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2000,20(2):121-124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言路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术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  相似文献   

2.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内环路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李榴芬 《热带地理》2000,20(4):291-293
对广州市内环路工程进行分析,以内环路沿线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根据内环路高架桥的设计与内环路沿线生态景观现状,从城市整体景观与生态角度出发,对内环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作出评价。认为广州市内环路工程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有:1.内环路建设塑造了广州市中心区城市新景观;2.破坏局部地段现有的视觉景观及生态环境;3.由于高架路对阳光的遮蔽作用,日照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比内环路时下降,改变了沿线植物生态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覆被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划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热带地理》2008,28(1):37-41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三步法"进行广州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划分:第一步采用区位商法,以区(市)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选择能够反映城市地域特征的6个指标,进行地域结构的大致划分;第二步以镇(街)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为依据,进行边缘区进一步细分;第三步参照城市意象分析方法,根据主要景观轴的景观梯度变化验证城市地域结构划分效果.划分结果比较符合广州市的地域空间格局,有助于广州市城市地域空间管理,也为国内其它城市地域结构划分提供新的思维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1990 年以来广州市土地覆被景观的时空梯度分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龚建周  夏北成 《地理学报》2007,62(2):181-190
取1990 年、1995 年、2000 年和2005 年4 个时相覆盖广州市的TM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经非监督分类及人工目视解译, 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类型图。以高速公路为轴线 应用缓冲区技术, 形成南北和东西两条样带, 同时以城市中心区域向外等距扩展而形成辐射状梯度圈。通过样带和梯度圈剪裁形成土地覆被类型图, 计算土地覆被类型图的景观指数, 分析广州市15 年间土地覆被动态过程, 揭示区域景观动态的方向和梯度分异特征。数量结构与样带研究结果表明: 广州市因经济发展而使土地覆被景观恶化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城市发展逐步进入理性控制阶段, 但是存在方向分异, 东西样带上的土地覆被景观的多样性持续下降, 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 辐射梯度圈研究结果显示, 向外围扩展的城市化过程使广州市呈现出多个次级中心的格局, 对城市土地覆被景观的干扰强度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减, 方向分异不显著; 东南方向的辐射梯度圈内土地覆被景观的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表明, 自2000 年始, 经济发展已开始侵占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RS与GIS的广州市森林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TM影像和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基于3S技术对1986-2006年广州市森林空间格局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6年广州市森林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结构破碎化程度有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增大,聚集度、均匀度减小,在空间和类型上局部变化不同于整体表现。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增长、政府政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扩展、农田开发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剧,森林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利用FRAGSTATS软件,以2005年广州市林业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17个景观类型,分别用6个斑块级指数和8个景观级指数分析了广州市2005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森林景观总面积为2 961 km2,森林景观以阔叶混交林为主,占广州市森林总面积的40.83%.其中,森林景观面积最大的是从化市,达到1 396.65 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70.73%.其次是增城市,其面积为864.08 km2,占53.45%.属于广州市区的天河区、黄埔区、萝岗区、番禺区、白云区和花都区的森林景观总面积占其各区总面积的比例<40%,南部的番禺区所占比例仅6.66%.广州市各县级行政区域间的森林景观分布格局差异性较大,同时,城市化水平与森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在景观级水平上,森林景观多样性在各县级行政区间的差异不大,各森林景观斑块的分布较为均匀,同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社会空间景观形态演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于形体空间而言 ,社会空间是一个更深层面的城市空间领域 ,在城市形体空间日新月异的嬗变中 ,社会空间内涵的演化显得更为缓慢和深刻。以广州市为例 ,探讨这种景观形态演化的特性及其对现代城市形象建设和个性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跨世纪城市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合分析评价了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环境态热与问题,城市水环境依恶化,特别是城市内河道,湖泊水质多污染严重。城市大气污染仍呈加重趋向,一些特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上升,城市酸雨依然严重。城市生态问题沉重,绿地不足,热岛加重,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  相似文献   

12.
广州山水格局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广州“山水”的概念,不应仅仅理解为“云山珠水”。从越秀山、白云山起,向东北绵延200km的山脉,以及相辅的山丘台地,构成广州山的格局;广州的水,除了珠江以外,还应包括众多的河涌、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这些山地和湿地,对于广州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广州优越的山水条件,是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广州古城的湿地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新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6,26(1):91-96
历经2000多年,广州老城区的湿地环境变迁显著,广州珠江河道缩窄近9/10,不少古河涌今已改建成暗渠,面积广大的古湖泊及沼泽均已湮没.湿地在广州城市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河涌担负着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及排水防涝功能,并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与布局;各类湿地为城市提供了拓展空间和丰富的农产品;湿地还可以调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甚至为广州地方文化打上"水"的烙印.这一切对当今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出租车经验路径的城市可达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达性计算中,始发地-目的地(Origin-Destination, 简称OD)间的路径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路径规划存在与现实不符的可能,因此考虑出租车载客的经验路径,更符合现实的出行。本文基于潜能模型,综合考虑了人口分布、交通路网特征,兴趣点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城市可达性的计算方法,其中OD间行程时间采用出租车经验路径行程时间。然后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不同的网格分别作为OD;并采用一个月的广州出租车GPS数据,从中提取大量的载客经验路径,建立出租车经验路径数据库,将OD间的经验路径行程时间计算出来,最后完成了广州中心城区的可达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中心城区可达性符合典型的势能分布,城市可达性在中心区最高,然后逐步向郊区递减。该结果验证了城市可达性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计算性。  相似文献   

15.
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象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烈  谢理 《热带地理》1999,19(2):160-165
一个城市只有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才能有效地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广州市的旅游形象宜定位为:南国商都—南亚热带生态园—历史文化名城。并围绕旅游形象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方向性、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州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2,22(1):34-38
广州市在现代化过程中 ,要建成山水城市 ,也即生态城市 ,首先要正确理解城市化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包括林业、农业、水体等环境建设 ,优化城市环境 ,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城乡经济—生态体系。为此 ,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科学的城市规划 ,保证建立合理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广州市单体建筑数据,以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2个指标,确定主城区基本的建筑组合,利用热点分析辨识更高尺度上的建筑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建筑组合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建筑组合有9种基本类型,4272斑块数量与面积在占比上具有很强的同步性.2)百米尺度斑块构成了主城区建筑组合的基本单元,并以混...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多维度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欣  胡静  贾垚焱  田小波 《地理科学》2021,41(12):2138-2148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民建筑为研究单元,基于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3种出行方式,从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质量及可达性3个维度衡量每个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水平。结果表明:① 3种交通方式下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分布相差较大,但整体呈现由城中心沿江区域向外围辐射递减的分布特征;② 随着居民出行方式的升级,极限出行时间内居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所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逐步提升;③ 城市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失配现象,多数公园绿地分布于城市中部,而南北部城郊区域分布较少,西北和西南部多数区域居民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整体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张毅  陈敬堂 《热带地理》1998,18(3):211-215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广州市与国际著名大都市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进行了对照,找出广州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际大都市在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广州市城市道路系统和科学管理城区交通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肇庆七星岩风景名胜区开发演变及其规划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国庆  谭颖华  陈学年  吴国华 《热带地理》2012,32(2):195-200,209
肇庆七星岩景区作为国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生态景观危机.研究显示:七星岩景区的开发演变历经了从1955年前的天然公园,到1956-1978年的农林水利风景区,到1979年后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到近年向城市公园演变的趋势;周边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强,导致目前风景区存在土地、水面被侵占,水质下降和景观视线遭到破坏等诸多问题.文中提出了景区生长的规划整治策略,即根据肇庆山水城市环境特点,利用古河道, 结合新城市建设,让七星岩景区向东、西向延伸和生长,从而改善景区的环境和景观质量,并提升未来整个肇庆城区的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