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金-硅配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硅配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樊文苓,王声远,田弋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金-硅配合作用,金矿化,实验地球化学自然界SiO2与金矿化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但是人们对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却没有足够的认识。SiO2能否...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条件下WO_3在金管内溶解实验中金的溶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金管作为实验容器。将等量的WO3(三方晶系 )粉末和 1 0mL的w (NaCl) =4 0 %NaCl水溶液加入到相同容积的金管中 ,焊封并检验不漏气后水平放置在快速淬火高压釜中运行。实验温压控制在 2 50℃ ,34MPa (w (NaCl) =4 0 %的NaCl水溶液的临界点为 4 11℃ ,31 4MPa) ,压力略高于临界压力。金管淬火后 ,用钢针将其刺破 ,取出溶液置于玻璃管内 ,密封进行离心沉淀。溶液淬火前后 pH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目的 ,先取 0 1mL离心后溶液对W含量进行测定 (比色法 ,精度 <3% ) ,另取 0 1mL备用。结果发现WO… 相似文献
4.
5.
6.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为了研究金在黄铁矿表面沉淀的机理,于室温、常压,在氯化物溶液中进行了黄铁矿粉末吸附金的实验。在不同pH的溶液中,黄铁矿均可吸附金,而且pH值明显地影响吸附速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反应后黄铁矿粒表面有金晶体形成。XPS研究得知,黄铁矿光片与含金氯化物溶液反应后表面有A0存在;硫在反应初期为S0、S2O32-,随后转变为SO42-,而铁成为Fe3+.黄铁矿中的Fe2+和S22-是溶液中金的还原剂。金在黄铁矿表面沉淀可能涉及吸附、还原和晶体生长等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显微镜观察,塔里木盆地砂岩储层中SiO2溶蚀分为石英颗粒边缘溶蚀、次生加大边溶蚀和交代溶蚀。通过对石英颗粒和加大边溶蚀特征及其与粘土矿物组合、与碳酸盐胶结、与古油藏破坏以及现今油田水中Si离子含量等关系的综合研究,这些SiO2溶蚀可能存在两种机理:碱性环境下的SiO2溶蚀和有机酸(烃类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引起的SiO2溶蚀。第一种溶蚀类型较普遍,但程度微弱;第二种溶蚀类型主要发生在古油藏破坏和有机质成熟过程中,这种溶蚀较强烈但很局限。SiO2的溶蚀作用可以为油气提供一定量的储集空间,这对于深埋的时代较老的志留-泥盆系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在古油藏中尽管烃类已经充注储层孔隙,但只要孔隙中存在有机酸或碱性孔隙水,SiO2的溶蚀和石英次生加大的胶结等作用仍可进行。 相似文献
13.
黝铜矿的溶解实验研究极为罕见。本文对取自我国云南金满脉状铜矿床中的天然黝铜矿在不同物化条件下的溶解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Cu、Fe、Zn、As、Sb在中低温热液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黝铜矿的沉淀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上述组分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而在碱性条件下,则主要以碳酸的络合物形式迁移;温度的下降以及pH的降低或升高是导致本区黝铜矿大量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顶砧高压实验装置研究了Mg2SiO4-MgAl2O4体系在压力为22 GPa,温度为1550~1750℃条件下的相变,并考查了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MgAl2O4组分含量的增加,相组合发生了变化,依次为γ相+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刚玉固溶体;镁铝硅酸盐固溶体具有石榴子石结构,其化学成分随着体系中共存相的改变而有所变化;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其重量百分比<0.8%),因此,在Mg2SiO4-MgAl2O4体系中Al2O3可能对γ相超尖晶石分解转变的压力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温碱性溶液中微纹长石溶解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微纹长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及表面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温度为60℃,实验溶液分别为NaOH(pH≈8)、Na2CO3,[ρ(Na^ )=26μg/mL]和NaCl溶液,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ICP-MS测定实验前后微纹长石的表面特征及实验溶液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微纹长石的溶解性增强;微纹长石的溶解不是被单一反应模式所控制,而是在表面控制(surface-conrtolled)、扩散控制(diffusion-controlled)和次生物相形成三种过程交替进行的结果。碱性溶液中长石表面反应分三个步骤:H^ 与长石表面碱性阳离子交换反应;OH^-联合已进入长石架状结构内部空隙,具较大结合能的Al-O键逐步破裂,并生成铝的水解产物而溶出;表面形成富Si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6.
17.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14(4):325-332
采用高温高压岩石蠕变实验装置,对实际的岩石进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通过观察和测试样品组构和成份的变化,考察一定温压条件下,岩石的构造变形所带来的物质组分的迁移和聚集,探讨构造动力控制成岩成矿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伴随构造变形,物质组分迁移 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塑性或韧性流动;2)扩散与化学反应;3)热液携带。在实验后的样品中观察到:黄铣矿通过韧性流动沿韧性剪切带,韧性挤压带和韧性扭曲构造带的迁移和富集;斜长石和黑云母发生矿物成份和矿物相的转化。在实验变形过程中,Cu,Pb,Zn等成矿元素易于活化迁移,从高压区迁向低压区,K,Na,Ca,Mg等成岩元素也易活化迁移,但规律不明显,Fe,Co,Ni等元素对花岗岩样品不易活化迁移而对矿石样品则易迁移。上述实验结果对探讨成矿规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地球化学环境中,微生物对水─岩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与硫化物相互作用试验,初步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引起水─岩介质变化特征,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