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张雪萍  郭艳清  张毅 《地理科学》2006,26(2):160-164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为基础,计算了1983~2003年泰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泰来净能值产出率较高,环境和资源系统的负载率有所增加,受净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载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泰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平  何伟  方婷 《干旱区地理》2011,34(2):344-354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位于湟水谷地的西宁市199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系统由1990-2004年的低效率开发阶段逐步转变为2005-2...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能值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基础和经济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凉州区和民勤绿洲的能值总投入呈降低趋势,能值投资率都偏高,生产成本较大;能值产出率低,对购买能值的利用效率不高;但能值自给率有所提高;环境载荷率高,农业生态环境所受压力较大,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表明两个绿洲经济系统极为不发达,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并且人均可用能值和能值密度都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理论的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分析,通过典型能值分析指标的计算对其系统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4年能值投入总量为1.47E+21 sej(solar energy joules),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分别占26.11%和35.78%;系统能值产出为3.23E+21 sej,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比重高达72.52%。2004年系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生活质量低于中国2000年农业的平均水平,但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较高,在争取经济输入能值方面具有优势。系统可持续水平高于2000年全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水平,但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大量损耗给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2000—2004年期间系统能值投入中工业辅助能投入比重逐年增加,相应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增长了78%,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增长了104.10%。在农业经济水平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系统的环境负载率逐年上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虹  黄民生  胡晓辉 《地理学报》2010,65(11):1421-1428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将福建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统一标准--能值,得到能值消耗总量与GDP的比值即能值/货币比率。再将资源耗减与环境损失部分通过能值/货币比率转换为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即得到绿色GDP。最后运用部分能值评价指标对福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 年到2006年福建省GDP增长迅速,但绿色GDP增长相对缓慢。福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中以输出能值为主。但是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内部资源开发不足,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经济风险日渐增大,经济活动的竞争力趋于减弱。福建省经济增长中仍有一部分是不可持续增长,这与福建省的工业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地表覆盖,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及陆地生态系统性质。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可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地详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三江并流区1983年到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法相比,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更能反映土地变化趋势及在时空上变化特点;(2)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中林地园地、耕地与城郊用地增加较快;(3)1983~1996年间的变化大于1996~1999年间的变化;(4)州政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泸水县、丽江县)的变化较其它地区大;(5)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政策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趋势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和调控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从新疆整体层面上研究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未来变化趋势,采用多种预测模型,对各指标2005-2020年的未来变化进行预测,然后采用组合评价法进行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得出2005-2020年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并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1)未来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素指数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的趋势,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与之趋势相反,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深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将会逐渐回升,也就是说,大致会呈现平缓的U曲线;(2)与20世纪末相比,虽然在2005-2020年间,系统协调指数略有下降,但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却有明显的上升,说明可持续发展总系统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未来在继续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素水平的同时,要把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重点;(4)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保证我国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安宁...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是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由于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对中国的经济战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研究阿富汗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基于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阿富汗2008-2015年的能值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2008-2015年,阿富汗总能值从5.65×10~(22) sej增长到9.75×10~(22) sej,但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之比一直较低,2008年只有1.72%,这表明阿富汗本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于外部资源的输入;可持续发展指数(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ESI)从3.00下降至0.72,环境负荷率(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ELR)从0.77上升至2.06,能值产出率(Emergy Yield Ratio,EYR)从2.31下降至1.49。以上结果表明,阿富汗资源利用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潜力相对较大,急需开展基础建设和合理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能够反映植被的生产能力、当地的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潜力。采用多时间序列MODIS的NDVI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在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反演估算云南省2015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云南省2015年平均NPP值为804.904 2 gC/(m~2·a~(-1)),总值为0.317 212 745 PgC;(2)2015年云南省NPP的平均值1月至2月、5月至9月、10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2月至4月、9月至10月处于上升趋势,一年中的最高值在5月份,最低值在9月份;(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高值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1991-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近20年来,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都呈现增长趋势,系统能值产出的增长速度(85%)高于能值投入的增长速度(21%);(2)环境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贡献很大,但农业生态系统仍主要依赖于经济能值的投入(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电力等),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值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结构得到改善,系统稳定性得到加强;(3)甘肃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技术逐步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逐步增强,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属于消费型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特征;(4)甘肃省应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对系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新疆区域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进行分析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了解新疆区域生态经济投入效益的变化趋势,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模型分别对2001—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区域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水平较低,且各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各地州市的效益值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资源要素的投入松弛,包括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费量以及用水总量的投入松弛。(3)新疆各地区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全部得到了改善,平均每年上升9.1%,且其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此外,宏观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分类指导,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加快绿色发展。(2)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泰安市旅游生态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敏  冯永军  李芬  郑玉清 《地理学报》2012,67(9):1181-1189
运用能值理论, 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视角, 提出旅游生态能值理论, 论述旅游输入能值、旅游输出能值、旅游能值交换率、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等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并对2010 年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内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旅游生态能值分析。实证研究表明:(1) 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利用能值为15867.32×1019 sej, 旅游输入能值为1766.59×1019 sej, 旅游输出能值为679.40×1019 sej, 旅游能值交换率为2.60。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TSEI为1.76, 处在可持续发展阶段;(2) 运用旅游生态能值的理论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Afghanistan is an important country for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Belt and Road) proposed by China. Due to years of war, Afghanistan is not well-developed economically. However, Afghanistan has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that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economic strategic development. To investig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of Afghanistan, we completed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mergy of Afghanistan during the period 2008 to 2015 by establishing an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an emerg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8 to 2015, the total emergy used of Afghanistan increased from 5.56×1022 sej to 9.75×1022 sej, 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non-renewable emergy was less than 25.7%. This indicates that local resources in Afghanistan have yet to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effectively and that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ied heavily on the input of external resources. Meanwhile, the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 of Afghanistan from 2008 to 2015 dropped from 3.00 to 0.72, the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ELR) increased from 0.77 to 2.06, and the Emergy Yield Ratio (EYR) dropped from 2.31 to 1.49, reflecting the imbalance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As a result,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fghanistan is relatively great. Bas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urgent needs.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生态经济区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新营  韩良  佟连军 《地理研究》2005,24(6):975-981
吉林省依据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吉林生态省和区域生态经济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创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了吉林省9个地级区的生态经济竞争力。结合吉林省生态经济区划图,得出结论:中部生态经济竞争力最强,东部和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An emergy-bas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Mongolia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12. By calculating natur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Mongolia’s resource use structure, economic situation, trade status and societal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mergy use for Mongolia changed from 2.83×1022 sej in 1995 to 4.96×1022 sej in 2012, representing a 75% increase over the 18 years of this study, yet its emergy per capita remains one of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1.74×1016 sej/capita). The emergy money ratio (EMR) of Mongolia during 1995–2012 decreased from 1.99×1013 sej/USD to 7.75×1012 sej/US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wer of a dollar for purchasing real wealth in Mongolia was declining, while the relatively high absolute values compared to its trading partners and even the world average EMR suggests that Mongolia is continuing a trade disadvantage. Mongolia’s emergy exchange ratio is increasingly less than one to the point that in 2012 the ratio was 0.3 suggesting that the exported emergy was over 3.3 times greater than the imported emergy. The growing dependence on imports and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exports suggests that Mongolia’s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downtu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