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TheImplicationandFeaturesofTouristMarketingEnvironmentl.1TheimplicationoftouristmarketingenvironmentThetouristenterpriseshavestfongsocialcharacteristicsinthCprocessofeconondcachvihesofsocialistInareteconomy.ItSndehngbehaviorsareSynthedcallyaffectedbybothintemalandextemalcontrollableanduncontrollalllef8ctors.Thais,thetouristmarkehngisdevelopedundCrcertaintemPoIal-SPatialcondihonswhicharereferredtoasthetourist-markehngenvironment.Thetourist-nlarkehngenvironmntistheekishngandlivingspaceoft…  相似文献   

2.
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时空特性--以黄山、九华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黄山、九华山旅游地为例,结合其他山岳型旅游地以及海滨型旅游地,分析了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分布等时间特性;对黄山、九华山国内客流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其客源市场稳定、客源市场集中度降低、客源吸引力增强、客源市场呈波浪式推进和跳跃式增长的演变结论;提出了山岳型旅游地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It is commonly assum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formulation of tourism policies, and the marketing of destination areas are dictated by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foreign visitors. What is ignored is the role that local factors and agencies play in these proces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local and non-local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shaping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Drawing upon the case of Singapore, I examine the country's heritage tourism phenomenon as the outcome of “local” and “global” forces. This argument is elaborated along three lines of enquiry. They include: (a) a study of the government's tourism policies; (b) an examination of marketing and promotional strategies; and (c) a look at a particular urban landscape—the Little India Historic District. To conceptualize the global-local nexus, the paper embraces two bodies of theory. They are the “locality concept” advanced by industrial geographers in the 1980s, and writings on “globalism/localism” by cultural/economic geographers in the 1990s. Both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reinforce the argument that place uniqueness need not be sacrificed as a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They also provide a way of viewing tourism geographies as the product of global and local forces.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刘锋 《地理研究》1999,18(4):434-443
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的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发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在旅游者感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侠  顾朝林  梅虎 《地理科学》2007,27(1):121-126
旅游者感知是旅游者通过感官获得的对旅游地的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旅游者感知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评价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切性,决定了感知评价的灰色性,针对这一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相结合进行旅游者感知的综合评价。首先分析了影响旅游者感知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者感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依据评价模型以大桂林旅游圈的五个主要旅游地为例,对旅游者感知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表明,旅游者感知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所得结果客观、可信,能够为旅游地的规划、管理和营销提供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亚太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旅游市场作为世界六大旅游区之一,在世界旅游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客源市场的主体。本文简述了亚太旅游市场的构成及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就此引出对亚太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特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并出亚太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新趋势,旨在为中国进一步开拓亚太旅游市场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旅游业进入整合营销和品牌化时代的今天,要想把一旅游目的地成功推向市场,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是如何搞好营销。在认真参阅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考察了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进行评价。从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市场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与推广、监控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框架,对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克服缺乏研究分析所需的各源点(旅游目的地)间旅游流的流量、流向数据,本文基于网络分析原理的数据库分析技术,对航空口岸选择变化所引起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以广州-广州,上海-上海为入出境口岸的客流联系比较发育,其次是北京-北京、上海-广州(或广州-上海),而选择北京-上海(或上海-北京),北京-广州(或广州-北京)为入出境口岸的旅游流空间场发育较为薄弱。造成这种空间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旅游资源区位供给、旅游者市场需求(如产品偏爱,旅游时间限制)、旅游交通(航空网络连接强度和紧密度)及旅行社营销等共同影响。研究结果为入境台胞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银 《热带地理》2005,25(3):278-282
邵阳市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观、意味无穷的竹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竹工艺文化和绿色饮食文化等特色。将竹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特色旅游模式加以研究开发,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颇有指导意义。文中阐述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邵阳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欣赏观光型、休闲体验型和文化商贸型为主的基本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朱竑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旅游景区是地球表面上一类特殊的景观类型,而A级旅游景区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等级分类系统。它的设立和评比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业已发挥巨大的作用。且自旅游景区评A以来,随着各级政府的日趋重视,旅游景区评A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同,进而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以现有2 286个中国A级旅游景区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看似毫无组织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其实是有其内在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的。它两端稠密、中间稀疏的整体分布格局是伴随着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在空间组织上还是在时间演变上,A级旅游景区都与人口分布、地形地势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配比性。虽然中国31个省份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情况各有差异,但其组成结构仍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不断分散的趋势。总体看,中国各省份都存在着旅游景区的组团形态,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A级旅游景区向无序化方向发展。研究对目前中国A级景区的分布状况与资源间的错位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SSM的基本方法并将模型加以改进,对云南省主要的17个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全国大背景而言,云南省对上述客源国的吸引力较大,对其旅游市场的开拓较为成功,海外旅游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港澳地区、台湾、美国、韩国、泰国和法国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发现,传统的两个重要客源市场:日本和新加坡,却呈现弱化的趋势,应引起云南省开拓海外市场营销的关注。针对计算结果,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云南省海外旅游市场的营销步骤等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食物消费是旅游消费的首要内容。随着旅游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食物消费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对旅游食物消费的研究仅限于对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食物卫生等方面,处于描述性研究的初级阶段。国际上旅游食物消费研究起步较早,内容也较为全面,除对旅游食物安全风险、食物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进行广泛探讨外,更在游客食物消费行为、旅游食物消费综合效应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成果。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和梳理国内外食物消费研究文献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旅游食物消费发展阶段和特征,并重点从游客食物消费行为模式、旅游食物资源开发、旅游地美食节庆与营销、旅游食物安全与风险、旅游食物消费与旅游地发展、旅游食物消费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6个方面对旅游食物消费的研究内容和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现阶段旅游食物消费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湘西旅游"金三角"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群明 《热带地理》2004,24(2):196-200
随着"大三峡"旅游圈的形成,湘西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金三角",打造湖南旅游航母,是保证湘西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大湘西的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营造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3地旅游联动,实现三位一体,实施形象战略、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内核到外缘打造整体的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实现湘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从旅游通道、开发序位、市场培育和旅游网络等方面逐步构建湘西旅游"金三角",使大湘西成为大三峡地区一个强大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变革时期的产物,是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理学与园林、建筑、旅游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应用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中心是区域旅游开发。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地理工作者应投身旅游实践中去,发挥地理学的优势,联合其他学科,在旅游开发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形象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呈迅猛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旅游地的形象因素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工作和市场营销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旅游界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1)“自然”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2)“人为”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3)不同学科理论对供求双方的互动效应的探索阶段;其主要内容概括为:旅游地形象定义及其效应等理论研究、旅游地形象设计及其传播等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外旅游研究领域Web点击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eb点击流数据记录了在线旅游者使用互联网实际发生的电子记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新机会。该文介绍了Web点击流数据的特性及Web点击流数据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价值,回顾了国外Web点击流分析在旅游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包括旅游网站(目的地网站和酒店网站)访问者行为、旅游者在线信息搜索以及旅游目的地建议系统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旅行社作为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营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旅游地产品乃至旅游地的前途命运:旅行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营销行为以及规避“外部经济”的产品开发行为可直接导致旅游产品的大众化趋势,继而加速旅游地的发展、成熟乃至衰退过程;旅行社特殊的业务功能和行业地位,使其自身拥有旅游开发与促销的影响优势,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诱导力。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遵循协作共生原则,实施“联合营销”举措是谋求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温泉旅游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温泉资源储量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为例,在对温泉旅游小镇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AHP定量分析法得出其增长型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树立小镇整体形象;细分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多维组合营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加强温泉资源管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等发展温泉旅游小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旅游小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区管理、空间整合和生态优化等多种功能。针对当前特色旅游小镇产城不融合、特色不鲜明等发展现状,论文以产业整合与景观重构为视角,探讨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双轮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 以产业整合实现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转型升级。在挖掘产业共性与识别产业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整合手段实现产业互融,激发出产业整合极强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消费集聚、服务集聚、空间集聚以及生态集聚等效应,促进特色旅游小镇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② 以景观重构实现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基因传承。通过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节点、组合景观廊道、构建景观形态的重构路径,描绘出特色旅游小镇文化景观的建设蓝图,以凸显特色旅游小镇的文化基因。③ 将产业整合与景观重构有机结合,形成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双轮驱动器。在识别景观基因与确定形象定位的前提下开展产业整合,同时利用整合成果提取出景观节点,组成旅游通道,进而整合社会空间功能,形成和谐的景观形态,为特色旅游小镇提供一条产业化与特色化高度融合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