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第三次东巡至碣石一带拜海求仙。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人在当年派方士求仙出海之地(秦皇岛东山海岸)立"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秦皇岛由此而得名。1966年,这块竖立了近500年的石碑被人砸碎推下大海。秦皇岛地名由来的这一重要佐证逐渐被人所淡忘。22年后,已支离破碎沉入海底的8块石碑残片被捞出,向世人揭示秦皇岛因秦始皇而得  相似文献   

2.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自从乾隆题了碑就更加有名了。这块石碑在卢沟桥东头立着。周围还有4根盘龙宝柱护着。据说,这4根柱子原来还有个宝顶,叫皇亭子,不知什么年头,一阵风刮跑了。为此还出了好几个皇亭子的地名。可是"卢沟晓月"这块碑是怎样题下的呢?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3.
先看一个气候对社会冲击的例子。 1972年夏天,苏联出现炎热、干旱的天气,莫斯科周围的庄稼遭了旱灾。在这以前,乌克兰小麦产区便已经由于冬季少雪而生长不良。在印度,季风来得迟,退得早,造成小麦和其他作物严重缺水  相似文献   

4.
石灰土中秸秆还田降解率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土具有高的有机碳的积累,但营养成分的供给速率偏低,导致土壤贫瘠。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相同来源玉米秸秆在岩溶土与非岩溶土中的降解情况,对秸秆降解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等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1)总体上岩溶土秸秆降解速率比非岩溶土快。秸秆降解速度最快主要集中在最初60天,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到98天基本达到平衡。非岩溶土降解峰值出现时间为第42天,岩溶土为第28天,峰值出现时间前者比后者滞后14天。总降解时间持续160天,岩溶土降解率为77%,非岩溶土为75%。(2)秸秆降解期间,土壤pH值前期有下降的趋势,后期慢慢回升,这与秸秆降解过程中不同时期降解产物变化规律相吻合。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其中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非常明显。(3)与岩溶土相比,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肥力指标在非岩溶土含量低,但升幅百分比高;有效态检测结果显示非岩溶土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说明秸秆还田一些营养元素有效态在非岩溶土中更易于释放,而岩溶土由于其土壤质地的特殊性,许多养分被土壤粘土矿物牢固结合,营养元素供给速率慢,但因此也易于养分全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威虎山即不威也不虎,别说九群二十七地堡,就是一个破马架子也仅剩个遗址了。 寻找威虎厅 大年初四上午,夹皮沟林场副主任柳耀荣领我们上威虎山,出林场向东北方向车行了约五公里,路不能走了,我们下车徒步在密林中穿行,左拐右拐约五六百米,在一处较开阔的山坡处停下,稀疏的树丛间有两块石碑,一块上写着“威虎山”,另一块上写着“威虎山剿匪纪念地”,柳副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威虎山。  相似文献   

6.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有五个土类,即: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它们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山体的西南坡为迎风坡,东北坡为背风坡,各土类的界线前者比后者稍高。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18日上午,苏北大冈镇抬头村 传来一阵阵鞭炮声和男女老少的欢笑声,众村 民将一座用大理石雕刻成的"富民路"石碑立 在东西路与村石油工具厂交界的桥头。这座由 李金标、李金友、王金龙等村民自发立起的石 碑凝聚全村4000多庄户人对党和政府的真情厚 意。  相似文献   

8.
王世文 《地理教学》2012,(22):57-58
人教版海洋地理2007年1月第二版第32页,案例(1)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的成因:地中海海域受气候影响,海水蒸发旺盛,周围又没有大河注入,因此海水盐度高、密度大。高密度海水下沉,从底部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的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这样,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补充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回顾"世界的人口"的教学,笔者有如下心得。巧妙导入自然激趣,精妙结尾留有余音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汉字的魅力会让地理课堂新颖别致。我采用说文解字的方式,以"和"字切入新课,看似与世界人口无缘,却意味深长。中国是文明古国,早在商代便有和字,和的意思对一个国家就是田地里的庄稼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是和平、平和。假设"和"变形,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有一张口,人多吃的多;但人也有一双手,能劳动。如果"人""禾"失调,必然引起人口问题。剖析"和"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远比播放视频、欣  相似文献   

10.
石灰土具有高的有机碳的积累,但营养成分的供给速率偏低,导致土壤贫瘠。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相同来源玉米秸秆在岩溶土与非岩溶土中的降解情况,对秸秆降解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等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1)总体上岩溶土秸秆降解速率比非岩溶土快。秸秆降解速度最快主要集中在最初60天,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到98天基本达到平衡。非岩溶土降解峰值出现时间为第42天,岩溶土为第28天,峰值出现时间前者比后者滞后14天。总降解时间持续160天,岩溶土降解率为77%,非岩溶土为75%。(2)秸秆降解期间,土壤p H值前期有下降的趋势,后期慢慢回升,这与秸秆降解过程中不同时期降解产物变化规律相吻合。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其中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非常明显。(3)与岩溶土相比,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肥力指标在非岩溶土含量低,但升幅百分比高;有效态检测结果显示非岩溶土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说明秸秆还田一些营养元素有效态在非岩溶土中更易于释放,而岩溶土由于其土壤质地的特殊性,许多养分被土壤粘土矿物牢固结合,营养元素供给速率慢,但因此也易于养分全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实地调研与影像判读,从墓地生态功能、集约利用及调查制度等角度,讨论分析了农村不同墓地形式的特征和问题,结果显示:(1)土坟丘可以生长植被,具有生态功能;而固化坟丘仅有殡葬功能;(2)大公墓比散落坟丘或家族式小墓地用地集约,但大公墓中"豪宅式"的自选墓地并非集约;(3)分散孤土坟或小规模的土坟地在以遥感方法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查制图中,很容易被误判制图为周围的农用地;而固化墓地因光谱反射强烈,容易与周围的农用地区分。同时,认为应该积极寻找符合资源节约且生态友好的农村墓地建设模式。稳妥推进公墓建设,严格单个墓穴用地标准,并尽可能实行封土不固化的墓地建设模式,以发挥墓地的生态与殡葬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杨志鹏 《西部资源》2019,(3):163-163,166
高密度电法物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直流电法勘探技术,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成果直观、准确、高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开发及建设中。本次岩溶勘察采用高密度电法和钻探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市某建筑工程地质溶洞与周围背景电阻率的差异进行探测分析,圈定其岩溶和土洞的空间分布、规模大小等,然后再在物探圈定异常的基础上布置钻探孔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许多插图已经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图、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局限于此,而应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铁铝土的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铁铝土的发生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铁铝土总面积为1122 969.6 km2,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与发生分类铁铝土参比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有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铁铝土、新成土和变性土6个,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铁铝土总面积的34.8%、32.2%、26.1%、6.3%、0.6%、0.04%,其中包含了25个土类和53个亚类,参比关系复杂,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分析各类型土壤参比的面积及其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虽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已经完成了中、高级土壤分类单元的划分,但为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蔡邕(132-192),字伯嗜,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末文学家、书法家。篆书,采李斯之法,隶书,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称誉。曾在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刷墙,受到启发,创"飞白"书。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京城洛阳出了一件大事。在太学门口,立了一通石碑,内容是官方钦定的《六经》,作为天下读书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7,(6):45-45
众所周知,德国人最能喝啤酒,还嗜食土豆和猪爪。然而实际上,比利时人的人均年耗啤酒量比德国人多30立升,俄罗斯人的人均年耗土豆量比德国人多20%.至于对猪爪的热情,中国人也远远高过德国人。鲜为人知的倒是:人均年耗香蕉量,德国人在世界上首届一指!  相似文献   

17.
选定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典型古水耕人为土,研究剖面的诊断层特性与形成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形成时期长、发育程度高的古水耕人为土,在土壤剖面形态和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分化.同时水耕表层结构发育,犁底层适度紧实和有一定结构发育;水耕氧化还原层表现出物质的水耕淋淀及其转化特征等.深化了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对高肥力水耕人为土的培育,以及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研究上取得进展,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虽然汶川震区的松散砾石土历经近10年的自然固结过程,坡面植被恢复良好,但灾后持续活跃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告诉我们,了解这类因地震产生的砾石土的力学性状,仍然是理解灾区地质灾害肆虐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本文以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泥石流源区的砾石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水槽模型试验与三轴测试,观察泥石流起动时砾石土的宏细观现象,分析粗细颗粒含量变化对砾石土干密度的影响,并从临界状态土力学角度,探讨了泥石流起动时砾石土的力学性状,提出砾石土临界状态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1)泥石流起动时间、模式与初始干密度密切相关,其过程伴随着干密度和孔隙比的变化;(2)细颗粒迁移与粗细颗粒含量调整引起土体内部细观结构重组是干密度与孔隙比变化的主要原因;(3)相同级配的砾石土在等同围压条件下排水剪切,会近似达到一个临界孔隙比;(4)砾石土力学性状可根据其状态参数(e,p')与e_c-p'平面临界状态线的相对位置来判断;(5)砾石土边坡在降雨淋溶下失稳形成泥石流,坡体内同时存在剪胀与剪缩两种力学性状,且以剪胀为主。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对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另一方面能为震区砾石土泥石流的防治预警预报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拉文达废墟的一个古代奥梅克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幅非常精致的浮雕,考古学家称之为"蛇中人"。此地还出土了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此雕像显示了两个男人相遇的情景,而且还是两个白种男人。1940年,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在拉文达废墟发现了一块雕刻着"蓄胡男子"肖像的石碑,这就是举世瞩目的奥梅克雕像。自该雕像出土以来,考古学家们对其蕴含的秘密作了各种考证,形成了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其成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士的粒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成土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分布以20μm为界线呈双峰态分布.主峰峰值粒径在90 μm左右,较细峰呈宽阔细尾分布,峰值粒径在3~6 μm之间.高山草甸土的各粒级组成(<2μm、2~20 μm、20 ~ 300 μm、300 ~2 000 μm)沿剖面变化很小.高山草甸土主要由极细砂组成(50~ 125 μm),平均粒径集中在60~90 μm,明显比黄土高原黄土、川西黄土、成都粘土的粗.高山草甸土粒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底部的薄层粗骨性残留古风化层相比存在显著差别,而与该区域河谷沉积、风尘沉积具有相似的特征.总之,各实验数据指示,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无砾石和层理不发育的特点,与基岩原地风化形成的高山草甸土存在明显差别,其成土母质来源于风尘沉积.该区高山草甸土成土过程符合风尘“加积型”土壤发育模式,而风尘沉积在高山草甸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