-EOB-DTPA增强MRI扫描诊断肝癌为25个。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高b值DWI成像、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0%和1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显示,Gd-EOB-DTPA增强MRI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要明显高于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单独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曲线下面积(P <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磁共振二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2D-T2WI TSE)与三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3D-T2WI TSE,VISTA)两种成像方法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MR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经病理确诊的33例直肠癌患者的2D-MRI序列及3D VISTA扫描序列图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分析2D序列及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并检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3例病例,医师1与医师2其常规2D和3D VISTA检查序列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0%和85%(P=0.274)及73%和82%(P=0.454),Kappa分别为0.576和0.790及0.618和0.746,3D VISTA序列评估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2D序列;其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8%和70%(P=0.182)及58%和67%(P=0.218),Kappa分别为0.252和0.407及0.267和0.376,N分期2D及3D VISTA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结论:2D与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但是3D VISTA较2D序列在鉴别T2与早期T3及N分期方面有一定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在早期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14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患者的能谱CT资料,将能谱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经能谱CT诊断,14例患者共检出区域淋巴结58个,诊断淋巴结转移9个;经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共62个,其中淋巴结转移11个。对比能谱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94.1%,准确率为90.3%。结论:能谱CT对早期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术前区域淋巴结评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瘢痕CT灌注定量参数的优化测量方法。方法:连续入组因症状或复查怀疑直肠癌局部复发的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病变区CT灌注成像(对比剂70mL,延迟10s,扫描周期1s,扫描时间60s),CT灌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不同方式感兴趣区(ROI)勾画,包括:固定面积ROI(24mm2)、热点(单体素)、热区(24mm2)及肿块整体。分别获得各自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相应灌注图。通过工作站横断面直方图分析软件,分别获得各定量灌注参数最高5%、10%、20%、40%和60%平均值。相隔两周,对以上参数进行二次测量。CT灌注扫描后一周内对所有病灶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长期随访证实病灶性质。SPSS软件对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前后两次测量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例患者,共11个病灶(复发组6个,瘢痕组5个)。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差异大,肿块整体测量值最低,最高5%平均值最高。除固定ROI测量MTT、热点测量MTT和PS在复发组和瘢痕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复发组的其余各测量方法的各灌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除热区测量PS外(P<0.05),其他方法前后两次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以肿块整体测量值及各项直方图最高百分比平均值稳定性最高(r≥0.960,P均<0.05)。结论:相较传统测量方法,利用横断面直方图分析软件获得最高百分数平均值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肿块灌注定量参数进行测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和瘢痕的鉴别更为客观、稳定,其中推荐使用最高5%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我院2例骨旁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骨旁脂肪瘤,男女各1例,分别位于右侧股骨上段、左侧胫骨中下段骨旁软组织内。X线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的透光肿块;CT、MRI表现为骨旁脂肪密度或脂肪信号、有包膜的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形成突向肿瘤内部的珊瑚礁状或树枝状骨性突起。结论:骨旁椭圆形脂肪性肿块,伴有骨皮质突向肿块内的珊瑚礁状、树枝状骨性突起为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