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福康 《气象》1982,8(2):44-44
1979年季风试验是在大西洋热带试验(GATE)之后进行的,而且与第一期全球大气试验(FGGE)同时举行。这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FGGE的全球观测系统同时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全球尺度的观测资料。 通过1978—1979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的野外观测试验,不仅将对季风大气环流的行星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的三维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将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年振荡有较好的描述。 在这次试验前后,举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讨论会,现简介如下。 一、季风动力学国际会议 这是1977年12月5—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反映了试验前的研究情况。会议论文集现已以《季风动力学》为题出版,其内容包括下述五个部分:1.热带大气的大尺度气候学;2.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的夏季风;3.夏季风时期印  相似文献   

2.
1.序言一九七九年在气象学的发展上是一个里程碑。因为这一年是全球天气试验(FGGE)的一年。这次试验所增加观测的主要部分,已通过全球电传通信系统(GTS)进行交换,并且至少已部分地用于业务数值天气预报。通过FGGE的活动可望在热带和南半球取得最大效果,使南半球的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的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NCAR, NCEP/DOE和ERA40 3套再分析资料的逐日200 hPa纬向风数据,选取1961—1990年、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3种不同气候态,对比分析了3种气候态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ISO) 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在不同再分析资料中的异同。研究表明:1981—2010年气候态下,热带大气ISO冬春强、夏秋弱的年循环特征更加明显,东传短波能量增强,起始北传时间偏晚。NCEP/NCAR与NCEP/DOE资料所表征的热带大气ISO在空间分布、强度和能量传播方面的一致性较好。NCEP/NCAR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强度在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较ERA40资料偏弱,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较ERA40资料偏强;ERA40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强度在12月—次年3月中旬较NCEP/NCAR资料偏强,而在3月中旬—11月偏弱;ERA40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振荡位相较NCEP/NCAR资料超前10 d左右;NCEP/NCAR资料反映的东传谱能量弱于ERA40资料,西传能量强于ERA40资料;7月中旬,NCEP/NCAR资料反映的东亚地区大气ISO经向北传较ERA40资料偏晚。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3):7-7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实验(FGGE)中的大气观测和研究工作计划,将于1978年9月—1979年8月间进行。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海洋对大气现象的影响。比如海表水温距平对大气环流及涌升流区域海面对天气型变化的影响。这次实验将有两个集中观测时期,分别是1979年1—2月和5—6月。世界气象组织拟定1976年2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政府间会议。  相似文献   

5.
一、一般情况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期间全球试验观测资料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这些资料提供了过去从来没有的、最完全的大气情况,它给从事旨在改进天气预报及了解气候的气象学家提供了一个不平常的资料库。全球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1) 获得对大气运动的更好的了解,以便发展更加逼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2) 估计天气系统可预报性的基本界限; (3) 为制作大气环流大尺度特点的业务数值预报设计一个最优的综合的气象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气候监测的种类为研究气候的物理过程及气候模式化,不仅需要世界天气监视网(WWW)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试验(FGGE)观测系统的资料,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目的所需要的精度和分辨率,可分为以下三种观测.1.各种物理过程的集中观测.为了较详细地了解气候中重要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观测要细致,时次空间要加密.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流季节转换是大气环流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大气环流不仅要了解各季节的大气平均状态,也需要研究各种平均状态之间的转换。随着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过程的发生,全球大气环流的各项物理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且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天气现象,例如印度的西南季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等等。因此,大气环流季节转换这个课题吸引了很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1979年FGGE时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资料,包括常规和特殊观测系统提供的资料。与此同时,1979年5—8月,中国在青藏  相似文献   

8.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期全球试验(FGGE)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努力,获取一套完整的,供研究用的资料集(Data Set)。 FGGE期间的气象和海洋资料管理业务十分庞大,它不仅动用了目前的世界天气监视网系统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而且为此还特设了许多加工中心。全部资料加工任务要到1982年年底才能最后完成。 FGGE资料加工活动为各国科学家提供了极其丰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1980年内,继续进行了和全球天气试验有关的大量天气预报研究活动。为解决全球天气试验的科学课题,一些国家的气象局和研究机构正在从事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工作。1980年内,由苏联的Obninsk 和瑞典的 NorrkSping 这两个中心完成了FGGE 资料的处理工作,并已将资料传给世界资料中心。分析工作正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试验室(GFDL)顺利进行,大部分工作于1981年内完成。初步研究结果是相当不错的,这方面的研究将对今后的数值天气预报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对全球观测网如何最佳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不同的FGGE观测系统的成果,在约翰逊空间中心(JSC)、大气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60—2015年6—10月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相关性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耦合场分离方法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热带气旋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热带气旋活动增强使得对流层高层温度增加,低层温度降低;对位势高度场的影响主要是使得位势高度降低,最大的影响区在500 hPa;分析东亚大气环流与热带气旋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发现,大气环流和热带气旋相互反馈作用较强的区域往往也是热带气旋对大气环流独立影响较强的区域。两者相互耦合影响部分的解释方差(4%~7%)明显小于单方面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部分的解释方差(12%~18%)。  相似文献   

11.
ENSO物理过程     
通过两个大气环流模式(GCM)的延长积分,来确定在ENSO过程中起作用的物理过程。第一个积分是用ECMWF T21大气模式的汉堡版本,强迫场是1970—1985年期间的全球海温(SST)。第二个积分是用普朗克研究所的热带太平洋模式,强迫场是1970—1985年的实测风应力。两个积分模拟出了1970—1985年期间观测到的热带海气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东海与南海的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计算1986年7—12月东海和南海观测海域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结果表明:7—9月上旬,大气向观测海域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因为这时的气温比水温高,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出现反相变化,天气晴好,海洋大量吸热;9月中旬—12月,观测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东海表现得比南海更为明显,主要贡献来自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受冷空气影响时,感热通量重要;在热带辐合带和热带气旋系统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大气对海洋的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王天竺  赵勇 《高原气象》2021,40(1):1-14
基于1979-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地区149个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全疆81站逐月降水资料等,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和热带印度洋加热对新疆夏季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均能模拟出索马里、120 ?E和150 ?E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由弱变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模拟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关系均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而热带外海表温度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未能模拟出此年代际变化现象,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太平洋是关键海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背景变化密切相关,当热带太平洋处于暖(冷)背景年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从北到南呈“+、-、+”(“-、+、-”)“三明治”式距平分布,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南北两侧产生一对距平反气旋(气旋),然后可能通过“大气桥”的作用,与热带印度洋赤道南北两侧的一对距平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增强(减弱)。   相似文献   

17.
随季节而变化的季风环流是与每年亚洲大陆的加热和冷却作用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大气环流的最重要的大尺度特征。印度季风是指印度洋地区低层大气的盛行风向一年之内作两次逆转变化,这主要是北部的大陆和南部的海洋之间的加热不同所造成的。“季风”一词不仅用于印度洋上的盛行风系统,而且还与非洲和南亚的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天气现象相联系。亚洲夏季季风则意味着6—9月期间的降雨。印度夏季季风与亚洲许多国家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以往由于印度洋地区资料缺少,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最近通过“季风试验”(MONEX)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切片法(CO_2 slicing method)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空间科学和工程中心(SSEC)研究出来的一种最新的测定静止卫星云风的方法。静止卫星云图的云风测定是最新的测风方法之一,它可以获得广大热带海洋地区无无线电测风观测区域的风的资料。从云的移动来测定高空风是最古老的测风方法之一。在1896—1897年期间的国际云年已热衷于云飘浮的天气学观测,并由此而得出月平均环流。但是随着无线电测风和探空的发展,云风的观测已逐渐不用。随着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以及数值预报上为了改进初值的需要,利用静止气象卫星得到的每半小时一张云图进行云风测定的工作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在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全球试验(FGGE)期间,美国国家环境卫星局(NESS)测定了 GOES静止业务气象卫星的云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SSEC 测定了 GOES 静止业务气象卫星热带区域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b风场订正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用Cressman逐步订正方法,对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_b资料(1979年5—8月每天2次流场图)用我国同期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进行了订正。与天气图(包括科实资料)及科实的流线图对比,发现与天气图等对应得很好,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外,订正图与FGGEⅢ_b流线图比较,主要结果:(1)NCAR软件所绘的流线图能很准确地反应格点风向。(2)FGGEⅢ_b资料能较好地反应高原地区的大尺度环流,但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如高、低中心漏分析的很多,尤其是低涡中心,只有1/2的准确率,但它们都对应于正负涡度区。有一点要特别指出:FGGEⅢ_b资料在高原西部常出现很强的低涡,而在订正图上不但涡小,且常只有低槽与之对应。(3)由订正图上可以看到低涡集中出现在高原中部30—35°N的纬带内,而反气旋中心则出现在其北侧(35°N以北)和南侧(30°以南)。(4)在高原的西南及东北边缘地区常出现地形槽,槽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它们的形成与地形影响密切,对高原东侧的天气影响也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是全球气候中最大的年际变动.由于ENSO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及经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期10年的TOGA(热带海洋全球大气)计划的实施,已使监测和预报ENSO成为现实.在TOGA计划实施中建立的观测网,如在太平洋的热带大气海洋观测浮标阵,可实时监测ENSO,并为模式的验证和初始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