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生  陶一川 《地球科学》1995,20(3):328-334
根据实测地温资料和岩石骨架热导率测试结果对本区今地温场的特征进行限分析,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古热流、成岩期原生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和磷灰石裂变烃迹的热中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热演化,所获得的认识对松辽分地东南隆起区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地温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模拟计算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14口井的古地温演化进行了恢复,重建了各时期平均古地温柱。总结了古地温演化的总体特征,认为研究区古近纪古地温演化特点是Es3高,Es1-2低,Ed-N高,为波状高地温演化。区域上,凹陷内部呈南北高、中央低的趋势,南部黄金带、二界沟及北部牛居地区的地温梯度一般在35℃~40℃/km,而中段相对较低(29℃~35℃/km).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盆地今古地温场特征及热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部湾盆地的现今地温场具有不均一性,这种特征除与基岩埋藏深度有一定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活动热流体有关。地壳热结构分析表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稳定,放射性产热元素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以及粘土矿物等参数,对盆地的古地温场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综合论述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头沈地区下第三系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对该区构造格架及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阐述;详细研究了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最后以一地震测线为例,指出构造与油气藏类型的关系及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为一新生代形成的拉张盆地,震旦纪至白垩纪地层构成了盆地的基底,本文对中、古生界碳酸盐岩盆地基底演化和盆地形成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古地热史恢复和生烃史模拟并依次叠加,得到了部分钻井的有机质的成熟度(R0值)。其结果基本上与地层实测(R0)值相吻合,为构造演化复杂的苏北地区中、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提供了一些新的消息,并可作为该区进一步油气远景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热史与成藏期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和卞闵杨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西斜坡的古地温范围介于45.6~128.4℃,古地温梯度为45.5℃/km;卞闵杨构造带古地温为26.4~120.3℃,古地温梯度为42.7℃/km.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西斜坡古地温...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生排烃史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的生排烃史的研究是基于地史、热史的模拟基础上进行的,生排烃史的模拟是含油潜力预测的有效手段。从生烃强度来看,本区的生烃强度中心位于牛局-青龙台构造带,说明东部凹陷北段具备生烃洼陷,是形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的基础。本区三套烃源岩为:沙三段下部、沙一段和东营组。各时期的排烃量在东营组沉积末期达到高峰,反映了东营组末期右旋走滑运动对油气运移的巨大影响,是油气幕式运移的有利证据。本区的排烃强度中心位于牛局-青龙台构造带,油气呈发散式向两侧运移,因此,除本区的牛局-青龙台构造带外,茨榆坨高垒带和东部陡坡带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东营组时期是排油及排气量最大时期,占总排油量35.87%,占总排气量90.2%,沙三段沉积末期的排油量仅次于东营组沉积末期,说明本区的含油气系统至少有两个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热史恢复与成藏期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确定了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单元古地温梯度: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5.6℃/km,北斜坡西为43.9℃/km,北斜坡东为33.2℃/km;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1.4℃/km,北斜坡西为39.3℃/km,北斜坡东为50℃/km;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29℃/km,北斜坡西为42.5℃/km,北斜坡东为32.3℃/km。对比分析现今地温梯度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0~7℃/km;北斜坡西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10~15℃/km;北斜坡东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4~21℃/km,今古地温梯度变化规律为深凹带变化小,斜坡带变化大。将典型单井埋藏史-热史与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分析,判识高邮凹陷深凹带成藏期介于46~37Ma,北斜坡成藏期介于40.9~37.5Ma,具有深凹带早于北斜坡的规律,判定出三垛期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主要成藏时期。  相似文献   

10.
酒东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任占利  刘池阳 《沉积学报》2000,18(4):619-623
酒东盆地是由两期不同性质、不同世代盆地叠合而成。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拉张盆地,第三纪以来为挤压坳陷盆地。酒东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较低,分别为300℃/100m及51mW/m2。营尔凹陷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可达350~420℃/100m;新生代以来大幅沉降,地温梯度降低,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受现今地温场控制。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营尔凹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烃源岩主生油期有两期,分别在早白垩世晚期及第三纪以来。下白垩统下沟组和中沟组烃源岩主生油期仅有一次,主要为上新世以来。营尔凹陷有良好的找油前景。  相似文献   

11.
裂变径迹法在研究盆地地热史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裂变径迹法的基本原理、退火机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最常用于该方法的磷灰石及锆石是广泛分布于沉积岩中的矿物,其退火温度与石油生成的温度范围有关。磷灰石退火带大致相应于低熟-成熟原油阶段,其完全退火温度一般为125°C。除径迹密度(表观年龄)外,径迹长度及其分布的变化也与古地温有关。该方法与其它地温常数相结合,可用以确定冷却事件(上升剥蚀)和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热事件的时间及强度。文中列举了我国塔里木盆地以及以色列南部Ramon 1井资料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莘县凹陷的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讨论,并分析了下第三系生油岩的发育特征与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指出本区地温梯度低、生油层埋藏浅、有机质成熟度偏低、生油岩体积小,难以生成大量成熟的油气。  相似文献   

13.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热埋藏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通过裂变径迹分析,研究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再造沉积盆地的地热史,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新的研究领域之一。为了深入焉耆盆地古地温场和地质发展史的研究,在焉耆盆地共测试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样品21块,研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的古地温场特征,并确定冷却事件发生的时间,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计算出地层剥失厚度,对油气的生成运移时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距今43~25Ma)盆地热流为66~82mWm2,现今热流值为47~7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距今43~2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应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林 《地质与勘探》2013,49(1):167-178
全球地下3~ 10 km普遍分布的高温低渗岩体中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技术可以实现这部分热能的开发.本文通过对近年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和经验的综述,结合区域地质分析和有限元模拟,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应用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的可行性.我国渤海湾盆地处于岩石圈减薄区,区域大地热流值高,地热资源丰富;基于该区的岩石圈热状态、基底构造形态对渤海湾盆地典型剖面地下10 km内的地温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基底凹陷区埋深5 km处地温可达150 ~180℃,地温等温线随基底起伏而变化.相比美国、欧洲现有的EGS开发地区,渤海湾盆地具有相似的地温条件和地质条件,适于开发增强型地热系统.通过分区块的资源概算,得出渤海湾盆地陆上部分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可及资源量可达3775GWe,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的现令地温场具有不均一性,这种特征除与基岩埋藏深度有一定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活动热流体有关。地壳热结构分析表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稳定,放射性产热元素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以及粘土矿物等参数,对盆地的古地温场做了探讨。最后,运用Mckenzie模型模拟了盆地的热演化史。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盆地中高地温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春光 《现代地质》1993,7(4):472-478
本文以渤海湾油区南部含油气盆地为例,讨论了地温对盆地生油、砂岩孔隙性和特殊油、气藏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意义。地热研究不仅限于学科自身的范围,而且已向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藏的成藏领域突入,并从已知的深层原生天然气藏、高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藏、特高压油藏和特稠油油藏的成藏实例中,找到了某些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包裹体特征与地热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丹M盆地的油气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区以石英包裹体为主,长石包裹体较少。由于成岩作用较弱,石英次生加大边不发育,原生包裹体少见,工业油流井以油气包裹体为主,含量大于70%,盐水包裹体小于30%。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研究表明,该盆地有3次大规模的流体运动,两次与油气运聚有关,一次可能与深部热流体运动有关。经过石英次生加大边原生包裹体均一浊对该盆地古地温进行恢复发现在白垩系末古地温梯度为3.0C/100m,与现今地温梯度2.6C/100m相比略高,白垩纪后该盆地逐渐变冷。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层序地层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  付荣 《古地理学报》2001,3(1):71-77
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 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的裂谷盆地的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的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的复式断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的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的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的次级地堑具有统一的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联通特征,以较大的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的断陷内层序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层序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的层序,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性变化的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的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的差异,导致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的发育差异。厚度最大的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性的生油岩; 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层;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的盖层。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的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的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缓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储盖层的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的构造圈闭条件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