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1961—2010年菏泽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九点二次平滑和M-K检验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a菏泽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菏泽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6℃,平均最高气温每10a升高0.15℃,平均最低气温每10a升高0.35℃,最低气温的升高在平均气温升高中起主要贡献作用。菏泽气候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气候变暖的主要贡献在2000年代,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升温造成的。高温日数每10a减少0.85d,低温日数的减少幅度远远超过高温日数,每10a减少5.37d,低温日数显著减少的主要时段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高温日数集中在6月和7月,低温日数集中在1月。除9月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温盐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夏秋季水团实测温盐深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表层温度为30.0~31.2?℃,最高温度位于中沙海台区域;表层盐度为33.6~34.1?PSU,最高盐度分布在西北部东岛海域附近;底层温度1~25?℃,盐度34.1~35.2?PSU,最高盐度分布在工区东南角.总体上,研究区水团温盐结构表现为表层高温...  相似文献   

4.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达275℃),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表现为中高温类型,其氧同位素温度在15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临沂1951—2011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1997—2011年实况天气图资料,研究了临沂高温天气特征及高温预警制作,结果表明:(1)临沂35oC以上的高温天气最早出现在5月8日,最晚结束在9月2日;高温日数以7月最多,其次是6月和8月,分别占40%,34.5%和19%;高温日数50年代—80年代呈现由多到少的趋势,80年代至今又开始逐渐增多。(2)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37℃以上的高温天气多由大陆暖高压脊影响产生;临沂高温预警信号主要为黄色和橙色预警,红色高温天气仅出现过两次。(3)850hPa≧20oC是高温黄色预警的主要指标;橙色以上级别高温天气的预报预警需根据影响系统区别对待,副热带高压影响时可以更多参考前一日的最高气温和副热带高压是否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大陆暖高压脊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850hPa,925hPa的温度及湿度、高压脊是否加强、其它影响系统(如东北冷涡对气温的影响)影响、前一日的最高气温等多个要素。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分析表明: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每天最高温出现在16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上午8时前后,冬季昼夜温差较小,但每日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刻与夏季基本一致,均较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2~4h,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3)水温垂直变化分析表明:不同水位温度月平均日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即表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底层水温更趋于稳定。以上结果对该地区适合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池塘的建设、不同季节水位调节等养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三海区热液烟囱物的氧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合岩样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达275℃),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表现为中高温类型,其氧同位素温度在150℃左右;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东省2021年3月—2022年2月1 519个气象观测站2 m气温观测数据,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igh Resolutio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HRCLDA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陆面再分析数据集(ERA5-Land)逐小时2 m气温分析的日统计数据(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1)HRCLDAS/ERA5-Land日统计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2 ℃、0.6/1.9 ℃、0.4/1.7 ℃,表明HRCLDAS具有更高的精度,且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海拔高度的表现均优于ERA5-Land,大部地区的偏差(-0.5~0.5 ℃)远低于ERA5-Land(-2.0~2.0 ℃)。(2)两套数据对高温及寒潮过程的监测能力对比评估表明,HRCLDAS能够捕捉到大部分的高温以及寒潮过程,其与观测的高温日数及寒潮日数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但对影响范围存在一定的低估;ERA5-Land则只能监测到部分高温及寒潮过程,并对高温日数与寒潮日数存在严重的低估。  相似文献   

9.
选取1951—2008年山东121个站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的高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山东≥35℃炎热日年际变化总趋势是两多一少,1951—1971年为第一多值阶段,1991—2005年为第二多值年1972—1990年为少值阶段。山东≥40℃酷热日出现在5月下旬—7月中旬,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上、中旬,其中6月中旬最多;山东各地≥35℃炎热日以鲁西北西部、鲁西南西部和鲁中北部出现较多,其中淄博最多;山东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主要出现在鲁西北西部、荷泽和鲁中北部,最多出现在聊城的夏津,山东酷热天气虽多出现在内陆,但1980年以后山东半岛沿海部分站点也出现了酷热天气。山东的高温天气分为干热型和湿热型两类。干热型高温的天气形势为:850h Pa图上有≥20℃的暖区控制山东,地面图上山东处在东高西低的气压场内;当850h Pa在河套存在中心温度≥24℃的暖中心,24℃等温线延伸到济南东部,20℃等温线穿过山东半岛,山东就会出现酷热天气。湿热型高温的天气形势为:山东从低空到高空都受副高控制,且850h Pa≥20℃的暖区控制山东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围绕渤海湾的围海工程剧增,致使工程区附近潮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排海高温浓盐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建立2000年和2015年两种不同岸线、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渤海湾沿岸3个电厂高温浓盐水表层排海问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的潮流场和高温浓盐水输移扩散特征在近十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工程后,渤海湾平均盐度增大0.203,平均温度升高了0.105℃,同时曹妃甸附近海域浓盐水输移扩散速度明显增加。增大排放口流量至12.7 m3/s,湾内最高温度为26.46℃,较2015年最高温度增加了2.72℃。本文模型可准确模拟及预测排海废水盐度、温度分布特征,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排放口的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受其生态类型、体重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停食温度均在体重2g时最高,并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虹鳟的最高临界温度显著高于硬头鳟,而停食温度显著低于硬头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与硬头鳟的温度耐受范围重叠,但前者的温度耐受范围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志南  陈木等 《台湾海峡》1995,14(2):155-162
本文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和低温休克等方法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6.0~28.0℃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3、0.5、0.7和1.0mg/dm^3,在受精后15min,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5%、37.5%、68.0%、66.6%和81.0%,其中0.5~1.0mg/dm^3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对改变倍性最有效。高温休克选用31.0、33.0、35.0和37.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达46.7%(33.0℃,处理15min)。低温休克选用6.0、8.0、10.0和12.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40.7%(10.0℃,处理20mi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倍体诱导率增高、但孵化率下降,畸型率上升。用高温休克处理的实验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作者认为,在商业性生产中,温度休克是诱导扇贝三倍体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就细胞松驰素B与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不同倍性虹鳟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基因表达水平。选取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幼鱼,分别进行常温处理(14℃)和高温胁迫(22℃),并在高温胁迫48h后,将虹鳟置于常温(14℃)恢复48h。分别在实验开始的0,12,24,48,72和96h进行取样,测定实验虹鳟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hsp70s(hsp70a,hsp70b),hsp90s (hsp90a1a,hsp90a2a,hsp90a1b,hsp90a2a,hsp90b1,hsp90b2)mRNA水平。结果表明:hsp70s和hsp90s的各个亚型均能对热胁迫做出反应,并具有应答幅度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在胁迫6和24h后,上述基因mRNA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降低。三倍体幼鱼肝脏和肌肉hsps mRNA表达水平的峰值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研究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对高温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14.
热球菌目古菌是深海热液区极端高温环境下的主要古菌类群,其具有丰富的胞外水解酶系以获得营养物质。本研究对来源于深海热液区的太平洋古球菌Palaecoccus pacificus DY20341~T的高温淀粉酶系进行了分析。基于酶活测定、SDS-PAGE复性胶检测和保守位点、结构域、信号肽等序列分析,解析其种类及特点。结果显示,菌株DY20341~T的高温淀粉酶系包括胞外淀粉酶(PAP00275)、胞外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PAP01075)、胞内淀粉酶(PAP09095)和胞内4-α-葡聚糖转移酶(PAP09225)。4种酶在60~110℃温度范围具有酶活性,且100℃时酶活性最高。研究表明,DY20341~T含有多个耐高温淀粉酶及转运系统,有助于其在深海热液区适应高温和摄取营养,是一种重要的环境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虹鳟放入高温24℃和低温6℃水中热应激2h,然后放入16℃水中饲养,检测血液三类细胞数量及血清生化组分。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血液红细胞(wBC)和血红蛋白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在12h降至最低,高温组在6h降至最低;白细胞在0h有不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温度胁迫后,2个处理组血糖(GL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P)在温度胁迫后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TP在6h达到最低值,ALP在12h达到最低值,高温组TP和ALP都在6h达到最低值;温度胁迫后,两处理组胆固醇(TC)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24h达到最大值;两处理组甘油三酯(TG)胁迫后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温度胁迫后,无机物钙离子(Ca~(2+))只有高温组在24h显著降低,磷(P)只在胁迫后0h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两者没有明显变化。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细胞和血清生化组分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为虹鳟运输、养殖条件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质量为148.88 g±17.29 g和16.32 g±2.23g两种规格的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鱼种对高温的耐受性及高温胁迫后恢复方式的适应.结果表明:大规格鱼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26.80℃,最适温度上限为20.38℃.小规格鱼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29.26℃,最适温度上限为25.11℃.依据实验鱼种耗氧率的恢复情况可以断定:在暴露于高温半致死温度48 h或72 h条件下,直接恢复方式略优于梯度恢复方式;而暴露24 h 条件下,两种恢复方式的作用无明显差异.高温半致死温度暴露下,要避免条纹锯达到半数死亡则积温不能超过(1064.67±72.01)℃?h.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夏季华南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及热力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南观测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6月29日—8月15日华南持续高温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6月29日—8月15日华南大范围持续高温的前2段高温峰期与副高有关,第3段高温期大陆高压有关,而且3次高温过程都与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有密切联系,而前2次持续高温的缓解都与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华南地区有密切联系。热力诊断发现,3段持续高温期间,近地层大气的局地增温主要是由非绝热加热作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和地面长波辐射加热)造成的,水平温度平流对局地增温作用有负贡献。高温天气过程的晴空少云天气背景有利于白天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并可造成明显的地面感热通量和地面长波辐射加热近地面层大气,从而导致了持续高温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刺参高温胁迫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中2个上调表达差异基因hsp70和l(2)efl,2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pcsk9和myp,在不同温度、不同胁迫时间以及不同组织中的应激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在15-30℃范围内,温度越高hsp70和l(2)efl基因相对表达量越多;而pcsk9、myp基因随着温度升高其表达量下降.在30℃高温胁迫0-3h时间内,hsp70表达量的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l(2)efl在1h后开始明显的上调表达,在2.5h之后呈下降趋势;pcsk9和myp基因表现为表达下调,表达量最小值分别在3h和2h.常温下hsp70、l(2)efl和pcsk9均在体壁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呼吸树中表达量最少,myp在消化道中表达量最高,在纵肌中表达量最少;高温胁迫后hsp70、l(2)efl均在呼吸树中上调表达量变化最显著;pcsk9和myP分别在呼吸树和纵肌中下调表达量变化最显著.这4种基因通过表达产物量的变化或作为功能蛋白直接参与代谢调节,或作为调节蛋白调控胁迫功能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来提高刺参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伊犁尼勒克黄土剖面513个样品进行了550℃和950℃高温烧失量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矿物学分析,并将其烧失量与剖面中碳酸盐、有机质、4μm的黏粒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位于西风区的伊犁尼勒克黄土,550℃高温烧失量变化可以反映土壤中有机质和束缚水的含量变化,而黏粒成分对550℃高温烧失量贡献较大;950℃高温烧失量变化可以用来反映伊犁地区黄土碳酸盐的变化趋势。根据碳酸盐含量变化所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推断出高的950℃高温烧失值反映冷干的气候环境,低的950℃高温烧失值反映比较湿润的气候环境,这对于研究伊犁地区黄土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证明了可以将烧失量这一简便、快捷的方法用于西风区黄土堆积序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浅表海水中产低温蛋白酶适冷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渤海湾浅表海水中分离到150株产蛋白酶的低温菌。对其中5析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的生长特征和其所产蛋白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这5株菌的最知生长温度都在20~25℃,最高生长温度都在35~40℃,属于典型的适冷菌。这5株菌中,SDM9908的产酶活力最高,为320U/ml。这5 菌所产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均为35~40℃。最适pH在7.0~9.0范围内,为中性或碱性蛋白酶。这些蛋白酶的热稳定性普遍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