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童航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00029)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4.1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假说大陆深部具有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尺度的拆离滑脱构造已愈来愈多的被众多地学工作者所认识,对拆离构造动力学的研究正在逐步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2.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三)──拆离构造的厘定和识别童航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上接第12卷第3期)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识别拆离构造表现形式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即挤压型拆离构造与拉伸型(伸展型)拆离构造(童航寿1993,19... 相似文献
3.
(上接第 1 7卷第 2期 )6 3 拉伸型 (或伸展型 )拆离构造的常规地质研究方法拉伸型拆离构造与挤压型拆离构造由于其拆离滑脱面均属低角度断层而具共性 ,故二者易于混淆 ,但由于其变形构造、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完全不同而又具有差异。在本节讨论拉伸型拆离构造方法学之前 ,有必要根据新的资料对大型低角度断层区分“滑脱”与“拆离”术语的含义作进一步补充说明。以往有关文献将滑脱 (decollement)与拆离 (detach ment)作同义语使用 (童航寿 ,1 994) [1 ] 。 80年代后期 ,Ramsay和Huber(1 987)将… 相似文献
4.
(上接第 1 5卷第 3期 )6 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6 1 概述70年代以来 ,拆离构造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拆离构造理论对进一步认识地壳深部结构 ,建立大陆地壳的构造模式 ,深化认识大陆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勘查地下矿产资源和成矿预测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地学者的密切关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许多逆断层或逆冲断层、正断层 ,甚至走滑断层向深部逐渐变缓至最终归并于低角度的基底拆离断层。随着拆离构造理论的不断深化 ,对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亦正在不断的加强和充实。早在 80年代 ,王桂梁教授就对滑脱(拆离 )构造… 相似文献
5.
6 4 拆离构造研究的其它方法《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五、六 )已分别就挤压型和拉张型拆离构造的常规地质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本节侧重介绍拆离构造的其它研究方法。6 4 1 几何作图法6 4 1 1 平衡剖面法自从 60年代末加拿大地学者Dahlstron( 1 969)提出运用几何学原理的平衡剖面概念之后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形成了一套平衡剖面理论 ,并成为主要的几何作图方法而广泛应用于推覆拆离构造研究中 ,从而深化了逆冲推覆拆离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平衡剖面系指标准的地质横剖面 ,其中的构造变形可通过几何学原则和构造学准… 相似文献
6.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四)——变质核杂岩体构造的厘定和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5.3变质核杂岩体构造识别变质核杂岩体构造属拉伸型拆离构造范畴,其与拆离断裂构造虽有成因联系,但因其本身的独有特点,对其识别有必要另立章节进行叙述。变质核杂岩体的概念,早在70年代美国地学者在研究美国科迪勒拉造山带构造时就已提出,80年代对其研究达到... 相似文献
7.
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相比,崤山金矿找 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目前仅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究基原因,主要是对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崤山地区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的实地调查、解析、建立金矿控矿构造体系模式,研究金矿矿化富集与控矿构造体系间的空间关系,寻求金矿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研究表明,燕山期环崤山拆了滑脱构造体系为区内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围绕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开展。 相似文献
8.
9.
童航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3):225-228
拆离构造是当前地学中的研究热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经济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以“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命题分八个方面在“铀矿地质”期刊断续刊登,其内容涉及:(1)拆离构造在我国研究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化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展望。本文仅就拆离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和地洼理论在拆离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论叙,并以此草文敬献陈国达院士九十华诞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武功山及其周围地区存在一个完整的伸展拆离滑覆构造。该构造由武功山深层次伸展拆离剪切带和枫田─高洲─分宜线层次伸展滑覆带两部分组成。武功山伸展拆离滑覆构造主要形成时期在晚三叠世之前,但晚三叠世之后仍有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初步厘定该地区的滑脱拆离属于江南古陆北侧、长江以南整体滑覆-剥离断层体系的后缘位伸带及中间过流带之部分。文章把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划分出下伏系统。四个滑脱拆离层系及四个主滑脱拆离面和八个次滑脱拆离面。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还对滑脱拆离构造的成因及其演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西藏洛扎地区拆离断层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西藏洛扎地区发育的拆离断层叠加在先期逆冲推覆构造之上,并被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高角度北倾正断层改造,各阶段变形结构面交切关系清楚。拆离活动表现为韧性-韧脆性层间剪切,拆离体依次向北西(北北西)近水平左行滑断。与韧性拆离断层具有成生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产状特征及年代学研究表明,拆离断层变形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本文着重阐述拆离断层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根据地球物理场资料所反映的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特征讨论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拆离构造和年代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滑脱的主拆离构造出现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以后的沉积盖层之间.卷入拆离带中的变形岩石以断层碎裂岩为主,局部形成大规模由基底和盖层岩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带,结晶基底顶部未见典型的糜棱岩,拆离过程表现为准塑性-脆性变形机制,形成深度应小于10 km.太行山山前拆离滑脱带沿走向分为阜平、赞皇两个独立的区段.拆离带中变形岩石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主要集中在68~52Ma和23~18Ma.结合太行山区夷平面年代和相邻盆地构造分析结果,华北大陆地壳的加厚作用可能发生在白垩纪中期(134±9Ma~92±4Ma),主要的伸展滑脱开始于白垩纪末(68Ma前).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比牟乳成矿带和其西部变质核杂岩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可知,这些金矿床具有同构造、同成矿期、同物质来源的特点,控矿构造同为拆离断层,其中牟乳成矿带为拆离断层上盘发育的,一系列近似平行且等间距的NNE向的断层控矿.预测在牟乳成矿带下部,即在拆离断层附近可能存在品位更高、厚度更大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18.
19.
拆离引起拉伸的固有不对称性导致了共扼型的且具明显差异的被动陆缘。上板块陆缘组成深部拆离之上的地壳。下板块陆缘组成拆离底板,已被断开的上板块残余覆盖。这些陆缘有独特的结构样式、构造类型、隆起-沉降轨迹和热历史。被动陆缘上构造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同时作用于与水平韧性剪切带和剪切带之下热岩石圈韧性拉伸作用有关的拆离断层上的五个模式来预测。这些模式对被动陆缘上不可思议的构造和地貌特征──陆缘高地、外侧高地、未受构造作用的裂谷同期凹陷盆地及位于高地的断裂盆地作了解释。地壳均衡隆起-沉降历史的数字模型表明隆起-沉降特性的各种型式可用拆离几何学的变化和岩石圈拉伸作用的大小变化来解释。如果热软流圈异常隆起,就可预测有大量岩浆垫托作用。这种地幔派生的熔体的就位可引起有效的辅助隆起。上面板块边缘经受的热诱导隆起由于岩浆垫托作用而具持久性。这种隆起可能是邻接腹地中被动陆缘山脉形成的原因。陆缘高地的上升,或非常缓慢的沉降贯穿了整个拉伸历史,即使裂谷期后沉降到中等水平的深度。岩石圈在中地壳拆离之下扩张,但上板块很少拉伸。大西洋陆缘的沉降格式需要在渐进拉伸的拆离面下岩石圈上叠加一个拉张的板块。描述的共扼陆缘取材于塔斯曼海、大西洋和大南洋, 相似文献