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年奕 《云南地质》2009,28(2):103-112
思茅坳陷存在古生界和中一新生界两套沉积盖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储层低孔低渗,侏罗系一白垩系“红层”组成区域盖层。思茅坳陷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该区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一景谷、勐腊一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思茅坳陷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思茅坳陷是中国西南兰坪-思茅大型中,新生代盆地的主体部分,该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是具有巨厚学积盖层的深坳陷,盆地内烃源岩非常发育,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能有多种类型的油气圈闭,思茅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野外采样分析,初步明确思茅坳陷主要烃源岩丰度特征,龙潭组的煤系地层与和平乡组下部的海相深色泥岩为坳陷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层段。工区发育大水井组的颗粒灰岩与景星组的石英砂岩二套主要储层。通过对2012年4条二维地震测线的解释,共发现盐店、翁孔、那武及嘎胡四个主要构造圈闭,并在工区南缘的那武附近发现呈北东向展布的背斜群。综合多种成藏有利要素分析,思茅坳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西沙周缘深水沉积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属新生代盆地,主要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和断陷与坳陷两个演化阶段.西沙北坳陷带和中建坳陷沉积了厚层的断陷期和坳陷期地层,断陷早期发育烃源岩,断陷晚期发育主要储层;坳陷早期发育储层,坳陷晚期发育区域盖层,具备优越的生储盖条件.西沙南坳陷带构造运动强烈,地温梯度高,局部出现洋壳基底,坳...  相似文献   

5.
盖层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天然气盖层的微观特征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浅层天然气的盖层为低压突破型,根据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提出了浅层天然气的泥岩盖层的分级标准,同时结合气藏的宏观地质特征及盖层的影响因索,从动态平衡的角度提出了盖层有利区块的选择应具备微观封盖质量好,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构造裂缝不发育等条件,并以此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部分气田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古近系同沉积背斜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济阳坳陷由于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高点背景上广泛发育同沉积背斜构造,然而由于坳陷在断陷期基底滚动式沉降,造成挠曲顶部的塌陷,形成复杂的块断结构,使本区同沉积构造发生强烈改造,往往与各次级断层或沉积地层相复合,表现出独特的构造景观。济阳坳陷发育的同沉积背斜构造可分为同沉积背斜和同沉积鼻状构造,它们在形成和发展中,重力起主导作用,滑塌是主要形式。在与油气成藏关系上,济阳坳陷同沉积背斜构造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储集、保存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麻江古油藏周缘露头层序地层与南方海相油气藏保存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发育了巨厚的碳酸盐岩,由于经历了多起构造活动、多期生排烃和多幕次的油气充注和破坏,油气的保存条件是决定现今南方是否存在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对麻江古油气藏周缘野外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识别出3种不同背景条件控制下发育的层序即缓坡型(无明显坡折)、生长断层型和陆架坡折型.通过考察层序地层与油气显示的关系,发现主要的油气显示(沥青脉)多赋存于海泛体系域直接覆盖的低位体系域或下伏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充分说明海泛体系域是南方海相油气藏最主要的盖层.暗示南方海相油气藏勘探应重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海泛面所形成的区域盖层对油气藏的保存作用,局部海泛所形成的局部盖层不足以使油气藏在多期构造反转和抬升剥蚀中免于破坏.同时应加强构造活动中不同层序发育模式中不同体系域保存条件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油气勘探战略.  相似文献   

8.
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浅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汪凯明 《中国地质》2013,40(2):430-438
对桂中坳陷泥盆系泥页岩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泥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下泥盆统,该层系泥页岩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泥页岩层段埋藏深度适中,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但桂中坳陷历经多期强烈的构造改造,断裂发育,部分地区还伴随岩浆活动,导致桂中坳陷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较差,而断裂和岩浆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是桂中坳陷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认为在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构造运动复杂的地质背景下,页岩气的勘探必须强调保存条件,保存条件将会是制约中国页岩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有利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秋  李刚  戴春山 《世界地质》2011,30(3):396-403
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主要沉积在南部地区,最大厚度超过6 000 m,除凹陷内有分布外,隆起区也有分布。白垩系主要发育在长江凹陷、海礁低凸起、瓯江凹陷、闽江凹陷和台北低凸起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在闽江凹陷。闽江凹陷的中生界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局部构造圈闭发育,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盖层,生储盖条件优越。因此,闽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油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刘洪涛  曾联波 《地质通报》2004,23(7):676-679
根据岩石声发射记忆信息,并结合构造变形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喜马拉雅运动的构造期次和强度进行了研究。喜马拉雅运动在库车坳陷分为3期,其构造挤压强度依次增强,平均最大有效应力值分别为55.7MPa、63.6MPa和79.4MPa,喜马拉雅晚期达到高峰,是该区构造的主要变形期和定格期。库车坳陷构造从喜马拉雅早期开始发育,各构造带的发育时间从北至南依次变晚。在喜马拉雅运动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下,库车坳陷广泛发育逆冲构造,包括断层相关褶皱、对冲构造、背冲构造、构造三角带、叠瓦构造、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等。喜马拉雅运动对库车坳陷油气的生成、储集性能、圈闭、运聚与保存条件有重要的影响,是该区油气形成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界上覆地层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构造挤压对库车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中部克拉苏-东秋-迪那构造带的地层压力系数在2.0以上,往南北两侧递减。异常高压的分布和古近系的膏盐岩分布密切相关,巨厚的膏盐层盖层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地层压力和过剩地层压力与最大构造主应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造抬升对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影响较小。异常高压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库车坳陷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思茅盆地21条剖面,计1007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分析认识,采用有效视电阻率数据对剖面进行反演处理,继而从电性特征方面对坳陷的双重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坳陷内中生界侏罗系、元古宇浅中变质岩是剖面构造层追踪和划分的标志层;基底平面特性上除中央凸起外,呈现自东西两侧向中央逐步下降的三级构造格局;古生界沉积变质基底的起伏与结晶基底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局部起伏范围、位置因多期的构造运动而表现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宜城市-京山县调查区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育范围广,烃源岩品质较好。通过收集近年来调查区页岩气评价项目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保存条件。结果表明:该区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生气条件较好,有机质微孔隙较多,顶底板盖层封堵性较好,具备生气、储气条件;但是由于本区岩石的裂缝发育,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复杂,不利于页岩气的保存,这也是本区未见良好气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构造解析的方法,综合地震与地质资料分析,在盐构造成因要素剖析的基础上探讨库车坳陷盐构造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库车坳陷盐构造的成因受多重作用影响,差异负载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初始形成时的动力来源,中新世—上新世中晚期差异负载作用是盐构造形成与缓慢生长的主要动力.盐上盖层快速沉降是该期盐构造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上新世中晚期以来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控因素,构造挤压决定了盐构造的样式、分布与规模,并促进了差异负载、重力作用与浮力作用的发展,以区域挤压为主的多种作用因素造成了库车坳陷盐构造晚期异常高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分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的盖层条件,可为该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后期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充分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实际资料,在对盆地及邻区构造、地层、沉积等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盖层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主要发育5套盖层,包括钻井已经钻遇的上二叠统龙潭-大隆组泥质岩、下三叠统泥灰岩和膏岩、下白垩统湖相泥质岩,以及两套经地震解释和海陆对比划分的下寒武统、下志留统泥质岩;盆地现存盖层条件的好坏是中、古生界油气藏能否得以保存的关键条件,其中下古生界整体要优于上古生界,上古生界的青岛坳陷要好于烟台坳陷,海相中生界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学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梨树镇坳陷油藏的成藏条件.梨树镇坳陷断裂经历了城子河组时期的伸展变形、穆棱组时期的走滑变形和猴石沟组时期的强烈反转构造变形三个阶段.依据断裂发育特征和各级不整合面,将坳陷自下而上划分为下部城子河组断陷构造层、中部穆棱组断坳转化构造层和上部猴石沟组坳陷构造层,各个...  相似文献   

18.
延吉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吉盆地具二隆二坳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中生界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两套烃源岩.东部、西部两坳陷两个组有机质丰度发育不均,西部朝阳川凹陷铜佛寺组有机质丰度高,东部清茶馆、德新凹陷大砬子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且大多进入生油门限.各组储层物性明显不同,盖层主要是产油层组内发育的泥岩,由于太平隆起上缺失大砬子组、铜佛寺组地层,没有形成全盆地盖层,是本区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不利因素.延吉盆地存在朝阳川、清茶馆-德新两个含油气系统.通过含油气系统特征分析,发现朝阳川凹陷生油强度最大区周缘,清茶馆凹陷生油区的西缘、南缘,以及德新凹陷北部隆起带为本区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石炭系为主要研究目的层,综合地层、构造、油气等研究成果,从目的层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评述了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大;储层主要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种类型;盖层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结合生、储、盖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4套生、储、盖组合,并根据各构造单元油气的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远景区:西部坳陷带(特斯布拉克坳陷和科克潘索尔坳陷北部)和东部隆起带(萨雷苏隆起和塔斯金隆起北部),4个最有利局部构造:西背斜、克济尔卡克、塔拉普及中萨雷苏构造.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调查及样品测试,从富有机质页岩的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及保存条件等分析了思茅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思茅盆地发育下密地组、羊八寨组、挖鲁八组及和平乡组四套暗色页岩;其中,羊八寨组页岩累计厚度普遍大于100 m, TOC平均为1.06%~2.54%,Ro平均为1.81%~3.47%,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49.5%,为思茅盆地页岩气有利层段。景谷洼陷南部和普文洼陷受深大断裂、地层抬升剥蚀、岩浆岩和变质岩带影响较小,盖层厚度大,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思茅盆地与相邻呵叻盆地具有相似的油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勘探研究工作。最后,综合考虑页岩分布、有机地化条件和保存条件,预测页岩气有利靶区主要位于勐班—德化及普文—象明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