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义清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54-257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六大煤矿区,主要煤矿119个。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各类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学校、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区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论述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煤矿塌陷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对策。  相似文献   

4.
路学忠  高军 《西北地质》2003,36(C00):14-18
本文以宁夏煤矿资源的开发为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宁夏煤矿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性,随后阐述了实现宁夏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山区地质环境脆弱,煤矿开采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使煤矿业主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目的与意义,以某煤矿为例,结合其地形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方案设计,采用赤平投影、稳定性检算、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开采前后不同工况下山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直接、间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开采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治理地质灾害的难度大、投资额高,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较差。进而得出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纳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专门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贵州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煤矿开采具有范围广、规模大、采掘活动剧烈且周期长等特点。以加强山区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时效性从而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通过结合贵州山区煤矿地形地貌特点或煤矿实例,提出了针对新建矿井应分地段、分状态、分工况进行直接、间接的评估并应特别注意评估山体变形导致各地段加载后不同工况的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生产矿井应注意落实到具体工作面并考虑影响范围延伸的评估方法,结果证明开展山区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得出了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纳入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分析了煤矿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陷与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各类灾害特征、成生机理及危害的研究,认为(1)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地危害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2)煤矿矿震生成主要是脆硬-软地层结构、褶皱构造、构造活化区及地下水突变、采煤卸载等内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煤矿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地质灾害是矿区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山体原始平衡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质灾害链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朝锋  刘涛  郭安林 《地下水》2010,32(1):135-137
陕西省咸阳地区北部五县(长武县、彬县、旬邑、永寿、淳化)现有煤矿20余个,随着煤矿的开采和地下采空区的扩大,带来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4种。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成因,在Jacob假定条件下推导出该地区计算灾害的数学模型,得出咸阳北五县煤矿地质灾害的3个控制要素为骨架弹性释水率、含水层厚度和地下水头降深,且其中地下水头降深是唯一可变因素,也是地质灾害控制的主要因素;另外可通过地下水位利用数学模型预测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煤矿塌陷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孙村煤矿为例,进行了采空塌陷的危险性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矿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以华亭矿区大柳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煤矿采空引发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及评估深度,并提出了较全面的矿区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矿井开采后防治地面塌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建新煤矿建设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业场地建设和煤矿开采的适宜性,依据钻孔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内有危险性大区8个,面积0.100 050km2,危险性中等区1个,面积14.965 013km2,危险性小区5个,面积3.459 323km2;工业场地建设为基本适宜,煤矿井下开采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中等区,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有效的避让或防治措施后为基本适宜,在危险性小区适宜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多,诱发因素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以鄂尔多斯某煤矿为例,运用MapGIS的叠加图层功能,对矿区的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现状评价认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和裂缝,危险性小。运用采深与采厚比,预测评价区北部为塌陷区,南部为沉陷区,因9煤组埋藏浅于16煤组,故9煤组塌陷区面积大于16煤组。经过计算,开采最大影响半径为168.5m,因此,评估区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170m。最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表明,研究区的最大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都小于煤层顶板埋深,不会沟通地表,但区内的部分钻孔会沟通上覆岩层的含水层,存在危险性。综合分析认为,评估区西北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东南部为危险性小区,并据此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落实村庄搬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店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严重影响了采区布置和综采块段的选择,制约了煤矿效益的发挥。依据矿井勘查及生产揭露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矿井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人手,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对研究区的影响,揭示了矿井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倾向北北西的单斜,次级褶皱、断层发育;矿区东部构造简单,西部构造复杂,次级褶皱被一系列断层所切割,早期的东西向褶皱被后期北东向褶皱叠加改造;矿区构造是经历了五期构造变动的结果,矿区西部的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河北局从1955年于开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震勘探队和电法队以后,进行了大量的方法研究及技术积累,其综合勘探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解决煤矿复杂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百余个针对破碎带、断层、陷落柱导水、突水通道检测、小窑采空区积水和煤系地层含水层分布等方面的地质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综合勘探技术在河北省找煤、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以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地震及瞬变电磁法探查老窑、采空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采空区富含水或瓦斯而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事故隐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查明落差5m以上的断层、直径大于20m的陷落柱,控制采空区边界,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0m,是探测煤层采空区边界行之有效的手段。瞬变电磁法可查明含水地质体如岩溶洞穴与通道、煤矿采空区、深部不规则水体等。利用三维地震结合瞬变电磁法探查显德旺矿老窑、采空区破坏范围及积水情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义煤矿煤层底板的突水危险性,分析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底板采动破坏的测试方案,结合FLAC数值模拟软件和经验公式对底板采动破坏深度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矿压影响的斯列萨列夫公式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为新义煤矿的安全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挖掘煤矿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煤矿主要突水模式及影响突水关键因素,与煤矿水害动态实时监测数据相结合,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水文地质数据库,基于现有煤矿水害监测技术,进行煤矿水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设计。结合大数据技术,研发系统功能模块,实现煤矿水害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备,界面友好,能充分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快速有效反应实际情况,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葛亭煤矿的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岩性反演方法获得岩性数据体,该数据体包含了煤系地层到奥陶系灰岩顶部的构造、岩性和水文地质信息,构成了评价煤层突水危险性所需的基本数据。将其各种信息进行融合后对3煤层顶板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波阻抗反演的岩浆侵入及煤层变焦区域(含水层)与视电阻率反演结果高度一致,同时依据孔隙度反演结果证实该区域具有相应的低孔隙度反应。将该区域3煤层顶板视电阻率与孔隙度值进行乘积归一化处理,计算其突水隶属度,依此划分了该层位的突水程度。  相似文献   

19.
江西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通过对其地质构造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与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乱砍乱伐、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加速加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农业、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矿区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地貌部位、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和程度各异,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同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尽快开展小秦岭地区风险区划、加强管理、注重宣传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