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一些地理知识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丰富课外知识。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自然就有兴趣。讲座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去激发。每次讲座前,我总要在讲座的标题上花一番思考。如用“地球”外还有人类吗?”“横扫地球的怪物——漫活扫帚星”等。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提问引出七个意外的答案。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学习重点,我一直认为应该主要围绕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展开。在初中的一节课上,我发出了这样的提问:“一国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不一会儿,学生便抢着回答,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两半球是分工协作的,二半球同时或交替使用,更有利于人类智力的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以音乐为背景来配台常规教学,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常常达封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讲到当前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七,这一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可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人口达50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大约只有两个半足球场大小,如不采取措施,照此增长一千年,人均占地面积比明信片还小,比公共汽车上高峰时间还要拥挤。在那种情况下人类将怎样生存呢?”  相似文献   

6.
承载着中国教育理想的课程改革带给我们太多的新鲜和兴奋,在巨大的冲击波过后,我们不由冷静地总结反思:新理念视界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笔者认同:“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因此,作为学生生命成长引路人的教师应确立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凌汛”是一种“河流在水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它的成因是:冬季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纬度较高处的水面封冻,纬度较低处的水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以致冰堤越涌越高,阻塞水流,抬高水位,而使河流泛滥成灾。学生阅读课,弄懂黄河“凌汛”的成因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什么黄河的“凌汛”主要出现在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节地理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确,下课前老师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老师就放心了。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  相似文献   

10.
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由王勃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设问:“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引入地球的运动,在讲完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后,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作小结,并要学生分析该句蕴含的地理意义(诗中“日”为“太阳日”,“八万里”大致点出赤道的周长及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巡天遥看一千河”隐含在赤道地区可观察全天星座。)这样的导入和小结,形式独特,学生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马世章  于霞 《地理教学》2001,(7):20-21,19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对新奇而富有情趣性的事物很感兴趣,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编成有趣又玄乎奇妙的故事,会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先出示一个正在奔跑的袋鼠图像,问学生认识不认识这种动物,对它了解多少?待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便补充介绍说:“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外形有点像老鼠,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雌袋鼠的腹部有个育儿袋。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由此也给我们地理教学带来启示,那就是建立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很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和谐统一。那么,该如何创设发挥学生丰体作用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5.
地理新教材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新教材分“正”、“阅读材料”和“活动”三大板块,而且“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本人自1998年承担贾汪区教研室“五分钟工程”课题研究以来,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小演讲,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小演讲做出了大文章。现在,“地理课前五分钟演讲”已作为经验在贾汪区全面推广,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章玲 《地理教学》2012,(5):30-31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说过:“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和社会灭亡的深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界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怎样引导学生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与人文构成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双翼,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也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作业,学生自然会想到堆积如山的习题集,没完没了却又不得不做的题海。但一提起地理作业,学生们便有些嗤之以鼻,不就是些几分钟内可完事的填充或选择题吗?如何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我认为地理作业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比较新编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那么,教材到底给了教学怎样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享用”这片空间?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有必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地理信息、处理分析资料、评价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目标,强调这些能力培养要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