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岩相古地理》创刊于1981年,原名《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通讯》,如按一年为一卷计算,则今年本期为第13卷第1期。在过去的12年中,《岩相古地理》历经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或阶段。第一阶段(1981—1986)为发展初期按地质部的有关文件规定,1981年以“地质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的名义,创办《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通讯》,其主要目的是交流本部系统内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经验、工作方法,是一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随着我国沉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体是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制出版大区域的古地理图集,集中反映海陆分布,岩相内容较少,较少的学者开展了岩相古地理研究,揭开了由古地理图向岩相古地理图转变的序幕。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总体上是以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并采取多种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是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编制的图件不仅尽量体现活动性古地理的学术前沿,而且更多的是强化实用性,聚焦对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和油气勘探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现代阶段:2000年至今,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聚焦支撑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成为了这段时间的主题,采取不同的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出版了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编图资料丰富,技术方法新颖;二是编图思路先进,体现了以构造为主线,岩相古地理恢复为核心,支撑服务油气为根本的研究思路;三是以服务油气目标为特色。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促进大数据岩相古地理向前发展,数字岩相古地理必将推动我国在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支撑服务沉积矿产找矿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准性和预测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前言     
新疆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和地质生态图"(1∶500万)系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999年下达给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研究所的科研任务。参加单位除地质矿产研究所外,还有水环处及第一水文地质大队。主要图件包括地质图、构造图、各时代古地理图和地质生态图。《新疆古地理研究专辑》是本次研究项目中构造图和古地理图的部分中间成果。 "新疆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和地质生态图"(1∶500万)(以下简称图集)编图工作是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等国合作编制"中亚岩相古地…  相似文献   

5.
岩相、古地理(或称沉积相古地理)研究,是通过对古代沉积岩的研究并与现代沉积类比,辨认其沉积相,从而恢复当时的沉积古地理景观。全国性的岩相古地理图,过去刘鸿允先生和原北京地质学院地史教研室各编过一套概略比例尺图集,197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地层》中,每个时代附了古地理略图。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近年来,地质部系统组织了一些地质调  相似文献   

6.
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就是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编图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盆地构造发展演化紧密结合,利用层序界面和其他关键界面为相对等时界面,按相关界面划分体系域,并以体系域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以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为例,进行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分析研究并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而揭示该区古近纪构造运动对沉积特征与湖平面变化的关系,更进一步阐明该区盆地沉积充填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槽区岩相古地理是大陆边缘地质中一项有待探索的综合研究领域,也是“八五”期间岩相古地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由于槽区的自身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直接将台区岩相古地理工作的理论、实践和编图方法移植到槽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中,因此,必须从槽区沉积地质特征探索其岩相古地理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下面是笔者等近年来在新疆北部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进行槽区岩相古地理工作的点滴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一、槽区岩相古地理特征 1.地层特征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条块分布格局。时间上的不连续性是指槽区地层序列中,如系、统甚至阶内,常发育许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沉  相似文献   

8.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覃兆松  李坚  何伟相 《地学前缘》2015,22(6):136-147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原理,解决了区域地层等时或准等时对比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用等时或准等时地层单元作为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图单位,克服了传统制作方法用不等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组、段”为编图单位造成的岩相古地理图的“歪曲”及垂向沉积环境变化“掩盖”的弊病。“准同时岩相古地理图制作新方法”可分为单剖面层序地层柱状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柱状对比图、准同时岩相古地理系列图等3个研究阶段。同一海盆中,海平面升降是同步的,那么区域上相应的三级层序是等时的,其中以层序界面、首泛面、最大海泛面及海退面等物理界面划分出的低水位、海进、高水位及强迫性海退楔等体系域亦是等时的。因此,将区域上各单剖面柱状图中的上述相应的物理界面相连,就形成了研究区的等时对比格架图,然后对等时格架中的地层再进行进一步对比,形成对比图,在此基础上选取等时地层单位进行岩相古地理系列图的编制。笔者并以江西省中部萍乐坳陷西段乐平世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实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通过“准同时岩相古地理图制作的新方法”,提高了等时对比精度,制作的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不但充分反映了该时期岩相古地理的纵横变化,而且清楚地反映出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的联合作用对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并将编图单位缩短到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古地理图精度更高、内容更丰富、更接近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陈洪德  寿建峰 《沉积学报》1999,17(4):509-520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广西泥盆系沉积相类型繁多,变化较大,与各类矿产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广西石油地质大队和广西地质研究所运用沉积学的新理论全面开展了广西泥盆系中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相似文献   

12.
构造—沉积分异思想在地球内部构造地质作用与地球表面沉积响应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可划分为不同序次系统,体现了地球系统思维。以该思想为指导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盆—山系统级次编图主要体现了不同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古地理面貌的控制,揭示了古地理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反映了不同时期地球深部活动在地表系统的响应;隆—坳系统级次编图揭示出海平面波动过程中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环境及充填沉积物的差异;凸—凹系统级次编图清晰展现出东部坳陷内古地貌差异引起的沉积环境分异及生、储、盖物质的分布规律与组合关系。不同级次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更好地解释了古地理面貌“所以然”的原因,更清晰地揭示了油气成藏物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从而能更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在各基于剖面的地层学及定量沉积不伯基础上,根据作者倡导的“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对中国南方二叠纪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及编图,共编制出早二叠世的栖霞期与茅口期,晚二叠世的龙潭期与长兴期的单因素基础图件23幅,岩相古地理图4幅,比例尺均为1:250万,在这些岩相古地理图中,各一、二、三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确定都有定量的单因素数据为依据,这就使岩相古地理图和岩相古地理发展到了定量阶段,各期岩相古地理的格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区域地质、钻井岩心、野外露头等资料,以及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的研究成果,将三水盆地古近纪地层划分出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和6个层序;在构造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层序为编图单元,采用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编制了三水盆地古近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系统地阐述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通过古近纪不同时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将沉积充填分为湖泊细碎屑加积和顶部粗碎屑填积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将层序地层学方法应用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首先建立承德地区石炭一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然后以四级层序为基本编图单元,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了石炭一二叠系的沉积演化特征,讨论了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在研究区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8个五级层序;揭示了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成煤沼泽发育的控制,认为层序DS1的海侵或海退最大点处的四级层序Ⅲ控制了研究区两个主采煤层的发育。该结论对该区聚煤规律的研究和煤炭资源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进积和退积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9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表明,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期古地理演化总体上显示盆扩/盆缩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地理学着重于研究和重建地史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状况。国际古地理学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依托古地磁、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手段,重建地史时期的大陆位置、板块边界、海陆分布,侧重于板块尺度的板块构造古地理。中国古地理学主要侧重于以矿产资源勘探服务为导向的不同尺度的盆内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当前中国古地理研究对前寒武纪板块构造体制之前的古地理研究仍处于探讨和假说阶段,对显生宙重大古地理变迁的构造机制、地表过程、生命效应是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诸如古生代与生物大灭绝事件相伴生的古地理变化,中三叠世末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后的古地理效应,白垩纪以来中国地势由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的过程和机制等。未来中国古地理学研究不仅要继续加强服务于页岩气等新矿产资源勘探的应用岩相古地理研究,还应建设对接国际的多学科融合的中国古地理数据库,系统重建中国小陆块群聚散的多重古地理演变过程,深入认识全球古地理演变的中国地质记录及其地球生命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早、中、晚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相应的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格局仍和早奥陶世的一样为“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但是这些古地理单元及其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却与早奥陶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安延恺 《沉积学报》1985,3(1):111-119
前言 根据近三十年来从事历史大地构造学及地层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得到的启示,深感两者对于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利用历史大地构造学有关原则进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应当认为是当前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其基础则建立在新全球构造观点上。即运用地史期间古板块的离散与聚敛或漂移以及古地磁极移动和古气候带的变迁等基本特征来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并了解有关沉积矿产的分布规律。看来与根据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为基础的岩相、古地理研究矛盾并不大,而且将起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实际上,两者经历着殊途同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特征,所以岩相古地理控制了页岩气的发育特征。通过利用主要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有利区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只要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浅海陆棚相黑色岩系,就能形成页岩气储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例论证并提出沉积相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应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