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尚华 《地球》2013,(12):23-25
正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由此可见,农民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农民的财产权利有哪些?怎么让农民获得这些权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3,(6):39
正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3.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4.保障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农民权益5.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3.
郑仙蓉 《地球》2013,(12):44-47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突破,那么,这次土地改革到底有多重要呢?  相似文献   

4.
正6月7日,陈锡文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演讲。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现有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否则平衡不了诸多矛盾。改革不是进行土地兼并,而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照国务院设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会议     
《地球》2011,(3):14-15
国土资源部将严查“逼农上楼” 国土资源部2月16日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处理因此政策造成农民“被上楼”的问题,将重点对增减挂钩试点、增减挂钩试点外开展的建设用地置换以及农村土地整治进行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5,(3):40-44
<正>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几批试点。不久前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春节前又共同召开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视频会议。近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详细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樊志全 《地球》2012,(11):76-83
按照中央关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的要求,国务院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列为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要求在今年年底实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这是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切实保护农民合法土地财产权利的需要,是依法硬化地权的重大措施,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6)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和人口较多,不同地区的分部和结构又不同,因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工作进行十分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低、经常出错等问题。针对该现状本文提出了"3s"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应用,实行现代化的农村土地管理技术,明确工作流程建立数据档案,以方便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郑仙蓉 《地球》2013,(12):38-41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农村土地改革新政,“农村土地入市”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递交的“385”总体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位列八大重点改革领域之一,井被认为是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1)
<正>我国农村的土地被划成"三块地"——第一块是承包地,第二块是宅基地,第三块是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不断上涨,故此农村土地在不少地方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从而想方设法从中攫取私利。土地是最稀缺的农业资源之一,因为一旦占用以后很难再增加了。如何把农村的土地管好,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央全面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3,(12)
正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千古以来,农民为了争取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取得生存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艰苦卓绝、惊心动魄、气壮山河。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改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有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国起 《地球》2013,(1):25-27
正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在我国,虽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人民公社化的劳动就业制度一度焕发活力,但农民与土地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依附关系,因为有效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集体所有情况下,农民取得了土地的集体使用权。在改革开放后,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与土地产出的分配权。但农民的土地是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连一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3,(10):56-58
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成立了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近期将组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国家级抽查工作。为此,《地球》杂志就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14.
段雯娟 《地球》2013,(5):44-46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出现在人们眼前。今年3月末,李克强总理到江苏调研,重点调查江苏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7)
合肥是安徽省会。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合肥市为国家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六年多来,合肥市以"改革"和"创新"为前提,以"保护"和"保障"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技术、措施为抓手,"开源"和"节流"并举,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契合了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既为国家宏观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成果,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据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国忠介绍,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合肥市一是建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制度,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制度,把量减下来,把强度搞上去;二是利用法律和制度两把杠杆把量减下来,把质搞上去;三是建立了"阳光地产"的开发项目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蓝颖春 《地球》2014,(6):100-103
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使用权归其所有。土地为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汤文财 《地球》2014,(1):104-104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西省宜春市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现有补偿安置办法,探索对被征地农民合理、多元保障机制,让被征地农民从社会发展中长期受益,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4,(2):6-6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唐日清 《地球》2014,(8):102-103
农户在当地农村合作银行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常常被银行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银行拒绝办理该项业务的主要理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尚属一种难以变现的无形资产,一旦到期贷款收不回,难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抵押物权。  相似文献   

20.
及俊虎 《地球》2013,(12):34-3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被列为三大改革突破口之一。该新政赢得了不少赞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解决小产权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且有利于平抑房价;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