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海洋各经济部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70年代初的数字为:渔业收入为300亿美元、航运业为250—280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为100—1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统计局1月28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显示,在整个工业大类中,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基本稳定的增长,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三大行业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尤其是煤炭,受结构性过剩影响,利润下滑较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透露,去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比上年减少1202.3亿元,同比增长-3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滑429.6亿元,同比增长-10.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17.2%。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开始进入跌跌不休的状态,到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地理壳——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产生的自然综合体,它是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地理壳包括10公里以上的高出海平面的大气层,全部水圈,和4—5公里厚的岩石圈。因此地理壳的总厚度为15——20~25公里,与生物圈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4.
凡经常阅读财经报刊的读者都会得出结论:世界情形不错,长期经济走势看好。当然仍有问题——美国预算赤字,第三世界债务以及令人不安的石油上涨——但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些似乎都是可以解决的。甚至1991经济衰退情形下,对90年代长期经济前景的预测仍很乐观。  相似文献   

5.
国土动态     
《西部资源》2013,(2):42-42
1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增势喜人。3月27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及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最新成果: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2亿吨,同比增长13%;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612.2亿立方米,为我国历史最高水平;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石油与天然气的钻井深度已达7000—9000米。1979年以前, 美国有一口钻井深达9583米,曾认为是世界上最深的井。苏联从六十年代开始超深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煤炭占90%以上,70年代以来,石油、天然气、水电合占25%,煤炭比重下降到75%。2000年,煤67%、石油23.6%、天然气2.5%,水电6.9%。纵观新中国以来的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总趋势是煤炭逐渐下降,煤的单一局面被多样化的能源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环境污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硫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物质种类与数量增加,污染的地域范围也更加扩大。现在作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已到了该考虑对策的阶段。1.影响植物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质及其污染源作为大气污染物质,(?)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森林危害的主要污染物质是硫的氧化物。近年来对农作物受害原因进行调查表明,区域性大范围的大气污染主体有光化学烟雾,成份是氮的氧化物,其固定发生源是石油联合企业,而汽车和轮船等移动发生源也在增加。疼痛病和水俣病的致病物质是重金属类。  相似文献   

9.
夏启繁  杜德斌 《地理研究》2022,41(7):1797-1813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理清沿线能源贸易结构演化特征对明晰“能源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具有一定意义。论文基于2000—2018年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数据及其对外经贸属性,借助贸易互补模型、复杂网络方法、GIS空间技术等手段,揭示了沿线能源贸易的产品结构、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能源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动及互补特征。研究发现:① 沿线贸易规模近年扩大,贸易逆差明显。进口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上升,出口占比整体下滑。② 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产品是主要贸易产品。发达国家多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原始产品具有进口劣势,对加工制成品具有出口优势,发展中国家基本相反。③ 消费大国逐步取代出口大国成为石油贸易网络核心节点;资源赋存国家始终主导天然气贸易网络;出口大国与消费大国共同主导煤炭贸易网络。④ 石油贸易形成亚洲洲内“拱形”格局且不断夯实;天然气贸易呈亚洲“金三角”和地中海“四边棱形”结构并存格局;煤炭贸易呈跨洲“多拱”联系衰落、洲内贸易增强格局。⑤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地与合作对象。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石油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高但有所下滑,在天然气与煤炭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低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矿业城市是指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而建立起来的城市,目前,全国生产的矿产总量中有93%的煤炭、90%的石油、80% 的铁矿石、70%的天然气和大量矿物原料由矿业城市提供。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乌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产消不平衡导致在空间上形成大规模的能源流动,流动格局不断发生变化,需要采用纵横向耦合视角分析区域能源流动的演进过程及特点。文章构建衡量区域能源流向和流速的指标,通过多次分层聚类将1995年~2012年30个省(市、区)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需方面的职能类型划分为7种,重点分析汇流地、输流地和中转地,各能源流动主要特点为:第一,煤炭在省与省之间调运频繁而中转规模适中,表现为沿海汇流、稳定输流、内陆中转;第二,石油流动大进大出,表现为分散汇流、集中输流、中转枢纽;第三,天然气以本地供应为主,表现为经济圈汇流、多源供应、小进小出。总体来看,中国能源消费的分布轴线逐渐靠近胡焕庸线,与人口分布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估计达到5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6%。专家认为倘若无价格优势,进口煤将失去市场,因此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上升的现状无须担忧。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原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的进口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油气煤依存度持续提高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呈现跳跃式增长。2009年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2亿吨关口,2011年突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传统的"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已经不足以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需要新的思考,做出重大调整,引入新的观念。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看:一是能源供应能力问题。我国煤炭的资源量虽然可以满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消费需求,但过快的消费增速,已使煤炭的年产量大大超出了实际的"科学产能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历史背景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石油和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个层面,目的是建设一个良  相似文献   

15.
试论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谭传凤  李祥妹 《地理研究》2001,20(3):315-321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它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联合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的运行过程。即通过企业的资源流、商品流及生产联合等途径来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合。文章探讨了区域经济联合的微观机制———企业联合的方式、途径等,旨在完善区域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以实现区域经济实质性的联合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静态保证年限均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主要机构的测算数据:尽管我国 煤炭丰富,但是因为产量水平很高,探明程度相对较 低,所以煤炭的保证年限69年(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 数据,煤炭的静态保证年限是113年),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192年)以及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敏  魏强  佟连军 《地理学报》2013,68(12):1678-1688
在吉林省经济能源发展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指数分解法和线性对数函数分析了吉林省2000-2011 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因果关系,每增加1 亿元GDP就要消费1.758 万t 标准煤,表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属于能源依赖型;②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1979-2011 年吉林省累计的5390.05 万t 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量实际增长中,单纯经济总产出变化带来的增加量为6518.135 万t 标准煤;单纯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增加量为1895.739 万t 标准煤;单纯产业能源强度变化引起的减少量为3023.82万t 标准煤;③ 2000-2011 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强度相对指数分解结果可以看出,以2000 年作为基年,2011 年的能源强度为2000 年的88%,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分别为2000 年的72%和121%。④ 从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关系来看,总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动与所有的结构因素都是相关的;煤炭消费强度对工业结构变化最为敏感;石油消费强度的结构因素多于煤炭;电力消费强度的变动与所有的结构因素都是相关的。⑤ 就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来看,农业比重下降有助于综合能源消费强度、煤炭消费强度、电力消费强度的降低。农业比重变化对综合能源消费强度和电力消费强度影响大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对这两者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对于煤炭消费强度、天然气消费强度的影响作用最强的产业是工业,石油消费强度与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工业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度以及简历风险源、风险度评价模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中国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的综合等级,将风险可能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进一步选择了北京和浙江,结合两地煤炭石油保障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评价体系评价了两地的煤炭和石油各风险源、风险度,集成得到综合风险度指数,进而划分了两地的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北京市和浙江省的煤炭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较低和中等,石油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中等和较高,研究结果基本符合现状,从而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同时,实证结果还对两地煤炭和石油的风险发生概率进行了预测,以期起到一定的预警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科学进展》1984,3(3):12-12
Ⅰ——Ⅲ——医疗地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r——第三发展阶段内的四个时期。1——医疗地理研究对象的系统:A——系统的被管理部分;B——系统的管理部分;2——管理机构。系统要素:3——居民;4——自然;5——经济。环境的地域类型:6——社会的;7——自然的;8——经济和日常生活的;9——系统起作用的标准9′——医疗生物的;9″——社会的;9(?)——经济的。10——关于系统被管理部分就其起作用的标准的性能和状况的信息加工组:10′——医疗生物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全球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等主要生化能源可采储量和年开采量的关系,结论认为:石油、天然气和铀枯竭的时限将在2040年,煤炭在2100年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认为,上述生化能源是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也是国际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生化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我国主要生化能源的保障程度下降,石油的国际依存度提高,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作者认为,21世纪前20年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的最后机会,合理的能源战略将是保证202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建议根据生化能源特点及我国现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2020年前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同时加强对“阳光经济”战略的研究,寻求2020年以后解决能源出路的长久性战略,为制定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