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鹏程 《地下水》2023,(2):119-120+137
2019年5月31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后山发生滑坡灾害。本文通过收集“2019.5.31滑坡”基础资料,对研究区开展调查,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试验数据等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后山自然斜坡,主要受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及人为主要因素影响,滑坡体以滚石、碎石为主,含少量的粘性土,滑坡属小型浅层土质滑坡;该滑坡平面上呈半圆形,自然斜坡为陡—缓—陡地形,斜坡易汇水、不易排水;物源为浅表层残坡积粘性土;该滑坡在自重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3,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5,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2剖面和4剖面,天然状态下稳定性分别为1.232和1.08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两者暴雨状态下稳定性分别为1.047和0.901,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后续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芦家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芦家沟滑坡为顺层土质老滑坡。坡体前后缘地形较陡.中部较缓。区内有公路和兰成渝输油管道经由滑坡中前缘通过。一旦滑坡复活,将会危及公路、输油管道及沿河下游村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芦家沟滑坡在天然或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或暴雨 地震的情况下,处于蠕滑变形或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锐  潘杰 《地下水》2022,(6):139-144
滑坡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滑坡稳定性分析对滑坡灾害发展趋势及治理至关重要。根据西安航天基地南侧滑坡成因、形态、物质组成等特征,定性、定量评价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定性分析认为1层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稳定性定量计算认为1层滑坡在自重、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2层滑坡在天然状态(自重工况)下及遭遇暴雨天气(自重+暴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提出了防水工程、支挡工程和监测工程等防治方案建议,为研究区滑坡灾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2)
以伊宁县卡拉亚尕奇乡移民搬迁新址东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孕灾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处滑坡在自重工况及自重+地震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HP5滑坡在三种工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排水+格构锚固+刷方减载+排导槽综合防治方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5.
2020年汛期以来庄浪县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值的11.5%,8月31日9时庄浪县郑河乡下寨村老滑坡整体复活滑动,滑坡长355.0 m,宽220.0 m,面积83 668.0 m2,厚度12.0~20.0 m,体积约130.0×104m3,堆积体堵塞窑家河及支沟形成2处小型堰塞湖。本次调查运用工程地质调绘、无人机航测、工程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获取了相关数据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航测高清影像比对和SlopeLE软件计算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判定。通过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航测高清影像对比,滑坡前缘变形迹象极为明显,稳定性差。SlopeLE软件计算可知,滑坡自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计算结果与航测比对数据基本吻合,在不利工况下极易发生滑动,存在再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1.4×106 m3)发生于1990年8月11日, 滑坡体主要由次生黄土组成, 滑床为第四系黄土和新近系泥岩, 滑坡沿黄土-泥岩接触面发生, 属黄土接触面滑坡。通过野外调查和工程钻探对锻压机床厂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形成演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该滑坡变形破坏方式表现为滑移-拉裂式, 受区内二元斜坡结构控制, 是在工程切坡和降雨、灌溉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形成; 其形成演化经历了高陡边坡形成期→滑坡孕育期→滑动面贯通临界期→滑坡启动下滑堆积期→滑坡复活变形期等过程。该滑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 遇地震或强降雨等作用, 极有可能再次复活下滑。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明  王涛 《地下水》2019,(1):150-152
通过对巩留县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入口处滑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在天然(现状)工况条件下基本稳定;在自重+暴雨工况条件下处不稳定状态;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浅层顺层滑坡的成因机制,合理评价其稳定性,基于滑坡所处地质条件,先开展其成因机制分析,再利用传递系数法和变形预测模型分别开展滑坡稳定性的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浅层顺层滑坡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由于浅层滑坡的滑体厚度较薄,受外界扰动影响易较大,因此,浅层滑坡对各类因素的敏感性均较强。在滑坡稳定性现状评价结果中:天然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21,属稳定状态;暴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02,属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09,属基本稳定状态。在滑坡稳定性预测评价结果中,滑坡各监测点位置处的变形预测速率均一定程度上大于现有变形速率,说明滑坡后续累计变形仍会进一步加速,其说明在本次监测时段后的滑坡稳定性将趋于减弱,需尽快开展此滑坡防治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浅层顺层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岩溶区某大型工程台址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基础上,采用地质历史过程机制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岩溶区层状缓倾角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作系统研究,总结出了4种变形破坏机制,即高陡的层状缓倾内边坡(A类坡)主要发生倾倒-崩落或拉裂-崩落破坏,低矮的层状缓倾内边坡(C类坡)则以小规模垮塌为主;缓倾外顺层边坡(B类坡)以滑移-拉裂型顺层滑坡或块状滑坡为主,而复合型边坡(D类坡)多以滑移-拉裂和弯曲-拉裂组合形式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昌吉市某滑坡地质灾害发生于2015年6月19日,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在对该滑坡地质灾害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对其稳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堆积层(土质)的中层,推移式、自然、中型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陡地形条件、地下水浸泡、抗剪强度低和人类活动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结果,定性分析为稳定性差、在自重+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在自重+地震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位于九寨沟双河乡的草评上滑坡属高烈度大型滑坡,一旦失稳,危害严重.通过对滑坡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确定该滑坡变形属重力蠕滑型.结合试验资料,通过参数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表明,在天然、地震或暴雨工况下.滑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暴雨条件下,其前缘稳定性讯速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路线红层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湘西某高速公路朱雀洞段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指出其属滑移—拉裂型滑坡。在经受自重应力、降雨以及地下水等内外作用因素,斜坡岩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变形,随着剪裂面上的拉应力集中而产生拉裂缝,一旦破坏面贯通,则导致滑坡破坏。通过参数反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评价结果可见,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情况下,其稳定性迅速降低,基本处于不稳状态。在分析成因机制的基础上为滑坡的整治对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四方碑滑坡稳定性与变形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和暴雨产生的渗流作用导致大量古滑坡的复活或新滑坡的发生。以库区近水平层状结构的四方碑滑坡为例,依据库水位实际调动,将水位从175 m至145 m不同降速与50年一遇暴雨进行工况组合,计算4种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概率。然后采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模块对滑坡进行变形模拟,运用R/S分析方法判断滑坡的变形持续性,并结合野外调查情况,综合评价分析四方碑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滑坡在各工况下整体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具有低危险性;变形模拟结果显示滑坡前缘位移最大,与野外调查情况一致;各监测点Hurst指数均介于0.5~1,表明时间序列具有正持续性,在研究的时间限度内滑坡的局部破坏增强,应在汛期加强对滑坡前缘的巡查和预警。  相似文献   

14.
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古滑坡复活问题是威胁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严重隐患之一。位于四川康定市的某古滑坡体,距原规划的川藏铁路大桥仅100 m,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分析该古滑坡的发育特征与成因机制;并利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对古滑坡可能的失稳模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古滑坡边界清晰,滑坡体积约118万m 3,主要沿基覆界面滑动,局部变形破坏强烈;发育多级拉张裂缝;天然工况与降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潜在破坏部位为边坡中部碎石土堆积体后缘,滑动面即沿着碎石土与全风化岩体的接触面,一旦复活将严重威胁铁路大桥的运营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总结国内外实例数据发现:缓倾条件下顺层斜坡能够产生滑移-弯曲变形;同类滑坡具有隐蔽性强、体积规模巨大、滑动面后陡前缓、多层滑动、突发性、高速、滑动距离有限等特征;顺层斜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必要条件为岩层倾角20°~60°、岩体软硬相间、节理与裂隙发育、岩层倾角>斜坡坡角、坡长达到数百米及以上、岩体剩余下滑力大于其临界值。为了研究缓倾顺层岩质斜坡滑移-弯曲变化过程,以常吉高速公路朱雀洞滑坡为例,采用地质调查、文献查询、理论计算、物理模拟相结合。首先对滑坡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细致研究,建立了滑移-弯曲变形力学模型,进行了变形条件判别、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方法,再现了斜坡变形破坏演化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其滑移-弯曲型变形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分析了陡倾层状斜向岩层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特征、滑移-溃屈破坏模式与机制。基于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在考虑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作用及斜倾层状山体视向滑动侧向摩阻力作用的影响下,采用岩体结构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经过力学分析,推导出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与侧向摩阻力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为验证条件方程的正确性,以山阳滑坡为例进行了验算,最后得出与实际调查较一致的结果,为防御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产生视向溃屈破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8.
王家包滑坡体变形迹象主要以地表变形为主,分布零散,规律性较差。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王家包滑坡在天然及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滑坡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滑坡岩土体结构、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并结合3DEC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滑坡位于活动断裂带内,后缘斜坡陡峭,岩体破碎,同时前缘为较厚的松散堆积体斜坡,在地震活动、降雨等影响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滑坡成因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阶段:(1)倾倒拉裂阶段,滑坡受后缘地形及岩体结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坡体浅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较为强烈的倾倒拉裂变形带,产生倾倒-拉裂滑动;(2)蠕滑变形阶段,前缘松散堆积体在强大的自重推力作用下发生蠕滑变形;(3)前部"锁骨段"剪断,整体失稳阶段,滑坡前部锁骨段在自重推力及断层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发生剪断,控制后缘倾倒拉裂体稳定性的潜在滑面与前缘松散堆积体体内的剪切滑动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20.
西南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其属滑移-拉裂型滑坡。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经受诸如地震、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卸荷变形、降雨以及地下水等内外地质作用因素,斜坡岩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变形,随着剪裂面上的拉应力集中而产生拉裂缝,一旦破坏面贯通,则导致滑坡破坏。变形发展可能具有间歇性。通过参数反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评价结果可见,在天然及暴雨情况下.滑坡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考虑地震时,其稳定性迅速降低,基本处于不稳状态。因此,对该大型滑坡进行合理的评价,科学的预测就显得非常必要。结合西南某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不利组合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