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密切关系。借助Eviews5.0软件,分析了无锡市1991-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存在失衡关系,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回归的速度达0.9709;长期内,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弹性为0.2848,短期则为0.2681;无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研究: 基于动态外部性与经济转型视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部性和我国城市产业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产业专业化和本地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增长,但是当专业化和竞争超过一定水平之后将不利于产业增长;相反,多元化程度只有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才会显著促进产业增长。本研究还发现动态外部性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全球化程度高、地方保护较强的产业以及位于经济自主权较大的城市的产业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清晰地表明我国经济转轨为动态外部性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5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与非农GDP的历史数据,根据生态位理论将9个设区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库兹涅兹曲线分析、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脱钩分析3种方法对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态位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9个设区市均符合广义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但只有高生态位城市全部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福建省多数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受区位、政策和决策等因素影响并不明显;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脱钩关系主要呈现为增长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和增长连接4类,绝大多数城市多数时期以弱脱钩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制度变迁对于中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影响,采用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占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占GDP比例和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例3个因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最小平方法对制度变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制度变迁的边际作用做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不但具有空间的分异性,亦具有等级分异性。私劳比率这个代表市场化的因素对各个等级城市的影响方向和度量是接近的,分异性并不明显;而财政比率和外资比率这2个与行政因素关系密切的因子则明显地倾向于高等级城市。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对中国各城市GDP增长进行了空间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一些经济相对衰落的省区中仍然存在经济相对崛起的城市,且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所属省区的序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全国的经济规模序位的变化;资本要素对于中国各城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在实现资本拉动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本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提高。我国十五期间,各城市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普遍降低,表明劳动力要素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人口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口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由于连续年份城市建设用地数据难以获取等原因,目前仍无法明确人口集聚是否促进了中国城市经济增长。采用消除连续年份时空异质性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方法所提取的建设用地等数据,通过构建人口密度影响地均收入水平的理论模型,分析2005-2013年间人口集聚对中国35个大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沿东、中、西部依次递减;在解释机制上,人口集聚主要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促进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而知识密集行业占比和高校师生比的空间分布及两者对城市收入的影响是沿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是解释人口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集聚经济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本源联系。论文系统梳理集聚经济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归纳集聚经济阐释城市空间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思想,明确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是具有本源联系的。进一步回顾集聚经济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程度与机制,发现以人口密度等指标为代表的集聚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可从“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两大视角探寻城市集聚经济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解释机制。这一工作不仅是以往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相关文献回顾的一个延续,也为后续集聚经济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8.
9.
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1990-2007年广州、深圳、香港物流业和3地的GDP、珠三角经济区GDP以及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群GDP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原理,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4.0进行分析,发现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当地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性,从统计意义上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此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业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甘肃经济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耗量也居高不下。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1985—2007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节约将是未来甘肃经济总量增长的源泉。为了保持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通过政策的最佳组合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空间拓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261个地级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普遍出现了以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盲目投资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新城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造成这种城市建成区低密度无序扩张的原因,除了不规范的城市用地转化机制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当认识。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1990~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蔓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FDI)、房地产泡沫效应等因素后,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及其扩展幅度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单纯追求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并不能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城市空间增长和空间格局变化的理论,并评述现今利用GIS进行城市空间增长和格局变化的现状,分析促进城市空间增长及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用GIS进行城市空间增长及格局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空港经济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空港经济竞争力模型,以机场密集区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苏省域为区域背景,考察机场的空港经济竞争力及其内部子系统竞争力变化特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江苏机场等级体系鲜明,具有明显地域过渡性。子系统分析表明,机场子系统差距最大,硬件建设普遍超前于软实力建设;城市子系统内部差距缩小,地域过渡特征更为明显;空港经济区子系统基本处于低位均衡。当前城市发展是省内空港经济的最强动力,但城市各要素作用力不均衡,经济、旅游、对外开放和科技研发作用较强,人口、交通要素作用较弱。基于子系统组合分析可将省内机场归为四类,最后针对成熟度各异的省内机场空港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城市异速增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1990年中国城市增长是负异速增长,2000年和2005年呈现正异速增长的状态,中国东、西部城市样本也表现出这种规律,而中部城市在1990年,2000年保持了原有的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的比例,但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2005年表现为正异速增长,该结论与中国在流动人口的变化、住房体制改革和开发区快速拓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本质——评《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聚居形式,自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类将进入到城市世纪,而城市研究由此也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网络关联及收敛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于1992~201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空间网络权重,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收敛检验,研究发现:①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化与全域性的发展趋势,但网络的整体紧密程度不够。② 山东、河南和江苏在空间关联网络中既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又在网络中发挥着“中介”与“桥梁”的作用。③ 四大板块内部及之间存在普遍的关联关系,板块Ⅲ在四大板块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④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全域性收敛现象,与基于传统空间权重的模型相比,空间网络权重下模型的收敛速度加快;资本积累是影响收敛的重要因素。此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波翀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3):48-52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分析,很少关注城市经济对城市化的需求效应。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城市经济。中国1952~2002年的数据表明,在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化快速发展推动的经济增长可以高达6.62个百分点,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