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推动边境口岸与载体城镇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口岸经济带”的重要内容。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新疆陆路口岸与载体城镇耦合协调水平演进的时空特征进行度量。结果表明:(1)新疆主要陆路口岸与载体城镇综合发展水平总体稳步上升,2015年后两系统综合发展的动力由口岸先导逐渐切换到载体城镇先导,过度依赖进出口数量是口岸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2)新疆主要陆路口岸与载体城镇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趋于优化,耦合协调水平可以分为3类:以阿拉山口口岸代表的良好协调型口岸、以巴克图口岸代表的初级协调型口岸、以塔克什肯口岸为代表的勉强协调型口岸。(3)从空间上来看,新疆陆路口岸经济发展格局正在朝阿拉山口口岸与霍尔果斯口岸并重、南北疆多口岸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演进,但部分载体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限制了与口岸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疆公路自然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发相  岳健  韩志强 《山地学报》2006,24(4):424-430
新疆地域辽阔,有“三山两盆”,自然环境复杂。公路分布具有翻山越岭,穿越沙漠,在山麓平原连续跨沟,绿洲区公路密度大等主要特点。公路自然灾害是伴随公路工程行为而产生的,因此,其具有沿公路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由以环境退化为主引起的自然灾害发生地点多且较频繁,对公路交通影响大。区内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多,成因复杂。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及其二级类共16种,其形成与地貌条件复杂,干旱、寒冷、缺水、风沙活跃、土壤盐渍化重、暴雨时有发生等自然因素和公路工程行为有关。纵观公路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与有关因素变化趋势,预测其有3种发展趋势,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域辽阔,有“三山两盆”,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山地、平原、沙漠、湖泊面积所占比重依次为39.11%、40.05%、20.48%和0.36%。山地与盆地海拔高差达8765m;以海拔500~1500m面积居多。坡度0°~3°的面积占67.77%;地形起伏0~50m/km2的面积占63.83%。受地貌条件的限制,公路不得不翻山越岭、在山麓平原连续跨沟和穿越沙漠。不同地貌类型特点各异,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不同。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山、盆高差大,现代地貌过程自盆地中心往周边高山依次是风蚀风积→流水堆积→干燥剥蚀→流水侵蚀→冰缘冰川寒冻作用,其中风力、流水、冻融及重力作用对公路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引起风沙、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7种公路病害。针对地貌过程加剧引起公路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6条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韩延玲 《干旱区地理》2004,27(2):273-278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方面对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启示:(1)北疆和东疆基本处于同一一发展水平.而南疆与它们则有较大的差距;(2)在三大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异要远大于城镇居民货币工资收入差异;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较大的相对差异中可以透视出.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相对差异也较大;(3)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的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4)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呈扩大态势:(5)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疆黄土分布规律及粉尘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叶玮  桑长青  赵兴有 《中国沙漠》2003,23(5):514-520
通过新疆不同区域地形、黄土时空分布规律、物质组成等资料的对比,结合区域环流形势和沙尘天气的综合分析提出:不同黄土分布亚区,受不同的大气环流、局地环流和地形的作用,具有不同粉尘来源。南亚区主要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亚区主要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而形成西亚区黄土的粉尘主要来自中亚荒漠。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定位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类型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质量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民生发展实际状况构建民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5 年和2014 年各主体功能类型区的民生质量,并结合差异贡献率动态分析各类型区民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最优,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低;尤其是收入与消费、文化与教育和生态与环境方面水平差距日益拉大。(2)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呈现水平共同下滑趋势。(3)各因素对于影响类型区民生质量差异的作用效果不同,收入、消费、交通设施、信息化、医疗卫生和生态平衡水平等成为拉大民生差距的主要因素。(4)收入消费水平和交通设施水平对拉大类型区民生质量差距的强度最为突出,生态平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拉大差距的程度逐渐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对缩小差距的作用最强。基于上述分析,对缩小新疆主体功能区民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把握兵地聚落差异,以期为新疆兵地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探索式空间统计模型定量分析天山北坡兵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差异,并基于其差异对其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兵团与地方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区位以及形态分布特征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乡村聚落空间整体上呈集聚分布模式,地方聚落集聚态势较明显;聚落规模呈低值集聚的分布特征,兵团聚落大多为大规模聚落斑块,地方聚落则相反;乡村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坡度、道路、河流、城镇指向性,而兵团聚落分布于区位条件较差地区;在乡村聚落的外部形态复杂度上,地方聚落大于兵团聚落;(2)经济发展方面,天山北坡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良好,兵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地方经济结构较为多样,除农业外,牧业也是其主要产业;(3)基于兵地聚落间差异,提出相应的融合对策,在空间格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兵地聚落的迁移合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效利用优势互补原则,推进兵地间产业融和。  相似文献   

8.
新疆夜雨和昼雨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彩霞  李杨  杨青 《中国沙漠》2008,28(5):903-907
用新疆98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昼夜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冷季(10月到翌年3月)和暖季(4—9月)昼夜降水频率和强度的差异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暖季分别有两个频率≥55%的夜雨区和昼雨区。夜雨区分别位于西天山北坡和西昆仑山北坡;昼雨区位于阿尔泰山南坡和天山南坡等地。而到了冷季,暖季夜雨和昼雨的条状带相间的格局消失。除了海拔较高的西天山山区和海拔较低的塔里木盆地西部、吐善托盆地分别有小范围的夜雨区和昼雨区外,新疆其他地区的夜雨和昼雨的比例均在45%~55%之间,基本趋于平衡,夜雨和昼雨之差较暖季已明显减弱。对于暖季的大降水事件(一个夜间或白天降水>15 mm),伊犁河谷、中东天山及天山北坡,昆仑山北坡60%以上发生在夜间,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南坡、天山东南部盆地地区60%以上发生在白天。另外,还对暖季夜雨区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以夜间降水为主的区域,其夜间降水的增加率略大于白天,并不是很明显大于白天降水的增加率。  相似文献   

9.
新疆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形封闭、干旱缺水,沙漠戈壁包围绿洲,绿洲呈分散分割状。森林覆盖率1.68%,盆地中心分布着两大沙漠,生态环境脆弱。40多年来,新疆在改造沙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域治理、中低产田等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人口也增长了2.9倍,人类活动使生态平衡失调。荒漠化土地总面积79.59×104km2,其中沙质荒漠化面积52.05×104km2;盐碱土总面积847.6×104hm2,现有耕地中31.1%的面积受到盐碱危害;山区云杉林已减少2.3×104hm2,落叶松减少2.4×104hm2,平原林退化更为严重;80%的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产草量下降35.4%~75.8%;湖泊较70年代减少一半,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根据新疆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与原因,总结防治经验,形成有效的防治方法、措施与体系,新疆的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0.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虎  高亚琪  王晓峰  王哲 《地理学报》2004,59(2):197-202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境内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以新疆全境为控制总体,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全疆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新疆是个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77.08%。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92%,荒漠化林地占4%,荒漠化草地占45%,荒漠化未利用地占49%。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22.92%,轻度荒漠化占5.69%,中度荒漠化占16.58%,重度荒漠化占33.19%,极重度荒漠化占21.61%。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58.23%,水蚀荒漠化占8.69%,盐渍荒漠化占6.52%,冻融荒漠化占3.64%。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尘源状况及其沙尘气溶胶释放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沙尘气溶胶是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重要的组成物质, 沙尘天气多发是该区域沙尘气溶胶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新疆1/4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塔里木盆地绝大部分地区沙土和沙壤土占地比率大于60%,沙漠沙以细沙为主, 特殊的下垫面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沙漠周围的边缘地带、河流两岸、古河道中的土壤类型中粒径小于2.5 μm和粒径小于10 μm的土壤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分别达到了50%和20%,是大气沙尘气溶胶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潜在来源。沙尘天气的产生受大风、降水、植被覆盖度、下垫面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应耦合类型的外貌。通过对新疆山地、绿洲、荒漠三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疆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来探讨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资源大区”的新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资源战略地位、生态安全地位和沿边开放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疆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1980-200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组合评价法研究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及其动态变化,并得出一些主要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绿洲经济规模与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简单介绍新疆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分析了新疆绿洲经济发展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给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简单概念模型。重点从绿洲经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工农业发展对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对绿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大风灾害灾度和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祎萌  何清  李军  刘艳 《中国沙漠》2012,32(4):1025-1028
对新疆1980年到2000年的大风灾害信息和各地区县、市的统计年鉴及105个气象站53 a的资料进行分析。新疆的大风灾害事件多出现在夏季的5月和6月,这时候也正是新疆大风最多的时节。灾度分析得出新疆大风灾害均为轻灾,救灾以县级为主;并且各地区出现的最大灾度跟各地区出现的大风灾害事件的次数大体上一致,只有石河子市、巴州地区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危险度分析得出,新疆没有极重度危险地区,大部分属于中度危险地区。通过对新疆的大风灾害的灾度和危险度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并加以讨论,为各地州、县、市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防治大风灾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沙尘暴源区的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根据新疆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阐述了新疆沙尘暴源区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暖湿过程非常明显,特别是新疆南疆与北疆的气候变化特点和高山与盆地的气候变化差异以及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都明显地反映了干旱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并且也反映了新疆区域气候与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由于气候的波动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荒漠环境也在不同区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干旱地区的降水、大气湿润程度和下垫面状况都直接影响着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温度的突变是造成环境恶化、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干旱内陆区是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敏感反应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硒带人群硒营养状态的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侯少范 《地理研究》2000,19(2):134-140
就近20年来中国低硒带人群硒营养状态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自1974~1976年以来低硒带人群的硒营养水平明显提高,一般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边陲贫困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人群中的变化也不均衡,发硒含量≤0.100μg/g的地区硒易感性疾病患病率仍较高,>0.150μg/g的人群占绝对优势的地区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病区自然消退。经济发展,物质交流。居民膳食结构改变以及外源性硒输入是低硒带人群硒营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克山病、大骨节病将随着居民硒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新疆在地理地形、景观带以及气候特征等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二者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的相似性与可比性,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两地物种多样性均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在对土库曼斯坦和中国新疆现有物种多样性数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物种多样性现状、珍稀动植物特征以及濒危种和入侵种相关研究进展,对比了二者在物种多样性年际尺度上的异同,总结了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新疆物种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相关政策,以期为深入开展两地生物多样性合作与交流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表水资源质量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实测资料对新疆主要河流和湖泊、水库的天然水化学特征及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多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能反映新疆主要河流水质特点的水质参数,采用剔除了水质浓度受流量季节性影响的肯达尔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河流1993~2000年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水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洲面积的扩张给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新疆各绿洲为研究单元,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1990—2015年绿洲面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弹性指数、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探讨新疆绿洲变化的资源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疆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绿洲面积扩张与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变化的协调关系以绿洲扩张为主,各地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3)新疆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指数都小于1,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低。(4)新疆4个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弹性指数均大于1,说明新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其中,天山北坡对新疆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